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這個問題一般人都會引用一些研究機構或行業協會的數據,比如中商產業研究院的數據庫(AskCIData)顯示:“2014年中國葡萄酒產量達到116.1萬千升,比去年同期下降1.5%。”還有一份數據顯示“2014年中國人均葡萄酒消費量1.4升,而美國人均超過30升,法國人均超過46升”。有的數據則認為中國人均年葡萄酒消費量為1.3升。不管是1.3升還是1.4升,這些數據似乎都說明一點,中國葡萄酒人均消費與世界平均水平相比很低,未來還有很大的增長空間。
116.1萬千升計算,則中國的國產葡萄酒產量2014年達到驚人的15.47億瓶(750毫升標準瓶)!如果按照人均1.3升計算,乘以中國人口數13億(此處筆者為計算方便,省去零頭),中國全年生產(進口)的葡萄酒數量應該是16.9億升,折合成750毫升的標準瓶應該是22.53億瓶。如果按照人均1.4升來計算,折合成標準瓶應該是24.26億瓶。如果去除掉未成年人的數量 (2012年中國未滿18周歲的未成年人約有3.41億),人均1.3升,年消費量為16.62億瓶,如果按人均1.4升計算,則為17.9億瓶。如果再除去60歲以上的老年人(2014年中國超過60歲老年人約有2.12億),按人均1.3升計算,為12.9億瓶,按照1.4升計算,為13.9億瓶。但是,實際計算中又不能把老年人完全去除掉,因為現在越來越多的老年人開始為了保健喝葡萄酒。
各個酒廠自己報的數據常常存在統計誤差,存在重復統計或者為了宣傳而高報數量現象。因此能夠真實反映中國國產葡萄酒數量的是瓶塞的數量。而且理論上來說,每年企業采購的瓶塞數量不等于完全使用了,就是完全使用了也會形成一部分庫存,不可能全部投放市場。
而中國因為受到舊世界影響以及消費習慣,使用的幾乎都是軟木塞或合成塞(中國本土廠家使用旋蓋的微乎其微,筆者曾經見到過山西怡園、山東登龍酒莊生產的旋蓋葡萄酒),而幾乎所有的天然軟木塞與合成塞都依靠進口(中國沒有生產天然軟木塞的栓皮櫟樹),那么國產的數據就一目了然。(見下圖)
據百博軟木提供給筆者的數據,2014年,中國海關數據顯示大約進口了7.2億個軟木塞。如此說來,中國全年本土產的葡萄酒瓶數則為7.5億瓶,筆者姑且推算中國的旋蓋和其他瓶塞的產量為3000萬個。
而中國進口葡萄酒是多少呢?根據海關數據顯示,2014年1-12月,中國進口了兩升以下包裝(瓶裝酒)的葡萄酒為2883.84276135升,折合成瓶數約是3.84億瓶。為什么沒有計算散裝進口葡萄酒呢?一般而言,散裝酒進入中國大多都被灌進了國產酒的瓶子。
兩個數據相加,中國一年的葡萄酒進口量和生產量則為11.34億瓶。當然,一些走私的葡萄酒沒有計算進去,但是考慮到風險和走私的一般為高端酒,因此數量不會超過1000萬瓶。
有了11.34億瓶這個數據,我們再來推算中國的葡萄酒銷售額。
筆者的計算口徑是國產葡萄酒按照廠家出廠價計算,進口葡萄酒按照進口商出貨價計算。如果按照每瓶50元計算,則中國葡萄酒產值為567億元,如果按照零售價計算,估計在1000億元左右。
一些媒體里常常說中國葡萄酒市場,1000億元,甚至1500億元等多個數據,如果不說明計算口徑,就會讓人莫衷一是。如果企業用虛夸和不真實的數據去指導經營,則難免會造成決策失誤,遭致不必要的經濟損失。
筆者寫作此文只是想與同行探討,希望葡萄酒從業者不要人云亦云,科學分析,客觀研究才是行業繁榮之根本。(本文得到石家莊百博軟木趙新毅先生的數據支持,特此鳴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