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生活節奏的加快,人們緊張的心情需要放松,對酒的追求也發生了轉變,逐步向高端、低度、時尚、營養、舒適、健康、新潮的方向上發展。早在1987年3月22日至26日,國家經委、輕工業部、商業部、農牧漁業部在貴州省貴陽市聯合召開“全國釀酒工業增產節約工作會議”,會議提出:我國釀酒行業必須堅持“優質、低度、多品種、低消耗”的發展方向,逐步實現“四個轉變”,即“高度酒向低度酒轉變,蒸餾酒向釀造酒轉變,糧食酒向果露酒轉變,普通酒向優質酒轉變”[1]。隨著市場需求的變化,四個轉變對推動當前我國的釀酒事業仍具有深遠的意義,就飲料酒今后的發展方向,還將繼續發揮其指導作用。
"四個轉變"是我國釀酒工業的既定方針[2],為響應國家號召,多年來各企業都在進行技術創新,安徽省渦陽縣釀酒研究所科研人員在科技局的領導下,為更好的服務于企業,支持三農事業,適應現代人飲酒需求,先后研發了花果類桑葚酒、青梅酒、桂花酒等低醉度營養酒。此項目得到縣領導的大力支持,下一步渦陽縣將大力發展果樹事業,更好的增加農民的收入,現就桑葚酒的研制方法和大家共同探討:
桑葚簡介
桑葚又名桑果,早在2000多年前,桑葚味甘、酸,性寒,桑葚很早就是中國皇帝御用的補品,因桑樹具有天然生長、無任何污染的特點,所以桑葚果又被稱為“民間圣果”它含有豐富的活性蛋白、花青素、維生素、氨基酸、胡蘿卜素、礦物質等成分,營養是蘋果的5~6倍,是葡萄的4倍,具有多種功效,被醫學界譽為“21世紀的最佳保健果品”。 常吃能滋補肝腎、補血、養顏、生發、降血脂、生津止渴,可用于肝腎陰虧、腰膝酸軟、目暗耳鳴、關節不利、津虧血少、口渴煩熱、腸燥便秘、失眠等癥。
桑葚酒的釀造工藝及要點:
1、桑葚的選擇
我們選用的是生長在夏津黃河故道生態旅游區,在獨特水土和氣候條件下培育出的“獨一無二”紫桑葚,形狀似草莓,味甘如蜜,又甜又軟的紫色葚果,不僅個頭大(約3厘米),而且口感甜蜜落帶酸味。專家檢測,這種葚果含有豐富的一種叫做“硒”的微量元素,俗稱“抗癌之王”、“頤壽天果”、“心臟守護神”、“肝病天敵”等,還含有人體所需的16種氨基酸和7種維生素。“夏津葚果”已經被注冊為國家地理標志產品。
2、白砂糖的選擇
因桑葚自身含糖量經發酵后達不到要求的酒度,為了提高桑葚酒要求的度數,我公司選用優質白砂糖作為發酵的輔助材料來補充養分。白砂糖是食糖的一種,其顆粒為結晶狀,均勻,顏色潔白,甜味純正,甜度稍低于紅糖。白砂糖味甘、性平,歸脾、肺經,有潤肺生津、止咳、和中益肺、舒緩肝氣、滋陰、調味、除口臭、療瘡去酒毒、解鹽鹵毒之功效。
工藝制作流程
原料→驗收→入罐→破碎→配料→主發酵→分離→后發酵→分離→陳釀→調配→貯存→過濾→裝瓶→成品。
主要制作步驟
(1)入罐破碎:篩選后倒入發酵罐用攪拌機將果實破碎。
(2)配料:加入優質白砂糖,調節糖度至220g/L、偏重亞硫酸鉀40—100克/噸,攪拌均勻。加入培養旺盛的果酒酵母液3%-5%。
(3)主發酵:溫度控制在20—26℃,幾小時后便開始發酵,發酵前期(1-2天)每天翻攪1次,發酵時間控制在5天,主發酵結束立即分離皮渣。
(4)分離后發酵:將皮渣壓榨,使用板框壓濾設備將過濾后發酵,根據情況可以稍加發酵劑,發酵時間控制在20天左右,使殘糖含量在0.4%以下為止。
(5)陳釀:為了穩定酒質,發酵結束后存儲不少于10天,為了使酒盡快澄清,采用加入澄清劑的方法,加入皂土澄清劑每升800毫克,加入后充分攪拌均勻,第2天再攪拌一次,使皂土充分和酒液接觸。靜止6天左右,待酒腳完全沉淀后,分離酒腳后,再用過濾器進行過濾,已得到澄清的酒液。
(6)根據市場需求,調整酒度、酸度及甜度,達到果香舒適,酒體柔和,酸甜適口,貯存15天后過濾,檢驗合格后裝瓶出廠。
感官指標
外觀:紫紅色,澄清,有光澤,無懸浮物和沉淀。
香氣:具有桑葚特有的素雅果香和陳釀酒香,協調悅人。
滋味:有桑葚酒獨特的新鮮感,醇厚,爽口,回味綿長。
理化指標
酒精度(%VOL) : 16.0—18.0
總糖(以葡萄糖計):30—40克/升
干浸出物:8—12克/升
總酸(以檸檬酸計):3—6克/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