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佳釀網 > 酒業研究 >

    2018年白酒行業發展現狀與競爭格局分析 強者恒強趨勢明顯

    2018-12-17 16:39  中國酒業新聞  佳釀網  字號:【】【】【】  參與評論  閱讀:

    白酒行業發展現狀:仍處千萬千升時代

    白酒是我國特有的酒種,具有悠久的歷史和獨特的民族文化內涵,在世界蒸餾酒中別具一格。我國白酒行業從改革初期的蓬勃發展,到“黃金十年”的昂揚向上和5年調整后的重新出發,不但從規模到效益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并誕生了茅臺、五糧液、瀘州老窖、洋河等一批國內中流砥柱企業。

    目前,白酒行業產能規模已進入千萬千升時代,銷售規模跨入五千億。具體來看,從2002年開始,白酒業迎來了發展的“黃金十年”,成為食品工業中最具活力的產業之一,白酒產量由2002年的378萬千升增長至2012年的1153萬千升,將中國白酒行業推向一個高峰。

    隨后迎來長達五年的行業調整期,但白酒業的發展并未停滯,在白酒企業、品牌、產品、品質等各個層面均實現重大突破,白酒產量也穩定在1200-1400萬千升區間,保持小幅增長。

    不過,2017年,由于受白酒質量安全事故、政府嚴加懲治政治貪腐以及多項禁酒令的影響,白酒行業產量出現負增長。進入2018年后,白酒產量延續低迷態勢,但已逐漸扭轉下滑態勢,截至2018年10月,我國白酒產量達727.9萬千升,同比增長1.50%。

    分月份來看,2018年3-10月,白酒產量均不及去年同期。其中,8月份產量最低,只有60.8萬千升;3月份產量最高,達到89.7萬千升。

    銷售收入與產量走勢大體一致,2017年銷售收入同樣出現下滑,達到5531億元,2018年銷售規模預計在5875億元。分產品來看,濃香型銷售額為2821.42億元,占比超過一半;醬香型其次,2017年銷售額為847.06億元,占比15.31%;清香型銷售額為664.61億元,占比12.02%。



    總體而言,我國白酒行業已逐漸趨穩,但在發展過程中也積累下了一些問題和矛盾,諸如國際化程度較低、過度營銷、產品同質化嚴重、食品安全事故頻發、人才儲備不足、創新乏力等,都制約著行業的發展。隨著市場生態、輿論環境、消費環境和社會文化的改變,白酒業需推動供給端、渠道端、營銷端的升級,實現行業的進一步發展。

    白酒行業競爭格局:高端市場格局穩定

    經過五年的調整期,白酒行業的競爭格局日漸清晰,規模以上白酒企業數量不斷增加,而以中小作坊形式存在的白酒企業數量進一步減少。數據顯示,2017年全國規模以上白酒企業有1593家,相比于2016年的1578家有所提高。

    尤其是高端白酒市場,競爭格局更為穩定。這是因為高端白酒具有稀缺性,具有較高的品牌壁壘,一般白酒品牌很難打入。目前高端白酒市場主要以茅臺、五糧液和國窖1573三大品牌為主,外加少量的夢之藍等品牌。

    具體數據顯示,2017年,茅臺在高端白酒市場占據一半以上份額,達到63.5%;五糧液緊隨其后,市場占比為25.9%;國窖1573僅有5.6%份額,其余品牌瓜分剩下的5%市場。

    次高端白酒市場競爭者相對高端白酒較多,但基本以區域龍頭且全國名優酒酒企為主,包括劍南春、郎酒、水井坊、汾酒、沱牌舍得、酒鬼酒、洋河等。目前,次高端白酒市場排位還沒確定,競爭格局存在一定變數。

    除了高端、次高端白酒品牌,白酒行業參與者還包括地方強勢品牌。地方強勢品牌白酒主要以地方性龍頭企業為主,包括口子窖、老白干酒等,基本以大本營市場為主要收入來源地,在大本營市場具有較強競爭力,競爭對手以本地酒企為主,本地其他酒企想趕超存在一定難度。從品牌力和酒的品質上看,地方品牌想進入次高端白酒市場難度較大。

    長遠來看,白酒行業分化趨勢非常明顯,強者恒強、弱者愈弱已是一個行業常態,具有較高品牌影響力的酒企抗風險能力最強,也最容易調整恢復過來,最具有業績增長的持續性。

      關鍵詞:高端酒 轉型  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  佚名
      商業信息
      主站蜘蛛池模板: 泸定县| 宜川县| 花莲县| 南靖县| 沽源县| 三门县| 石棉县| 娱乐| 江津市| 东乡族自治县| 新龙县| 永登县| 乐东| 东阳市| 泰顺县| 积石山| 井冈山市| 彭泽县| 凯里市| 安多县| 延寿县| 淳安县| 扶风县| 永兴县| 扶沟县| 成安县| 固安县| 望奎县| 西乡县| 宁武县| SHOW| 奉新县| 和顺县| 潜江市| 余庆县| 和平区| 临朐县| 桃江县| 西宁市| 同仁县| 闻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