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佳釀網 > 酒業人物 >

    五糧液董事長劉中國:供給側改革與“工匠精神”

    2016-10-09 08:19  中國酒業新聞  佳釀網  字號:【】【】【】  參與評論  閱讀:

    近日,中國酒業商業領袖50人論壇成立會議暨首屆峰會在北京雁棲湖畔舉行,本次會議由中國酒類流通協會主辦,旨在推動酒業創新變革與競合發展。五糧液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劉中國出席并發言《供給側改革與“工匠精神”》。

    劉中國在發言中倡議,要讓酒藝成為白酒的靈魂,讓“工匠精神”成為白酒的核心訴求;要用消費者能夠理解的有溫度、有感知的語言讓他們了解產品,并能從衣食住行用等生活的層面了解白酒的功能與用途,而不是僅僅把白酒和商務與應酬等場合,甚至是負面的“腐敗、酗酒”相關聯;要提高自身核心競爭力淘汰落后產能。

    以下為劉中國發言實錄:

    劉中國:尊敬的各位領導、酒業同仁、企業家、專家學者、媒體朋友,女士們、先生們。大家上午好。

    非常榮幸,在秋高氣爽北京的雁棲湖,參加中國酒業商業領袖50人論壇成立暨首屆年度峰會,與在座各位專家、酒業同仁交流討論。借此機會,我謹代表五糧液集團公司對本次盛會的舉辦表示熱烈的祝賀,對中國酒類流通協會為我們搭建這樣一個“引領行業、影響大眾”的合作平臺表示崇高的敬意,對長期以來給予五糧液關心、支持之愛護與幫助的政經商學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謝。

    接下來,我將結合五糧液公司的實際,談談對“新常態”下中國酒業商業如何更好發展的體會和認識,敬請各位領導、專家、同仁幫助指正。

    認識新常態、適應新常態、引領新常態,是當今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國經濟發展的大邏輯。

    從國際來看,和平與發展的時代主題沒有變,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文化多樣化、社會信息化深入發展。從國內來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發展前景依然廣闊,但提質增效、轉型升級的要求更加緊迫。有效需求乏力和有效供給不足并存,結構性矛盾更加凸現,傳統比較優勢減弱,創新能力不強,經濟下行壓力加大。“互聯網+”和工業4.0成為大勢所趨,推動“中國制造”加速變革,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一帶一路”戰略、國有企業改革全面落地實施。

    對于酒業商業來說,行業發展將長期處于深度調整的“新常態”,如何“守正制勝”?

    一、正確理解我們在“供給側改革”中所扮演的角色。

    追求卓越品質是我們企業安身立命之本。匠心,早已走出手工匠的范疇,成為各個領域里追求專業和極致的代名詞,中國企業、品牌要真正從“中國制造”升級或轉變為“中國智造”、“中國創造”,需要耐得住寂寞、需要有持久的定力,堅守匠心,創造極致產品,這是贏取市場的不二法寶。

    1、供給側改革與“工匠精神”。

    “供給側改革”的關鍵在于對要素與資源的優化配置。在要素與資源的配置中,除了企業內部各要素配置外,市場感受最顯著的是產品。多年來,產品競爭日趨同質化,層出不窮的營銷手段的重要性取代了產品本身,形式取代了內容。消費者對產品的了解僅僅限于營銷所傳遞的概念,而這些概念讓消費者疲于應付的同時,也漸漸對產品本身將信將疑。

    在這種背景下,提倡白酒生產環節的“工匠精神”就是讓產品自身變成有生命的存在,它讓產品融入了“時光、技藝、溫度”,讓產品本身的內涵豐富起來,我們要讓酒藝成為白酒的靈魂,讓“工匠精神”成為白酒的核心訴求。

    2、把產品語言轉化為消費者的語言。

    我們描述產品時,經常用的是“國標”、“企標”、“優級”、“一級”、“固態純糧”、“固液法”、“配制酒”,不是所有的消費者都能理解這些名詞的真正含義,我們需要用消費者能夠理解的有溫度、有感知的語言讓他們了解產品,并能從衣食住行用等生活的層面了解白酒的功能與用途,而不是僅僅把白酒和商務與應酬等場合,甚至是負面的“腐敗、酗酒”相關聯。

    3、靠提高自身核心競爭力淘汰落后產能。

    白酒行業的整體規模不大,但廠家眾多,競爭無序,一不小心就落入“劣錢幣驅逐良幣”的圈套中。在這種情況下,一面要依靠立法、規范產業政策提高產業壁壘,但另一方面不能等靠,要始終堅持提升自己的產品競爭力,形成對落后產能的競爭力,豐富白酒產品內涵,形成優勝劣汰的良性循環。

    二、以產品的民族性,豐富“中國制造”的內涵。

    中國白酒產業,是具有中國傳統、中國特色的中國制造業,是民族產業的典型代表,白酒產業的現代化既涉及技術、工藝上的傳承與創新,還涉及管理體制、營銷機制的現代化。

    “提升質量控制技術,完善質量管理機制,夯實質量發展基礎,優化質量發展環境,努力實現制造業質量大幅提升”是實現“中國制造2025”規劃的基礎與出發點。

    一個基業長青的企業或者一個行業領導者,一定會經歷做規模、做品質、做品牌、做文化,最終做標準的過程。

    正在發展轉型中的中國白酒產業應在未來的定位中緊緊圍繞“中國制造2025”規劃,加強規劃、落實執行、引導企業定制品牌管理體系,圍繞研發創新、生產制造、質量管理、營銷服務全過程,提升內在素質,圍繞產品的核心特色,建設品牌文化,提升品牌附加值和軟實力,樹立中國制造品牌良好形象,目前,五糧液打造“五糧制造”和“五糧釀造”的訴求,就是基于豐富“中國制造”的品牌集群為中心提出的。

    三、主動參與行業融合。

    基于對未來白酒行業會加強整合的基本趨勢判斷,白酒企業應通過布局酒類產業上下游,壯大后續長遠發展奠定絕對優勢,做強企業,做大行業。

    1、加強產業鏈建設。構建完整產業鏈,輔以信息化投入,實現各環節安全溯源,保證各環節利益最大化,最終提升企業抗風險能力。

    2、強化渠道建設,建立新型的廠商關系。

    我們要構建大產業鏈概念的意識,在目前渠道整合層面,與經銷商一起從“產品”與“渠道”兩方面加強合作,取長補短,實現渠道整合,接近同市場的距離,接近經銷商與廠家的距離,提高縱向做市場的能力,同時為未來真正意義的國際化運作提供支撐。

    行業整合中的重要一點是正確定位生產廠商與經銷商的角色與作用。在新型廠商關系中,廠商雙方應該在理念上以雙方的共同利益為導向,著眼長遠,步調一致,各盡其責,共同發展。以移動互聯網為代表的新技術和理念消費觀念的強化,要求我們的渠道模式更靈活、更高效,對廠商的分工合作提出更新的要求。

    新型廠商關系要確保雙方都能從對方的利益出發考慮問題。對廠家來說,要想方設法保證廠家的合理利潤訴求。對廠家來說,要配合廠家品牌建設與市場份額的訴求,只要能夠保證雙方利益的廠商關系才是符合時代需要的新型廠商關系。

    3、按集群、集聚、集約發展要求,帶動五農副產品深加工轉化,推動農業產業化和現代化服務業發展。進一步弘揚酒文化、打造酒旅游、促進酒消費多樣化,優化產業結構,實現產業升級,提升產業層次。

    4、雙贏“互聯網+”發展趨勢,促進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工業化深度融合。

    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和大數據等新技術的出現,引領管理體制機制和市場運營模式的變革。《中國制造2025》的出臺,正是對白酒產業現代化的一個有力回應,有望促進互聯網與白酒產業的深度融合,形成新的生產方式、產業形態、商業模式和經濟增長點。

    四、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系。

    新中國成立至今,白酒行業已走過67個春秋,其中實現快速發展并取得巨大成就的階段,集中于改革開放以后的最近30年,也就是1985年之后。30年間,白酒行業總體呈現出“一張一弛”的螺旋式發展特點,即1985年至1989年骨干企業快速發展期、1989至1992年白酒行業初遇調整期、1992年至1997年名優白酒與區域品牌快速發展期、1998年至2003年調整與創新期、2003年至2012年“黃金十年”繁榮期以及2013年至今的深度調整期,顯示出與國家宏觀經濟相協調的速度與節奏。

    我認為,白酒產業之所以成為傳統產業中產業化程度最高的產業,關鍵原因就在于處理好了政府與市場之間的關系,白酒行業體制機制變化經歷了從“政府推動型”向“市場引導型”轉變,白酒企業體制變革與制度創新為行業未來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市場從不相信眼淚”,也正是體制機制的改革,為五糧液在市場競爭中創新求進、永爭第一營造了良好的環境與氛圍。

    十八屆三中全會指出,要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揮決定性作用,對處于充分競爭行業和領域的白酒產業來說,對多數具有國資背景(而且國有股一股獨大現象較多)的白酒類上市公司來說,這個命題無疑尤為重要。國家陸續出臺包括《關于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指導意見》在內的多個文件,積極引入各類投資者實現國企股權多元化,實行公司制股份制改革,促進資本管控模式的轉變。歸根到底,市場化是國企改革始終不逾的方向。

    在國企改革整體推進下,酒企亟需改革轉型。一方面,消費從政府轉向大眾,需要白酒行業在管理、營銷、渠道等多方面進行改革創新。另一方面,國有控股的白酒企業體制僵化、激勵機制呆板是束縛發展的主因。第三,行業面臨新一輪產業集中的并購重組,酒企也面臨著較大的轉型升級壓力。因此,迫切需要政府部門繼續強化政策引導,支持幫助白酒企業全面深化改革,市場無形的手與政府有形的手有機結合,從而推動白酒產業健康發展。

    五、要處理好科技與人文的關系。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30年來,白酒行業已形成以龍頭企業為主體、社會化科研和教育機構深度參與、產學研密切協作的科技公關和技術研究體系,白酒生產基礎性技術研究與應用技術研究取得顯著成效,成為白酒行業發展的持久動力,就五糧液來說,我們堅持“該傳統的傳統、該現代的現代”,改革開放以來推出了多項技術研究成果,這些科技項目不僅促進了企業的做強做大,更深刻影響了白酒產業的健康持續發展。

    如果說科技是硬實力的話,文化則是一種軟實力,更是品牌的靈魂。品牌除了依靠品質、質量之外,更要依靠文化建設豐富它的底蘊、內涵與附加值。在這些方面,我們的酒業文化建設還存在明顯短板,忽視了白酒的精神和文化屬性,對消費者的精神文化和健康的訴求沒有足夠的重視,與發達國家還存在較大的差距。

    六、行業與企業發展必須融入中國加速走出去的步伐。

    隨著“一帶一路”戰略正式上升為國家戰略,中國經濟大范圍、多領域的對外開放,必然會伴隨文化和習俗的向外傳播,作為中國文化重要載體的白酒,業面臨著真正走出國門的歷史機遇。面對這一級預,行業龍頭企業和領導品牌的機遇更大,這可能是一個先難后易的過程,但白酒行業要做大,沒有世界的認可就會變化地球概念上的區域產品。

    黨的“十八大”提出“兩個一百年”的奮斗目標。“十三五”規劃提出“2016至2020年經濟年均增長底線6.5%以上”,黨中央提出“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國家全力推進“一帶一路”發展戰略,國務院印發《中國制造2025》,提出制造強國建設“三步走”戰略,黨和國家已經為我們勾畫出了宏偉的發展藍圖,也為酒業產業、商業提供了千載難逢的發展良機。

    在行業的深度變革中,領袖企業承擔著更大的責任。我相信,只要我們凝聚共識,通力合作,繼往開來,傳承創新,就一定能攜手引領酒業行業在調整中實現更好更快發展,以更強更優的姿態走向世界,走向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美好未來。

      關鍵詞:五糧液 劉中國 工匠精神  來源:新浪財經  佚名
      商業信息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汝阳县| 通渭县| 临潭县| 筠连县| 高台县| 普陀区| 贺州市| 甘孜| 荆门市| 奈曼旗| 开鲁县| 巴马| 莱芜市| 永春县| 西安市| 尼木县| 乌鲁木齐市| 榆树市| 三亚市| 玉林市| 敦煌市| 长沙县| 东乌| 抚松县| 霍林郭勒市| 阿城市| 融水| 微山县| 泸西县| 曲阜市| 尚义县| 奉节县| 林芝县| 海伦市| 长岭县| 乐昌市| 错那县| 兴宁市| 济源市| 东宁县| 二连浩特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