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佳釀網 > 酒業評論 >

    酒企年底限供 有違法嫌疑

    2016-12-13 08:37  中國酒業新聞  佳釀網  字號:【】【】【】  參與評論  閱讀:

    臨近年底,各大白酒企業為沖刺業績,相繼出大招,其中不約而同的一招當數限供。報載,12月6日,茅臺下發文件暫停43度茅臺酒開票以及15年陳酒大單審批。這已不是白酒企業限供的首例。限供背后的原因真如茅臺官方所說的“基酒不夠”等原因還是另有隱情?

    如果僅就單個和片面的信息來看,包括茅臺在內的國內高檔名白酒企業,對自己旗下的相關白酒實施“限酒令”,也很正常,沒什么可說的。因為在相關酒企、相關具體品種或原材料等短缺的情況下,實施短時的限供屬于經營自由權。但是,仔細分析,卻是疑云重重,值得深入探究。

    如果說是個別酒企因為“基酒不夠”等原因,不得不發出“限酒令”,還可理解。但是,當國內諸多的酒企基本都集中關鍵時段(年關、白酒消費回暖、漲價前夕等),祭出“限酒令”,而且都給出“缺貨”等類似理由時,就不免讓人懷疑,真有這么巧合的事情?

    一些白酒企業對實施“限酒令”的解釋,更是耐人尋味。比如,瀘州老窖表示是為了進一步穩固老字號特曲價格體系,保障各經銷客戶及各渠道環節利潤;古井貢酒也表示停供旨在實現控貨、保價。結合各酒企在各類白酒和品牌的獨有、壟斷事實來看,不一定是真的缺貨,而是在利用它們壟斷和市場支配地位的優勢,饑餓營銷,釋放市場缺貨的印象,謀取更大的超額利益。

    也就是說,一些酒企實施“限酒令”,理由并不充分,并不能令人信服。相反,不管是就他們的解釋和社會的正常理解,他們都有借機壟斷牟利的嫌疑。

    我國《價格法》規定,經營者不得違反法律牟取暴利;《制止牟取暴利的暫行規定》明確,生產經營者不得違反本規定,以虛假信息等手段非法牟利;《反壟斷法》明確規定,禁止具有市場支配地位的經營者從事“沒有正當理由,拒絕與交易相對人進行交易”等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的行為。

    因此,相關廠家要進一步拿出有說服力的證據外,有關方面也不能簡單地相信他們的“缺貨”理由,而是要立即行動,對這些理由進行深追細挖,是不是以此為幌子實施壟斷的非法牟利行為。

      關鍵詞:漲價 茅臺 瀘州老窖  來源:經濟參考報  佚名
      商業信息
      主站蜘蛛池模板: 海安县| 鹿邑县| 探索| 拜城县| 阿拉善盟| 阜康市| 阜新市| 车致| 会东县| 合肥市| 松阳县| 云南省| 平度市| 称多县| 甘洛县| 调兵山市| 连平县| 定安县| 乌恰县| 都安| 张家口市| 汾阳市| 揭阳市| 巴南区| 淅川县| 颍上县| 屏东市| 彭泽县| 天峨县| 曲阜市| 甘泉县| 拜泉县| 西乡县| 郁南县| 铜鼓县| 平和县| 烟台市| 阿拉善左旗| 合川市| 阳西县| 深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