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營銷界, “私人定制”開始悄悄火爆。似乎,這種無限細分下去、滿足不同客戶的不同需求的主張已經成為營銷真理之一。從2013年夏天可口可樂推出“昵稱瓶”開始,到去年春節特侖蘇推出“定制好禮無可取代”,針對家庭不同成員將稱呼印在利樂盒上的促銷活動,以及一些有定制傾向的紅酒(將企業的LOGO或企業家照片印在瓶標上)、白酒等,也同時備受市場關注。
定制模式對于消費者而言,是價值的最大化,但是對于企業而言,如何實現盈利的最大化和效益的最大化,則是一個不小的挑戰。那么,從營銷戰略和打造品牌的角度來看,快消品,尤其是飲料、食品,適不適合“私人定制”這條路呢?怎樣的“定制”操作手法才能更快更容易地看到效果?
互聯網改變定制模式
私人定制作為一種經營模式,其實之前在服裝行業已經很盛行,高檔服裝都有私人定制的業務,但僅限于高端人群,并不能為大眾普及,規模一般都很小。當互聯網+ 私人定制后,其真正的價值才體現出來,這就是所謂的C2B,借助互聯網的平臺,可以將不同消費者的需求模塊化,然后集合生成一個一個的個性化需求的菜單,最終提交給企業,由企業按照這樣的需求去生產和下單,最后送到顧客手中。
“為什么傳統企業很難實現面向消費者的C2B和定制,這是因為消費者找不到入口來滿足定制需求,而企業也不能快速集中地為這批消費者服務。而定制平臺的出現,滿足了消費入口的問題,并可以在平臺上完成定制需求,平臺方則獲得了用戶的數據和行為,根據需求定制產品,這樣就成就了C2B的運營模式。”白酒營銷專家肖竹青認為。
在白酒行業受到“三公消費”的限制,很多白酒企業紛紛降價和推出“小酒”的時候,也有企業玩個性化定制的,以酒葫蘆網為例,去年推出C2B的定制酒模式,以個性化定制酒瓶和包裝為核心,還可以做到“一瓶定制”, 定制內容涵蓋生日、婚慶、家宴、禮藏、校慶、商務等一百多個個性化定制主題,充分滿足個性消費者的需求。
“C2B模式,其實就是借鑒了互聯網思維,通過推出專屬定制的互聯網平臺,完全可以滿足普通消費者的個性化消費需求,而且可以做到‘一瓶定制’這樣的真正的私人定制,可以說就是專注、極致、口碑、快!”酒葫蘆網總裁張高賢表示。
在制造業,從量化生產到定制化,這不僅僅是一個理念的改變,其實對于企業而言,他是一個系統的改變。
與粉絲共舞
在互聯網時代,粉絲的力量變得越來越強大,很多企業也開始重視與粉絲的互動,聆聽粉絲的聲音,以粉絲需求為導向,開發新產品。“在互聯網時代,一個企業要想成功,不僅要討好你的員工,更要討好你的用戶,只有讓用戶深切感受到被尊重和被關懷,才能掌握最真實、最全面的消費需求,也才能更好地驅動企業產品創新和質量提升,從而不斷為市場提供更安全、更放心、更有價值的產品與服務。”新希望乳業總裁席剛表示,新希望乳業一直想做一款聆聽用戶(粉絲)聲音,讓粉絲參與的產品,做消費者真正喜歡的產品。在這樣的背景下,“味蕾游記”這樣一款產品誕生了。作為新希望的高端極致產品,新希望乳業希望提供一個平臺讓粉絲來做他們自己喜歡的產品,把產品理性因素轉化成感性方面的訴求。
“味蕾游記”剛上市,網友對于“味蕾游記”的品牌主張和產品調性還缺乏一定的認知,而近期熱播的電視劇《泡芙小姐》的調性與“味蕾游記”及其相似,劇迷人群也高度吻合,于是,第一步要做的就是嫁接《泡芙小姐》。通過《泡芙小姐》第六季第一集的植入,“味蕾游記”是泡芙小姐最愛的甜品,而泡芙小姐與味蕾游記傳遞的“樂活主義”不謀而合,相較于其上市之初“玩味主義”對態度的詮釋,與《泡芙小姐》的合作更多地是情感演繹,關聯產品情感和態度,將粉絲對于泡芙的愛轉移到對味蕾游記的愛,整合他們的創造力與想象力,最終打造一款專屬的泡芙版味蕾游記。
一款產品的開發對于專業門檻要求很高,從技術研發到產品包裝,新希望乳業要讓粉絲眾創一款產品,實屬不易。搭建線上、線下眾創平臺,將泡芙小姐擬物化為一種味道,讓泡芙的粉絲發散思維,以場景、圖片元素來做搭配組合,整合粉絲對于味道的感性描述,評選出粉絲們最喜歡的一款味道,打造泡芙版產品,由新希望乳業投入生產并上市。
從私人定制到族群定制
1997年馮小剛的賀歲電影《甲方乙方》的結局是小公司為他人圓夢,入不敷出,最后解散。為什么?因為定制的成本太高,無法量產與規;。推動現代商業發展的核心動力,就是大工業生產帶來的規;。
回到快消品行業,無論是以個性化定制的酒葫蘆網推出的“一瓶定制”,還是新希望乳業推出的眾創平臺,在快消品行業都是一個巨大的挑戰。運作一年的酒葫蘆網表現的無聲無息,似乎并沒有真正玩轉私人定制,而新希望乳業通過眾創平臺打造“味蕾游記”,也需要通過時間去驗證。
在克里夫營銷學院研究總監李亮看來,飲料與食品的產品價值核心是口味與營養,以及由此而催生的顧客認知。而能實現飲料與食品的真正定制,根據不同人的口味要求與營養需求,配置產品成分,調配產品口味,最后小批量生產,這在快消品界幾乎就是不可能實現的。因此,很多企業打著定制的旗幟,實質上是做著普通快消品的模式。在大眾消費品行業,完全的私人定制是不現實的,也是不經濟的。
“而族群定制更加適合快速消費品行業,族群定制不同于私人訂制就在于,不是滿足單個個體消費者需求,而是獲取更大眾化與主流的,甚至區域化的共同群體需求特征。”李亮表示。
族群定制的模式或許小米的做法值得借鑒。小米最先在安卓系統上推出米聊的聊天軟件,由此聚集了一大批米粉。米粉在這個平臺上開始討論安卓系統的問題與改進意見,最后升級到討論智能手機功能需求與看法。雷軍團隊根據米粉的需求,把這些需求提給硬件開發團隊,研發符合“發燒友”級別的、價格實惠的“互聯網手機”。小米并非按照單個消費者去量身定制,而是根據這群“發燒友”的共同需求,按照族群的概念去設計全新的產品。
而“味蕾游記”也是希望搭建一個眾創平臺,通過與粉絲的不斷互動,讓粉絲基于他們的偏好,自己設計,評選出來的一款專屬定制產品,而這樣的粉絲群一定是一群以“玩味主義”為核心的樂活群。
事實上,“味蕾游記”線上產品眾創是以制作泡芙專屬明信片的形式發動網友參與創制,明信片會在結果頁展示,網友可投票評選。同時,新希望乳業還將在成都、北京、青島等7個城市發起針對泡芙粉絲的線下主題品鑒會,通過線上、線下的互動評選出最終的口味進行研發投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