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曾經的酒商研究者,作者對酒商2015年整體發展卻是悲觀的。一方面,她認為2015年絕大多數酒商不會有太大變化,比如利潤更低,比如內部人心更亂;另一方面,她又看白酒行業渠道運作已經遠遠落后于其他行業,自跨行業、新技術的競爭力量將對現在的酒商形成強力沖擊。為此,作者提醒酒商們,一定要跳出行業,跨界學習,視野決定判斷。
聚焦于2015年的中國酒商群體,我認為絕大多數酒商們不會在2015年有太大的變化。
拍腦袋經營的依然是大多數
現有的酒商,不管是大商還是普通商家,絕大多數都是在行業上行過程中進入、發展的。在白酒行業“擴容式增長”的過程中,白酒行業高毛利和寬松的行業環境,在成就現有商家的同時,也使得他們一開始就失去了規范化運作的環境,拍腦袋經營是絕大多數。這些企業的成功,大多數可以歸結為“六分運氣、四分努力”。
就在前幾天,筆者跟一個十幾億規模的商貿公司高管聊天,他們的一個子公司總經理要求離職并且退股。這位總經理是兩年前高薪引入的人才,他的離職引發了公司內部的震動——他們習以為常的工作方式、思維方式和企業運轉方式,讓他們看好的人才忍無可忍,決絕地判斷公司沒有未來。
連十幾億規模的酒類商貿企業尚且如此,一些中小型公司的情況就更為嚴峻,只不過以前白酒行業的環境太好了,這些問題被掩蓋了而已。黃金十年中,鍛造優質的酒類商貿企業其實并不多,盡管據商務部的統計數據顯示,中國的酒類商貿企業已經高達十幾萬家。
踩不到新商業環境的節拍
移動互聯網改變了所有的商業環境和規則,酒也不例外。這里說移動互聯網具體到酒行業,不單單說是酒類電商。
和君咨詢的馬濤曾說過這樣一個觀點:“如果說兩年前我們尚處于冷兵器時代,那么隨著移動互聯網的出現,我們將會面臨以移動互聯為代表的熱兵器時代的全面來臨。移動互聯網將會根本性地改變過去商業舊時代遵循的‘賭博鏈條’——廠家研發一款產品,先是象征性地做一些局部市場調研,然后開始投入廠房、原料、人工,接著投放廣告、尋找經銷商,最后產品上市,從頭到尾根本從未擁有用戶,產品能否熱銷并不知道,用戶在哪里不知道,用戶喜歡什么也不知道……移動互聯時代的不同之處是企業可以真正擁有面對面與消費者在一起的機會,用戶與企業平等地交流,而不是自上而下地進行宣貫。”
作為白酒產業鏈上的關鍵一環,酒商也在接觸移動互聯,但絕大多數酒商并沒有把這個與自己的企業經營結合起來,行業中的一些先進者也僅僅只是把京東、天貓當成了賣貨的平臺,而非真正意識到,這已經改變了原有的商業邏輯和思維方式。
依然是前面所提到的那家大型商貿企業,最近也提出了要擁抱網絡,要做線上,于是找了兩位非互聯網人士、非潮流人士、非帶著夢想創業的人士開始負責做線上,并且告知董事會要燒錢?梢灶A見的是,這樣面對移動互聯網向前沖,終點一定是失敗。
與消費者為伍者鳳毛麟角
在過往酒類行業突飛猛進的十年中,酒類運營商把更多的精力和投入放在了開發產品和經營渠道上,遠離區域市場的消費者用戶。而互聯網的出現改變了商業社會“人群流量”的分配原則,從過去基于“位置、位置還是位置”的商業地產邏輯的分配流量,變為了如今基于“口碑、口碑還是口碑”的網絡互動和歸屬感的流量分眾聚合。如今的消費者顯然對終端老板娘的推薦是避之唯恐不及的。
在這一大背景下,酒商們過去賴以生存的“我有渠道、我有網絡,廠家必須倚重我”的邏輯已經不存在了,但新的通向消費者的渠道和網絡一時半會又很難建成。在筆者看來,很多有一定規模的酒類商貿都患了“肥胖病”——外強中干,而誰對這種病癥最清楚?恰恰就是這些企業的掌門人和高管,只不過尚未找到解決方案罷了。
所幸的是,在白酒如此傳統的行業中,一直都存在著一些有想法的人。比如酒仙網的郝鴻峰和1919的楊陵江,這兩位在2014年可謂賺足了眼球:一方面,在商業上不斷攻城拔寨;另一方面,在口水戰中又表現出了性情中人的可愛。不管行業內如何詬病,不能否認的是,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開始認同并選擇了他們。
當然,現在談這兩家企業的前景還為時尚早,但可以肯定的是,酒仙網和1919面向的正是白酒有希望的那一面——堅定地與消費者為伍,與新技術為伍。盡管他們的企業各自都還有各自的問題,但對于創新者和大無畏的實踐者,我們理應報以善意和尊重,畢竟這個行業這么多年了才出現了他們。
對手將來自四面八方
中國的酒商們之所以在新的商業時代亂碰、亂撞,煎熬、折騰,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因為過去十年該做的都還沒有做,而如今到了不得不做的時候,卻又因為“慣性”等種種原因而無法做。
廣東省酒類專賣管理局副局長朱思旭先生在他的微信朋友圈里發了這樣一段話:“江山易改秉性難移。一個人形成習慣以后要改變不是那么容易的事:一是習慣是多年工作生活積累而成,已成為一種慣性;二是習慣形成的經驗是以后發展的基礎,也是發展的絆腳石;三是創新需代價,成本可以成為人們阻止變革的借口;四是懶惰是人性,‘祖宗之法不可變’也是孝道的借口;五是革命未到,還可殘喘。”
在筆者看來,這段話很適合于今日的中國酒商。2015年不會有太大的變化,有的只不過是在2014年的問題前加一個“更”字,比如利潤更低,比如內部人心更亂……2015年的酒類流通環境就是這樣:要死的還不會死,而要生的才剛剛開始。
很多人看到了白酒行業和酒商群體的問題,也從中看到了新的商機:有人,打算從媒體出發,打通產業鏈;有人,希望從商業出發,重建新話語體系;也有咨詢公司期望利用資源,打通上下游;更有外行,覺得酒行業還能抱有如此高的利潤,可以用他們在其他低利潤行業積累的經驗,來橫掃現有酒商……僅筆者得到的消息,2015年將有幾家企業會有切實可行的動作。
在過去,筆者同業內很多人士一樣,一直認為白酒行業是一個特殊的行業,特殊到很多外行根本難以在這個行業立足,的確也有非常多的進入者折戟沉沙。但現在我不再這么認為,我堅信白酒行業生產雖然傳統,但流通可以非,F代,與現代的互聯網時代是完全可以兼容的。
前不久,海爾電商公司總經理在微信群里跟我們交流,今年“雙十一”,海爾在線上實現銷售額7.9億元,其中天貓海爾旗艦店3.24億元;淘系整體超過4億元;海爾商城5000萬元;京東也過億元。更令人驚嘆的是,“雙十一”當天海爾一共有20萬訂單,到11月12日下午6點已經有五六萬單成功地送到了用戶家中,并完成了產品安裝。
為適應新的消費環境,海爾在全國有五大基地,在一級城市和中心城市有20個一級庫,再往下覆蓋到二三四級城市有70多個庫,總共在全國就擁有了93個物流中心,覆蓋全國2800個縣及所屬48000個鎮。必須事先把貨分到那些庫里面去,才能有這么快的送裝效率,而且光有庫還不夠,下面還有服務網點。我們從3萬個網點中選了3千個來做這個業務,預售的貨要鋪到那3000個網點去……這背后其實是一個很復雜的體系在運作、管理。
時代已經把酒商推上新的競技場,2015年繼續混戰,未來的贏家會是在2015年做得更對的。在此,筆者特別想提醒酒商的是,你的競爭對手真的不是你現在的競爭對手,他們可能你聞所未聞,產業內競爭和上下游間的博弈,不再是也不該是你的全部。
在這個劇變的時代,視野決定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