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佳釀網 > 酒業研究 >

    未來酒業格局或呈現“小而美”和“大而實”二元結構

    2014-12-11 10:49  中國酒業新聞  佳釀網  字號:【】【】【】  參與評論  閱讀:

    對于中國酒業來說,行業環境正發生急劇性的變化,招商匯量增長停滯與全國化擴張受阻并存,過去跑馬圈地般的‘招商擴張’時代是非常態化發展,擴大“核心市場內需、核心價位段內需”將是中國酒業的新常態。而其根本動力在于調節市場結構,進行市場下沉,抓住城鎮一體化發展的趨勢。

    對于全國性一、二線品牌而言,擴大內需比的是市場核心市場下沉的速度,比的是在核心市場是否做到了“大而實”。而對于三、四線區域強勢品牌而言,擴大內需比是在其大本營市場占有率高低的問題,比的是能否在其大本營市場做到小而美,小而強。因此,我判斷未來白酒行業的格局將呈現出“小而美、大而實”的二元化消費結構。

     

    小而美,1億倒比10億強

    根據我們的研究,30億元將會成為衡量一個品牌是否為行業核心力量的基本標準。

    行業50強企業仍然是行業競爭的主題,是推動行業升級的主體力量,做大規模就能讓做到“100億元的全國品牌打不倒30億元的省區品牌”、“50億元的省區老大打不倒30億元的省區品牌”!其原因就在于省級強勢品牌的30億元市場份額是在一個省內完成的,實現了省內市場的高占有。

    同樣道理,在我看來,如果一個縣級強勢品牌能在其大本營市場完成一個億的銷售額,一個地級強勢品牌能在一個地級市完成5-10個億的銷售額,那么未來的競爭格局也將出現“10個億的品牌打不倒1個億的縣級品牌”,“30個億的品牌打不倒10個億的地級品牌”的情況。

    行業持續低迷,大眾酒時代來臨,加之一、二線品牌價位下移、市場下沉及資本的介入,三、四線區域性品牌要想與一、二線品牌相抗衡,要想在不對等的競爭中以小博大,就必須走區域市場“小而美”的戰略路線,否則,最后的機會也將失去。“強者恒強,弱者恒弱”是相對的,未來的行業格局將是“小者不一定不強”。

    但是,區域品牌的“小而美”,絕對不能等同于小而廉、小而慢、小而全。區域品牌只有充分利用市場反應間隙期的機會,快速占位地緣優勢,創造超級產品,做好渠道、消費人群、產品品系的三層聚焦,才可以充分激活大本營市場的消費熱情,擴大大本營市場規模,刺激大本營市場內需,實現大本營市場的高占有。

    大而實,一線酒企比的是擴大內需的能力與速度

    從2014年白酒行業十幾家上市公司的年報數據來看,區域壟斷和超級大單品是銷量穩定的企業的共性,即在某個細分領域占據優勢地位的企業都獲得了不菲的增長,而過往依靠跑馬圈地但沒有在細分領域構建‘競爭壁壘’的企業,基本全部業績下滑:

    如以洋河、古井貢為代表的,具有根據地和超級大單品的企業,在營業收入和凈利潤這兩個關鍵指標的衰退是比較小的(古井貢營業收入為增加);

    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五糧液凈利潤下滑30.89%,瀘州老窖、沱牌凈利潤下降50%-70%,其主要原因就在于外擴型市場銷售下滑,核心市場占有率出現了問題;

    酒鬼、舍得、水井坊的持續下滑也是由于缺乏牢固的核心優勢市場,沒有做到核心省份、核心地級市的高占有、高效能,從全國“遍地開花”變成了全國“遍體鱗傷”。

    當下,招商匯量增長非常困難,外埠擴展增長乏力。一、二線白酒企業外埠拓展時面臨的主要困難有:

    在當地的品牌力上難以與地產優勢白酒企業相抗衡,市場份額被不斷擠壓;

    中高端增長乏力,企業利潤率降低,難以再維持外埠拓展時的投入力度;外埠原有經銷商不斷退出,致使銷量進一步下滑。

    對于一二線酒企來說,無論是主動還是被迫,都已經不得不進行產品下沉、市場下沉、渠道下沉,組織下沉,聚焦資源精耕核心市場、核心價位段,擴大核心市場內需,做到高筑量、廣積糧、可持續發展。這是其能否堅守住現在的品牌位次與彎道超車實現上位的關鍵。

      關鍵詞:白酒品牌 消費結構 酒企  來源:新食品·中國酒業  楊光
      商業信息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宜君县| 扶绥县| 横山县| 科技| 平舆县| 新建县| 鹤壁市| 方山县| 石屏县| 云霄县| 湟源县| 宁乡县| 安丘市| 噶尔县| 丰台区| 清新县| 墨竹工卡县| 谢通门县| 昭通市| 图木舒克市| 漠河县| 屏南县| 张家港市| 和林格尔县| 犍为县| 泊头市| 称多县| 湖南省| 昆山市| 攀枝花市| 朝阳市| 合江县| 瑞丽市| 白沙| 白玉县| 吴堡县| 黄陵县| 海南省| 鄂托克旗| 林芝县| 南召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