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失聯的“喬幫主”終于“歸來”。
2017年1月9日上午,一位業內人士向記者透露,“前段時間,劍南春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喬天明再次出現在公眾面前了,有人在北京看見他,并參加了聚會。”
另一位業內人士今日也確認了此消息,“喬天明取保候審已回家,目前在醫院療養!應該算是行業好消息”,他還為“老帥”回歸的劍南春送上了祝福。
喬老爺子今年已滿68歲,從2015年5月開始“失聯”。2015年12月,又短暫返回劍南春酒廠所在地綿竹,簽署完很多授權文件后,就離開了工作崗位。
“長期失聯”一年多,現在他又“歸來”了,但曾經“茅五劍”時代還能回來嗎?
在酒業人印象中,“茅五劍”曾是著名的黃金“鐵三角”,代表中國高端白酒,位列中國白酒企業第一陣營。劍南春盡管屬于“三強”中的末位,依然是威名赫赫。
然而,在歲月淘沙和市場競爭下,原有的“茅五劍”時代發生了歷史性逆轉,變成現在熟知的“茅五洋”。
其實,2010年,行業對“茅五洋”的說法已無任何爭議,洋河年報逐年躥高,行業格局嘩然大變,劍南春就此出局。
2016年,“茅五洋”格局更加穩定。老大茅臺營收近400億,五糧液、洋河毫無懸念破200億,至今未上市的劍南春呢?實力進入不了“百億俱樂部”!
本屬于一線陣營的劍南春為何落入今日的境地?這些年,名酒劍南春又錯過了什么?
改制
未能激發企業活力,還導致錯過黃金周期
談劍南春永遠避不開喬天明。他是與五糧液王國春、茅臺季克良齊名的行業大佬。
2016年全國“兩會”前夕,喬天明被多家媒體爆出已“失聯多日”,并得到綿竹本地人的確認,此次失聯長達數月,與前幾次的短暫失聯不可同日而語。
對于業內人來說,喬天明的失聯早已是行業公開的秘密。他最早是于2015年5月開始失聯。與此同時,其人社局的個人檔案,與2004年劍南春整體改制有關的資料均被調走。
作為劍南春的靈魂人物,喬天明于1982年進入劍南春酒廠,歷任黨辦副主任、副廠長、總經理等職務,最后升到董事長和黨委書記。35年中曾帶劍南春走向輝煌,也見證了企業的“掉隊”。
上世紀80年代中期,劍南春整頓,他被調出領導崗,不久又東山再起。1989年白酒調整,他主管劍南春的銷售。2001年,他推動企業全面戰略調整,劍南春躋身“茅五劍”陣營。
最具歷史意義的事件是,他主導了劍南春改制。2004年,國有資本全部退出劍南春,以喬天明為首的管理層成立了四川同盛投資公司,出資控股劍南春集團69.59%股份,喬天明本人間接持有劍南春26%股權。
禍起于蕭墻之內。劍南春改制“遺患”之多,以至于管理層及職工均不滿,喬天明也隨之交上噩運。業內及坊間均流傳,十幾年前的改制風波,正是他失聯的禍根。
此外,財經媒體《經濟觀察報》報出:“李春城事件”發生后,與李春城關系非同一般的喬天明,被帶去問話。不過,這與其后來的失聯是否有關系,尚無定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