9月11日,演員黃渤在其微博官宣成為“赤水河酒”代言人。在此之前,赤水河代言人是國際足球明星梅西。
2023年8月,赤水河酒宣布梅西成為品牌代言人,這一舉措被視為醬酒新秀試圖通過頂級國際流量實現品牌超車的大膽嘗試。
作為世界足壇的標志性人物,梅西在中國乃至全球范圍內擁有巨大的影響力和極高的公眾認知度,其商業價值也極為顯著。赤水河酒選擇梅西作為代言人,不僅能夠依托足球的公眾熱情及梅西的超高人氣,輕易收獲上億級的流量熱度,還能借助梅西的知名度和商業價值,為品牌切入高端市場、定位高端品質提供有力支撐。
當時,赤水河酒在央視等各大媒體投放了精美廣告,甚至將宣傳海報登錄《新聞聯播》天氣預報貴州和重慶窗口,獲得8秒長曝光?芍^高舉高打,攻勢十足。
然而,“好景”僅持續了半年時間就被打破。2024年2月梅西香港表演賽未上場事件引發重大輿論,赤水河酒受到牽連被迫下架相關產品,清空社交媒體內容。這一事件暴露了國際明星代言的文化契合度風險,也為依賴明星效應獲取流量紅利的企業敲響了警鐘。
如今,赤水河酒選擇黃渤代言,一定程度上代表著其在品牌策略上的理性回歸,從追逐流量到注重品牌調性契合轉型。黃渤的公眾形象以其親和力、實力派演技和高情商著稱,更符合中國白酒一以貫之的“沉穩大氣、形象正面”的代言人標準,也與赤水河酒希望傳遞的“高品質、高品位、高性價比”定位不謀而合。
品牌較量進入精耕細作時代
隨著行業進入深度調整期,白酒品牌之間的競爭早已超越單純的產能和渠道之爭,進入了品牌心智爭奪戰,其中通過代言人策略提升品牌辨識度和影響力是常見手段之一。
然而,在頭部品牌已搶占頂級資源、眾多品牌紛紛跟進的當下,簡單的“明星站臺”已難以形成有效差異化。代言人策略的成功,正日益取決于其與品牌戰略的契合深度、內容共創的精細度以及貫穿用戶全旅程的整合運營能力。
首先在代言人選擇上,知名度不再是唯一標準或首要標準,品牌開始尋求與自身調性、目標客群高度契合的代言人,以實現更深層次的價值溝通。例如,習酒代言人陳道明,以嚴于律己的品格和對作品的高度把握能力,成為當代君子形象的代表,與習酒“君品文化”完美契合;國臺代言人唐國強,作為資深表演藝術家,其公眾形象兼具權威性與國民認知度,能夠直觀傳遞國臺高端品牌形象與匠心品質。
其次,簽約僅是開始,真正的價值在于后續的內容挖掘與共創。這不僅需要代言人具備與品牌共同講述打動人心、凸顯品牌特色故事的能力,還要求代言人貫穿于用戶從認知到購買的全鏈路,實現品牌曝光與銷售轉化的聯動。
以國緣V9為例,選擇演技實力派演員胡軍作為代言人,并圍繞代言人特質持續打造IP活動或傳播內容,將明星粉絲的關注度轉化為對品牌的具體記憶點,為品牌背書注入更具說服力的情感溫度,比如今年5月國緣V9攜手胡軍舉辦“胡軍的酒局——把酒話運河”的文化主題訪談,并聚焦品質溯源,邀請胡軍與人民網“透明工廠”欄目一同深入今世緣酒業智慧工廠,揭秘國緣V9的釀造密碼,以此構建起品質信任體系,強化品牌在消費者心目中的“高端白酒創新標桿”認知。
由此可見,在白酒行業競爭愈發激烈的今天,代言人策略絕非一簽了之的簡單買賣。它是一項系統工程,考驗的是品牌能否以代言人為支點,撬動整個品牌價值體系與消費者進行一場高效、深度且富有情感的對話。
而此次赤水河酒選擇黃渤作為代言人的最終效果尚需市場檢驗,但可以肯定的是,選擇與品牌調性更為契合的本土代言人,這至少是一次符合邏輯與現實的戰略調整。畢竟相比于梅西,黃渤在文化認同感和品牌傳播上有著明顯優勢:
一方面,一直以來,黃渤從底層奮斗至影帝的個人經歷,始終令大眾尊敬和動容,這種在價值觀層面的共鳴,能夠幫助品牌構建更具深度和感染力的敘事體系,避免國際球星代言可能存在的“文化折扣”現象;另一方面,黃渤嫻熟駕馭多種表演風格的能力,使其能夠自然融入不同的品牌傳播場景,無論是莊重的品牌發布會,還是輕松的社會化媒體互動,都能保持品牌調性的一致性與協調性,這是國際球星較難實現的傳播靈活性。
更為重要的是,基于本土文化語境成長起來的藝人,其行為模式和價值觀取向更易于被理解和預測。品牌方能夠建立更為有效的輿情監測和危機預警機制,最大限度降低代言人相關風險。
因此也可以說,赤水河酒選擇黃渤意味著品牌更加注重持久穩定的形象建設,而非短期的流量爆發。這種選擇符合行業調整期“穩中求進”的總體基調,有助于品牌價值的持續積累。
唯有長期主義者能穿越周期
赤水河酒是由貴州中赤酒業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中赤酒業”)打造的中高端醬酒品牌,該商標始于1979年,是中國早期注冊的白酒商標之一,至今已有45年的品牌歷史。近些年,赤水河酒憑借對品質與產能的雙重把控,實現了穩健發展,不僅成功打造了“神醬”“神秘”“神釀”“美好”等一系列多元化產品矩陣,還在品牌建設、市場拓展和體育營銷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就。
前不久,赤水河酒2025全國優秀經銷商峰會在中國酒都貴州遵義隆重召開,堅定地向外界傳遞了其始終秉持的“長期主義”發展觀。赤水河酒董事長高進華在講話中明確指出,醬酒是百年賽道,必須堅持“品牌是基礎、渠道是關鍵、決勝在終端”的信念,矢志不渝地釀好每一瓶酒,遵循市場規律,用心經營一個百年品牌,穩健地走好每一步。這不僅是對自身發展路徑的清晰規劃,更是對所有合作伙伴的一份莊重承諾,體現了赤水河酒致力于打造穿越周期的醬酒品牌的戰略定力。
赤水河酒董事長高進華的講話,折射出整個醬酒行業正在經歷的根本性轉變:從產能驅動轉向品牌驅動,從渠道推力轉向消費拉力,從規模增長轉向質量發展。這意味著,酒企不僅要具備卓越的生產能力和渠道布局能力,更要擁有鍛造品質表達、創造文化意義以及重構消費場景的智慧。
當前,消費者對白酒的需求早已超越單純的口感與品質,轉而追求更深層次的情感共鳴、文化認同和體驗價值。在這一背景下,貴州省明確提出從“賣酒”向“賣生活方式”轉變的戰略方向,引領酒企跳出傳統產銷邏輯,融入更廣闊的生活語境。
眾多醬酒企業已積極布局。例如,茅臺推出“茅友嘉年華”“茅臺韶華文化活動”等IP化、場景化的品牌活動,將飲酒文化與日常生活、社交場景緊密連接;習酒則通過“白酒+美食”的跨界創新,在全國范圍內升級打造沉浸式習酒體驗館,強化品飲場景的體驗感和記憶度;國臺酒業則借助“體育+藝術+白酒”的多元融合方式,打破圈層壁壘,觸達更廣泛的消費人群,逐步實現品牌出圈。
這些案例表明,眾多醬酒品牌正從單純的產品供應商,逐步轉變為生活方式的提案者、文化價值的講述者和消費場景的構建者。而真正具備戰略遠見的企業,正是在這樣的轉變中不斷調整姿態、積累品牌資產、筑牢護城河。
醬酒下半場剛剛開始,真正的競爭才拉開序幕。那些堅守長期主義、主動迭代策略、耐心構建意義的酒企,或許不是跑得最快的,但往往走得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