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佳釀網 > 酒業研究 >

    中國葡萄酒的思考:野蠻生長

    2016-06-07 12:48  中國酒業新聞  佳釀網  字號:【】【】【】  參與評論  閱讀:

    20多年來,中國葡萄酒取得了長足的發展。目前,已經從最初的野蠻生長,開始了自己的優雅文明的未來之旅。

    如今,隨著個人可支配收入越來越多,移動互聯網越來越普及,主流消費人群的變化,導致了消費者的消費觀念、消費習慣、消費動機都發生了根本的轉變。

    誰在喝酒?在哪喝酒?怎樣喝酒?這三個問題也隨之發生了變化,我們也迎來一次全新的消費時代。

    以進口葡萄酒為例,從最初的啟蒙到嘗試、發展階段、瘋狂階段、調整階段,以及可能很快會來臨的井噴階段,這些過程中,一直是教育與被教育的過程。不僅是對消費者,也包括酒企和經營者本身。

    有些東西雖然是相通的,但隔行如隔山,經營也是此理。不熟悉的行業不要輕易做。短期能賺大錢的行業基本都不靠譜。為了短期賺錢而投入葡萄酒產業的,基本很多都死掉了;仡^看看從2002年左右那一波業外資本投資葡萄酒產業、2007年左右又一波投資葡萄酒的資本,現在剩下了多少?當年信誓旦旦的豪言壯語早已煙消云散。

    與此同時,又有多少曾經的酒水企業投資其他產業,或者沒有在很好的歷史發展節點時期,踏踏實實打好基礎。要么好高騖遠,要么頭腦發熱,總之,看到別人賺了大錢,遠遠比做葡萄酒來的快、來得多,便不顧一切地放棄或者荒廢了原有的葡萄酒產業,基本這類投資者,成功的也寥寥無幾。

    假冒偽劣是中國社會的頑疾,特別是對葡萄酒這樣的商品來說,更是如此。

    90年代末到2000年左右的時期,誰的酒好賣就會出現一大推相似的產品。那時的煙臺、昌黎產區知名度最高,市場上充斥著打著這些產區概念的葡萄酒。長城銷得好,一堆品牌都在模仿。不僅產品模仿、包裝模仿,連公司名字都要模仿。2005年之后,模仿國產酒的基本難有市場了,開始出現了模仿進口酒,包括名莊酒等等。

    回頭再看,除了個別企業轉型比較成功外,又有多少當年的模仿發家的企業現在做的很好、轉型非常成功呢?要么可能已死掉,要么就依然在艱難運營。

    1996年開始的紅酒熱,席卷了大江南北,葡萄酒從此拉開了大發展的序幕。其實,1996年葡萄酒產業只不過是眾多高速發展產業中的一員,而且僅僅是一種連帶反應。當時的社會條件、消費文化并不支持葡萄酒成為主流酒種。

    1992年,鄧小平發表南巡講話,隨后,中央提出加快住房制度改革步伐。海南建省和特區效應也因此得到全面釋放。高峰時期,這座總人數不過160萬的海島上竟然出現了兩萬多家房地產公司。用潘石屹的話說,他坐船來到海南時還是黑蒙蒙一片,第二天醒來,發現一夜之間,島上已經涌進了15萬人。

    1993年,中國經濟沖向新一輪高峰。全國大干快上,基建投資迅猛增加;社會總需求強力擴張,貨幣投放增發同比高達34%;總需求又拉動了通脹。具體表現主要是“四高”“四熱”“兩亂”。1994年的通貨膨脹率達到24.1%。在朱镕基的帶領下,經過三年的努力,1996年終于成功實現經濟軟著陸,經濟增長幅度回落到9.6%,通貨膨脹降到6.1%,實現了高增長、低通脹。

    1996年中國經濟成功軟著陸后,各行各業都迎來了一輪高增長。葡萄酒也非常幸運地開啟了成長之旅,但從那之后,葡萄酒始終游蕩在餐桌的邊緣。

    國家的產業政策,把葡萄酒作為輕工業產品,所以,我們沒有農業的優惠政策。國家葡萄酒標準經歷了2次升級,第一次是2003年國家廢止的《半汁葡萄酒》行業標準。第2次是08年1月1日實施的《葡萄酒新標準》(GB 15037-2006)》。新標準給葡萄酒定下死規矩,由推薦性國家標準改為強制性國家標準。兩次標準對葡萄酒產業都起到了推動作用。

    然而在此之前,不同的標準并行,市場上的產品也是魚目混珠。監管力度也是問題,從90年代末開始歷經了數次假酒案,被各大媒體特別是中央電視臺的曝光。一度消費者都搞不清楚,自己喝到肚子里的是真的還是假的。

    隨著葡萄酒的蓬勃發展,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業外投資人。做進口酒貼牌、購買國外酒莊,在國內建設自己的酒莊等風潮此起彼伏。截止目前,單單一個波爾多,就已經有100多家酒莊被中國人買走。除了個別的一些酒莊外,大部分活的應該都不會太開心吧?

    20年過去了,曾經在不同歷史階段叱咤風云的大商們,不知現在都怎么樣了?的確有個別的大商越來越好,但出現的其實更多的是新面孔。

    市場也一直充斥著各種“悖論”:我們既要創新變革又要穩健;既要集權又要分權;既要強調個人價值,又要注重集體的力量;既要利潤又要投入;既要破又要立等等。滿大街賣的都是管理書籍,可依然有很多企業倒閉;天天捧著成功學看的都是沒成功的,成功的都去寫成功學了。

    如今,創新的速度非?,當然死亡速度也一樣快。今天還在臺上給大家講解成功的經驗,幾年以后可能企業都已不存在了。

    所以,這個時代也讓大家非常困惑。新舊思想之間不斷在交鋒。兩種思想之間既相融又相沖。其實界限沒有那么明顯了。大家都在摸著石頭過河,不管你想不想摸,反正河是必須要過的。

    最早的一批靠葡萄酒致富的企業,很多帶著的原罪,但不見得都是犯罪。文革的時候,男女在公眾場合接吻都是耍流氓,這是體制的罪,而不是個人的罪。葡萄酒也是和當時的制度不完善密切相關。

    互聯網對于葡萄酒的影響非常深遠,也為葡萄酒注入了創新的動能。隨著BAT等以開放平臺為用戶提供免費服務從而捕獲了大量流量,這深刻影響了酒業的商業模式。這種影響主要是從對消費者即用戶價值的認識開始的。

    互聯網的確改變了需求和產品形態,改變了傳播與渠道,營造了眾多的小中心,例如自媒體,并構建了超級大中心,例如BAT。未來將會是小中心更小、大中心更大、信息泛濫傳播快的局面。

    由于互聯網的影響,商品基本上是由FAC轉向FC,渠道驅動市場也被改變,走向了價值驅動市場,進而開始出現目前流行的O2O消費體驗一體化。

    其實不管是不是互聯網時代,作為營銷4P本身都是最重要的基礎。只不過在互聯網營銷中,4P往往被整合成1個P來運營。但由于互聯網營銷的變化性或者叫做不穩定性因素,導致成與敗很難把控,而且轉化很快。

    產品、價格、渠道、傳播這無論是不是在互聯網時代,都是營銷的根本。而產品和價格是一體的,因為價格必須要依附于產品才有意義。渠道既是消費者購買商品的管道,又兼具傳播功能,其實一切接觸點都具備傳播的功能。在渠道驅動市場的時候,品牌往往無用武之地,即便今天,渠道驅動都依然是最有效的工具。中國互聯網營銷一哄而上,正在野蠻生長著。

    對于今天的挖酒網、易酒批等直接做B端的網絡服務平臺,目前來看主要是繞過層層代理直接到B端。主要是靠整合F端,做低價平臺,甚至聯合部分代理面對其他B端。從邏輯上來看,是希望通過去掉中間環節,采用更低的價格提供給B端。邏輯上是成立的,但問題也有很多。

    C端燒錢是為了增加粘性,讓消費者直接參與,通過流量獲取關注并產生購買。但B端是功能性的,必須通過低價而且還必須更多的是“硬通貨”的產品來獲得關注,轉化成被采購對象,核心是“功能”而不是靠燒錢來增加粘性。

    沒有好的產品,沒有低價,就沒有成交。所以,B端的資本一是產品、二是價格。同時,中間的流通環節是少不了的,未來物流的成本在日益提高,如果僅僅是因為低價,B端電商長期存在的理由就是一個問題。同時,增值的服務會成為未來的關鍵。

    目前酒類O2O概念滿天飛,很多企業都在試水。不管真的還是假的;不管從線上到線下,還是線下到線上,參與其中的企業數量在快速膨脹,規模與份額成為大家共同關注的核心點。

    然而,更多的O2O的企業仍處在強調規模和愿景,盈利模式目前看依然面臨問題。有些企業打著O2O概念其實已經名存實亡。有些項目則是簡單的線上+線下的組合,模式本身就不太清晰,協同效應更是很難,所謂的一體化服務只是說法而已。這種不能打通閉環的僵尸型O2O,很快可能就會被淘汰,或者被強者收購。

    1919、洋河一號都在不斷加大力度進行全國性布局。酒龍倉的“百店計劃”、酒快到的“竹林計劃”、馬上喝、酒便利、歌德盈香收購也買、酒老板等等,還有很多,到底會形成怎樣的格局?是同業間的并購重組?還是弱者被強者吞并?

    2013年,線上的增速是線下的7倍,互聯網帶給人們的是狂熱,是未來,大家都想要抓這個風口。但到了2015年底,線上的增速和線下的增速便基本持平了。

    其實,互聯網不是顛覆傳統產業,未來的重點依然在傳統產業,但傳統產業必須依靠互聯網進行變革和創新。互聯網也不可能取代實體,體驗式消費是取代不了的。

    我們說一切營銷都是研究人性,人性的基本需要是溝通和體驗,互聯網改變了產業結構和消費形態,而不是取代。

    BAT的焦慮毫無疑問是存在的,這個焦慮不僅僅是因為收入的增幅在下滑,不是對未來看不清,而是也遇到了天花板,中國的互聯網新增人口還有多大的空間?所以,BAT必須走到線下。

    日本的新任首富是柳井正,優衣庫的老板。優衣庫正是因為物美價廉而風靡全球的。通過獨特的商品策劃、開發和銷售體系來實現店鋪運作的低成本化,由此引發了優衣庫的熱賣潮?梢,并不依靠線上,但照樣可以成為首富。

    經濟下行對企業來不是壞事,因為可以被迫去思考要怎么轉型,從而推動產業和自身的發展。如果我們的國家經濟每年都以10%以上的速度發展,企業就不會有這種危機感。

    這到底是一個什么樣的時代?這是一個最壞的好時代。

    對所有的企業都應該是千載難逢的好時機。你說,現在賣酒什么是主流渠道?以前我們還能說出來,現在呢?你自己可能都說不上來了,已經變成了全網銷售。當然,最終還是要有自己的主流渠道。

    這個行業,我相信會越來越好。也是一個擁有無限商機的行業。不要想著你如何去壟斷,而是如何服務于消費者,創造消費價值。君子立恒志,小人恒立志。葡萄酒產業需要的是戰略投資,而不是機會投資。

    葡萄酒行業是一個典型的慢工出細活的行業,是一個需要上天恩賜的行業,是一個尊重自然、敬畏自然的行業,是一個擁有近乎宗教理念的人來經營的行業。

    葡萄酒產業的某些鏈條雖然也可以采用某些特殊的商業模式來發展,例如葡萄酒旅游、休閑度假產業,葡萄酒連鎖專賣商業形態等,但總體來說,還是一個需要長期發展的產業。做葡萄酒不能操之過急,即便在當前這個快速變化的時代,什么都有可能發生,但依然不能掩蓋它自身的這種特性。

    無論是日用品還是奢侈品,消費者購買一件商品,目的雖是五花八門的,但有一點是共性:使用價值。

    從葡萄酒的角度,主要就是如何釀出優質的產品;貧w葡萄酒行業的本質,一定要落在產品上。而真正克敵制勝的法寶,也是產品。產品是一切的核心,產品就是購買理由。

    2007年的諾基亞市值1500億美元,收入510億歐元,凈利潤72億歐元,手機出貨量4億部,全球市場占有率40%。不幸的是,2013年的時候以區區72億美元賣給微軟。難道你的公司比諾基亞的管理更好嗎?沒有順應時代的好產品,再好的管理體系和商業模式又能怎樣?

    但是,什么樣的產品才能成為競爭的關鍵、發展的核心呢?

    日本、德國的傳統匠人,還有就是歐洲有些國家幾百年傳承下來的手工定制,之所以依然擁有強大的生命力,主要就是源于良好的工藝保證和合理的價格。

    單純的性價比并不能說明什么。我們不能被性價比迷惑了。其實,我們更應該考慮“品價比”,否則,價格雖低,但質量不行依然不會受到歡迎。

    從傳統的觀點來看,低價就應該低質,高質就應該高價。一分錢一分貨。但對企業來說,不管你想如何做品牌,不管你認為啥樣的包裝形象最漂亮,最重要的其實是“超越性價比”。

    一款酒,質量的確非常好,但價格卻并不貴,這將是未來最受歡迎的。消費者雖然不懂釀酒的技術環節,但對這一點的判斷我相信是有的。

    而最關鍵的是你怎樣釀出這樣的酒來?其實,市場上中間的營銷鏈條正在不斷的減少,新的商業模式也在日新月異,還有就是,技術的力量也在驅動成本的降低,加上你少賺點,應該就可以實現了。

    野不野蠻看你怎么看。野蠻有野蠻的好處,任何行業都會經歷這樣的過程,包括社會。沒有野蠻的原始社會,哪有現在的先進文明?

    在這個時代,是消費者變得聰明了嗎?我覺得不是,而是消費的需求被釋放了。一切為了消費者,你要去發現價值和創造價值,最終實現價值。站在未來的人,才能贏得未來。

      關鍵詞:發展史 長城 張裕  來源:酒兔圍  王德惠
      (責任編輯:李磊)
    • 上一篇:葡萄酒定制營銷會成為主流嗎?
    • 下一篇:自然酒的真義
    • 商業信息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乡市| 汽车| 奉化市| 桐柏县| 浦江县| 华容县| 石城县| 长兴县| 如皋市| 昆山市| 格尔木市| 文化| 特克斯县| 湘潭县| 湾仔区| 阳朔县| 赞皇县| 准格尔旗| 耒阳市| 竹溪县| 章丘市| 美姑县| 平安县| 韶山市| 南昌市| 通道| 永泰县| 伊金霍洛旗| 泾阳县| 肇东市| 岳普湖县| 遂宁市| 凤城市| 定襄县| 安阳县| 冷水江市| 任丘市| 宝清县| 台安县| 嘉义市| 和田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