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佳釀網 > 酒業評論 >

    酒類文化營銷:生機勃勃的泥潭

    2017-12-28 14:21  中國酒業新聞  佳釀網  字號:【】【】【】  參與評論  閱讀:

    無論是哪個行業,尤其是在傳統行業中,經歷多年的發展、調整后,都會日漸趨于成熟,產品的品質和產品模式會走向同質,參與者之間的競爭由產品競爭轉為品牌競爭、文化競爭,看見摸不著的文化、品牌的力量,往往可以讓同質的產品在價格上拉開極大的差距,這也是人類商業史上的一個有趣的現象,期間出過許多另人拍案叫好華麗轉身,但更多的是是讓人捧腹的華麗翻車。

    從生產到銷售再到打造品牌,中國酒行業與中國酒有著同樣悠久的歷史,從西漢“文君當壚,相如滌器”的寥寥數筆,到如今2017年的斑斕畫卷,兩千多年里,中國酒行業文化推廣的這一頁,筆畫覆著筆畫,色彩壓著色彩,一層一層的折疊覆蓋,每一層都是一個畫面,其中有多少層是臨摹前人筆跡,有多少人是再開新圖,都并不重要了,一層一層的畫面折疊到一起時,我們看到的已然是一片烏泱泱的黑色,只有湊近了用放大鏡細看,才能大致看出每一層的脈絡。中國酒行業文化營銷的這一頁,更像是一片生機勃勃的泥潭。

    除極少數的酒企在細耕自己在文化領域的一畝三分地外,就大多數酒企而言,產品同質化嚴重已經是短期內難以更改的狀況了,溫水煮青蛙,已成定局。但更令人擔憂的是,就最近的情況來看,很多酒企在品牌打造、文化營銷這方面,也大有走向同質化泥潭的趨勢。

    2017年價格上升最快、熱度最高的酒,非茅臺丁酉雞年生肖酒莫屬,2017年“雞茅”飛上天,2018年將有無數的“狗”來追趕,2017年還沒過去,行業內外就已經聽到了一片狗吠;醬香酒方才火了幾天,青花郎酒華麗變身為“中國兩大醬香酒之一”;線上線下鋪天蓋地的“稀缺”、“限量”產品,幾乎讓大師之作、匠心、手工這些詞成了另一種“純糧釀造”;更別提“年份”“陳釀”了,現在的酒瓶子上,不標個十年八年的都不好意思和別的酒放到一起。

    現階段很多企業所行的品牌文化推廣方案,看似生機勃勃,腳下其實是一片泥潭,更像是長在沼澤里的花朵。好在中國白酒還有香型這條最后的界線,但如果各酒企依然以抄襲和抱大腿這些方式來進行自己品牌文化的打造,甚至有一天酒類文化營銷不得不打出香型張最后的底牌,那這一切將是中國白酒行業最大的悲哀。

      關鍵詞:酒生活 酒類營銷 轉型  來源:中國酒業雜志  許益鳴
      商業信息
      主站蜘蛛池模板: 格尔木市| 昌黎县| 玉林市| 通江县| 竹溪县| 汽车| 荆门市| 南宁市| 安远县| 江山市| 手游| 蓬溪县| 临武县| 财经| 莲花县| 盐边县| 多伦县| 淳安县| 固安县| 克什克腾旗| 珲春市| 广元市| 自治县| 涿州市| 玉树县| 白城市| 于田县| 东山县| 洛川县| 贵阳市| 诸城市| 右玉县| 西乡县| 布尔津县| 合川市| 彝良县| 洛宁县| 江山市| 深泽县| 仙居县| 吉木萨尔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