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佳釀網 > 酒業研究 >

    遺失的葡萄酒(第十四章)

    2015-10-30 13:42  中國酒業新聞  佳釀網  字號:【】【】【】  參與評論  閱讀:

    遺失的葡萄酒----從古典時期到地理大發現的世界葡萄酒文明演變史

    (第十四章)

    第七幕 拜占庭文明——遠逝的葡萄酒樓蘭

    西羅馬帝國的滅亡并不意味著古羅馬文明的衰退,反之,古羅馬文明進入了一個全新的時代。早在西羅馬帝國末期,當西羅馬皇帝在政治、軍事、經濟上面對重重危機時,東部以君士坦丁堡為中心的東羅馬帝國自君士坦丁大帝以來建設所帶來的成果已經開始顯現:東羅馬貴族們將城市治理得井井有條,農民們在希臘半島上耕種,主要作物是釀酒葡萄和橄欖,他們當中許多人是自由農,相比西邊大量的農奴更具有從事農業活動的自覺性,而東羅馬帝國地理上的優勢導致帝國皇帝長期控制著黑海和地中海貿易的主導權。蠻族給西羅馬境內帶來的麻煩讓東羅馬的統治階級警醒,因為就在東羅馬帝國東部還有一個龐然大國波斯,于是大量戰略防御重鎮在帝國東西部邊境上建立起來。拜占庭帝國三面臨海,北部有巴爾干山脈,首都君士坦丁堡南鄰馬爾馬拉海,北瀕博斯普魯斯海灣,南北兩面都具備一條狹長的海峽,城市具有這樣的天然屏障還不夠,作為整個中世紀歐洲最大的城市,東羅馬皇帝們修建了長40英里,寬20英尺的圍墻把城市包圍起來,正因為這些防御優勢,在近10個世紀的時間里雖然君士坦丁堡屢屢遭受圍攻,卻總能保存下來,面對當時所向無敵的穆斯林,君士坦丁堡更是基督教在東部抵御伊斯蘭的堅固堡壘。總之,在西羅馬帝國滅亡時,東羅馬帝國境內卻是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

    拜占庭帝國領土規模的縮小自公元7世紀始,身處北方游牧民族、西部天主教諸國和南部穆斯林帝國的包圍之下,這個帝國的輝煌最終成為歷史,圖為公元7世紀至公元15世紀拜占庭帝國領土變化圖

    西羅馬帝國的滅亡激起東羅馬帝國皇帝重新恢復古羅馬帝國舊日榮光的念頭,然而,東羅馬帝國所處位置雖然有助于文化交流和貿易往來,但一旦發動戰爭,處于東面的波斯帝國、地中海南岸的阿拉伯人、意大利半島的倫巴第人和東哥特人以及北部的阿瓦爾人和保加利亞人包圍的帝國極易陷入多線作戰的局面。實際上,無論是東羅馬帝國在境內作戰還是境外作戰,多線交戰的狀況在歷史上也確實多次發生,領土的丟失成為了東羅馬帝國皇帝美夢的代價。進入7世紀以后,伊斯蘭文明崛起,穆斯林帝國這個強大的近鄰更是進一步對東羅馬帝國進行侵擾,直到717年圍攻君士坦丁堡失敗,穆斯林帝國轉而向東發展,東羅馬帝國得到一個世紀的休養生息,然而此時由于身處敵對的西方天主教文明與富有侵略性的東方伊斯蘭教文明合圍下,東羅馬帝國無論是文化交流還是商業貿易都難以與周邊地區順利開展,盡管國境外的人們還把東羅馬帝國人稱呼為羅馬人,帝國內的貴族和普通平民也一再堅持把自己看做羅馬人,但戰爭的失利和領土的丟失,還是讓東羅馬帝國的古羅馬色彩越來越淡化,原先東羅馬帝國周邊省份各種族、習俗和宗教的成分在帝國文明中所占比例越來越小,帝國的核心只剩下原來的希臘半島了,這使得帝國在文化上越來越和諧一致,他們對古典時期的希臘文化進行進一步繼承并發展,一種新的、有別于東部伊斯蘭文明和西部天主教文明的拜占庭文明開始漸漸形成,這導致東羅馬帝國轉變成為了拜占庭帝國。

    在第四次十字軍東征以前,拜占庭文明和伊斯蘭文明是全世界最具活力的兩大文明,而西歐的天主教文明尚處于搖籃,拜占庭式繪畫、建筑、服飾并沒有隨拜占庭帝國滅亡而消逝,反而被極好地保存和傳承下來,圖為拜占庭工匠在意大利圣維塔雷教堂創作的馬賽克作品

    關鍵詞:葡萄酒 發展史  來源:中國葡萄酒信息網  李斯嶼
    (責任編輯:程亞利)
  1. 上一篇:遺失的葡萄酒(第十三章)
  2. 下一篇:進口酒通關提速 國產酒不受影響
  3. 商業信息
    主站蜘蛛池模板: 嫩江县| 长治县| 巍山| 微博| 科技| 新平| 溆浦县| 连州市| 孝昌县| 老河口市| 无为县| 增城市| 壤塘县| 抚远县| 筠连县| 桐庐县| 噶尔县| 长海县| 白水县| 寿光市| 无锡市| 漠河县| 武川县| 漳州市| 达拉特旗| 靖宇县| 大石桥市| 二连浩特市| 勐海县| 赣榆县| 永川市| 醴陵市| 特克斯县| 香河县| 饶平县| 都安| 青河县| 甘谷县| 福安市| 榆树市| 双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