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在經歷了兩年的調整期后,白酒企業資金鏈斷裂已漸凸顯,酒企老板跑路現象時有發生。早在今年8月份,蒂王集團董事長湯世強跑路,茅臺鎮國珍酒業(集團)有限公司疑似破產,老板喬國珍失聯的消息就已見諸報端。小企業面臨“死掉”的命運,大企業的日子也不好過。由于幾大酒企業績下滑較大,為保業績,五糧液、瀘州老窖相繼降價。
業內專家認為,目前發生的酒企倒閉事件僅是冰山一角,接下來,還會有大量類似的企業“死掉”。不過,白酒企業業績最壞的時候還沒到來,現在僅僅是盤整期,2015年作為行業拐點會更困難。而白酒行業的復蘇至少要2018年后,最快也得在2017年底。
問題一:白酒業進入調整期以來,市場上不斷傳出有酒企倒閉的消息,該如何看待這一現象?
肖竹青:這是白酒業處于深度調整期的一個符號,茅臺鎮的很多基酒廠主要是做高端酒的調味酒,現在高端酒的產量少了,這些酒廠必然會受到影響。此外,目前各大酒廠自己挖的窖池已經投產了,產能過剩,根本用不著再去買原酒。而很多基酒廠原來沒有培育自己的品牌和銷售隊伍,因此在應對這種市場危機時,沒有任何的辦法。
晉育峰:現在白酒產業進入了調整期,今年以來我們看到的格局是一線分化,二線承壓。一線相對穩定,它們在2013年已經承壓了,今年壓力一定向二、三線傳導。二線承壓,競爭激烈。以前廠商間錯位競爭,現在則是在正面互相對抗。我之前的時候早就說過,明年白酒行業會有新的一輪產業重組的小高潮,會有一部分企業扛不住退出。由于縣級以下企業現金流更緊張,因此率先受到沖擊,這種大趨勢不會變,有一部分企業退出很正常。
問題二:有說法稱,未來三分之一的酒企將退出市場,這種說話可靠嗎?
肖竹青:如果是從個數上來看的話,應該不只三分之一。以前,一線白酒和二線白酒主要是在地級城市銷售,現在都已經到了鄉鎮。瀘州老窖現在賣36塊錢一箱的酒,6塊錢一瓶,還是盒裝的,這樣一來,把縣級酒廠的市場份額給搶走了。這使得那些依靠鄉鎮市場生存的縣級酒廠面臨倒閉的命運,因為它們在人才儲備、營銷機制等方面都沒有辦法和一二線酒廠去競爭。所謂“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蝦米型的小型酒廠將會關停并轉。我預計2-3年,有大量的酒企會以“跳樓價”甩賣,這將促進行業的進一步整合。
晉育峰:這個數據很難判斷,我覺得從負責任的角度說,無法輕易下這個結論。雖然有些酒企被并購了,但是品牌并不會消失,這個企業還是存在的,只不過資本方改變了而已。因此,我并不認為企業數量會下降太多。未來,股權交易、產權交易將會成為一種新常態。
問題三:截至目前,白酒業經歷了長達兩年的調整期,那么調整期什么時候能結束?
肖竹青:我認為,明年可能會迎來中小型酒廠特別是基酒廠并購重組的高潮。現在,國內白酒市場還處在震蕩和調整期,且呈現出不斷蔓延的趨勢,有些酒企靠以前的存款、存糧生活著,那么到明年的時候,估計存款和存糧也吃的差不多了。屆時,這些酒企就會被以“跳樓價”甩賣,而這會加速行業的并購重組。從上市酒企“慘淡”的年報收益數據來看,目前身處深度調整期的中國白酒企業似乎走到了L型的底部,未來此底部形態還將維持較長時間。據預測,持續時間將在3年左右。酒企不妨學習“特斯拉思維”,適時調整思維模式,利用平臺與契機,帶動銷售。
晉育峰:今年上市酒企的利潤大幅度下滑并不意外,高端產品賣不動,中低端營銷費用下不來。現在高端白酒中除了茅臺和五糧液外,其他二三線白酒的日子都不會太好過。這兩家企業去年率先承壓、調整戰略,如今輪到二三線酒企了。白酒企業業績最壞的時候還沒到來,現在僅僅是盤整期。我在2012年5月份提出行業的拐點應該在2015年前后出現。2013年和2014年是盤整期,2015年作為行業拐點會更困難。白酒行業的復蘇至少要2018年后,最快也得在2017年底,這個是可以確定判斷的,我從去年就已經這樣說了。在這期間,對白酒行業來說不會有任何重大利好,這是一個大的趨勢判斷。通過這一輪深度盤整期,也可以把我們過去虛高的資產泡沫和成品酒價格擠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