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佳釀網 > 酒業評論 >

    “茅臺賣基酒” 到底忽悠了誰?

    2016-08-03 09:47  中國酒業新聞  佳釀網  字號:【】【】【】  參與評論  閱讀:

    8月1日下午時分,茅臺集團在其官網發布了一則關于“華洋資本花50億買3萬噸茅臺基酒”內容的公告聲明稱,茅臺酒股份公司和華洋資本未建立戰略合作關系,更沒有簽署擬購買"茅臺基酒"的標的的協議,強調茅臺從不對外銷售“茅臺基酒”,并提醒投資人和消費者,茅臺鎮上其他酒企所生產基酒,有別于"茅臺基酒"。

    其實,所謂的“華洋資本購買茅臺基酒”的消息,最初來自于相關媒體發布的《花50億買了3萬噸茅臺基酒,華洋資本這是下的什么棋》的一篇報道,隨后有新浪財經、中國財經等網站進行轉載。讓小編好奇的是,為什么這則消息會瞬間引發行業如此高的關注,甚至在大眾消費者中間都造成極強的話題效應呢?

    其實我們對于這次“被爆炒”的茅臺基酒事件有這樣的發現:

    1、“茅臺自己賣基酒”可能性有多高?首先看數字說話,茅臺集團從2013年到2015年的基酒產量分別為38452噸、38745噸、32179噸,可以說茅臺自己用都不夠,何來對外銷售呢?再有,茅臺出于保證自身產品品質考量,對于“茅臺基酒”始終不對外銷售的;還有就是50億、3萬噸的數字核算,這樣的茅臺基酒價值多少,各位想必都有了自己的答案。

    2、“茅臺鎮基酒”擦邊球效應。行業內都知道,茅臺鎮酒企數量不在少數,伴隨酒業持續深度調整,當地不少小酒企面臨洗牌困境,因此他們出于經營業績、產能消化等因素考慮,通過借助“茅臺”的品牌影響打擦邊球,對自有基酒進行外銷。

    3、行業本身的“熱點”心態和過度關注。近來,茅臺價格一路看漲的勢頭著實讓行業眼熱,而且茅臺本身又極具關注點和話題性,因此無論是行業媒體、酒業同行,還是業外投資人、利益相關方,也不管是從哪個角度出發,“占茅臺的光”、“挖茅臺的料”都對于“基酒事件”的過度傳播起到推波助瀾的效果。

    4、公眾對于“茅臺”和“茅臺鎮”混淆不清,缺乏足夠認知。“收購基酒”的消息之所以備受關注,一方面是因為茅臺品牌實力強大,但消費者又對茅臺認識不足,所以一沾“茅臺”字眼的新聞本身就足夠抓人眼球;另一方面也反映出,酒企自身在品牌宣傳、消費者培育工作上存在不足,大眾沒辦法對二者進行清楚的區分和準確辨識。

      關鍵詞:茅臺基酒 華洋資本 評論  來源:酒說 作者:馮亞偉  李少遠
      商業信息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天全县| 米脂县| 芜湖市| 江山市| 荃湾区| 奉贤区| 抚州市| 开封县| 自治县| 曲麻莱县| 马龙县| 苍梧县| 鹰潭市| 乌鲁木齐县| 同江市| 班戈县| 镇江市| 武邑县| 绍兴县| 资兴市| 冕宁县| 棋牌| 江孜县| 喀喇沁旗| 铜山县| 开化县| 宁化县| 利辛县| 公主岭市| 清徐县| 黄浦区| 乌拉特前旗| 汉沽区| 双鸭山市| 十堰市| 河北区| 延庆县| 都昌县| 屏南县| 昆山市| 尼勒克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