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佳釀網 > 酒業評論 >

    中國白酒出海熱:市場份額不足1% 一線酒企欲“彎道超車”

    2018-10-08 08:05  中國酒業新聞  佳釀網  字號:【】【】【】  參與評論  閱讀:

    隨著市場的整體復蘇,中國白酒國際化步伐紛紛加快。

    9月15日,瀘州老窖在洛杉磯建立北美辦事處,以品鑒方式推廣白酒文化;9月27日,五糧液在巴黎中國文化中心舉辦的“天涯共此時”中秋主題活動,法國名人、華人華僑,及法國各大媒體參加。

    在產量短期的情況下,茅臺集團董事長李保芳公開表示,茅臺2018年增量部分將主要用于海外經銷商,堅持一帶一路戰略發展海外市場。

    除了一線名酒,汾酒、古井貢、青青稞酒也開始加大國際化的布局。“中國白酒走出去”成為2018年的行業的新熱點之一。

    事實上,早在2001年,中國加入WTO以后,包括茅臺在內的酒企就掀起了第一波出海的熱潮,然而隨著國內市場的深度調整,國際化之后并沒有太大的進展。

    白酒分析師蔡學飛指出,這一輪“白酒出海熱”主要是緣于中國頭部酒企國內競爭日趨激烈,拓展海外市場是必然占位,同時國際化有利于國內品牌高度拉升與促進宣傳效果。


    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本站

    白酒市場整體回暖 茅臺海外營收占比最高

    新一輪白酒出海的熱潮,背后是白酒市場的整體復蘇。

    2018年上半年財報顯示,近9成上市酒企業績凈利潤雙增長,同時集中化程度進一步加劇。茅五洋營收占到19家上市公司總和的66%以上。

    搜狐酒業盤點發現,布局出海的也多為茅臺、五糧液、瀘州老窖等高端酒企,此外,汾酒、古井貢、西鳳等二線名酒及區域酒企也開始搶占國際化帶來的品牌紅利。

    事實上,早在茅臺2001年上市的第一年,茅臺就開始了國際化的布局。其在2001年年報中提到,“我國于2001年加入了WTO,這對于具有中國民族特色的貴州茅臺酒系列產品帶來既是挑戰,更是新的發展機遇。”

    彼時茅臺表示將增加現有產品的出口,針對性地開發出適合不同地域消費者的綠色天然飲品,在重點地區開設市場營銷辦事機構,建設茅臺酒進出口公司—國外代理商一零售商的全球營銷網絡。

    搜狐酒業據公開數據統計,2002年以來,貴州茅臺海外收入從1.9億上漲至2017年的22.70億。不過,由于國內市場的遇冷,2003-2005年期間,茅臺的海外收入也出現了波動,2005年下降至最低點0.8億。

    而除茅臺外,其與布局國際化的酒企海外營收數額并不大。作為行業TOP3之一的五糧液,通過銷售給四川省宜賓五糧液集團進出口有限公司,進行出口銷售,2018年上半年關聯交易為2.04億元,占營收比重不足1%。

    其他二線酒企瀘州老窖、古井貢酒、青青稞酒的海外營收更是微乎其微,瀘州老窖海外營收0.66億元,古井貢酒、青青稞酒分別僅為700萬元、300萬,汾酒索性未披露其海外營收情況。

    國際化“品牌傳播”為主 專家稱二線酒企銷售意義有限

    對于白酒走出去,2017年,茅臺原董事長袁仁國曾表示:到2020年,茅臺供應量將達到4萬噸,國內的需求容量估計在2-3萬噸,剩下的供應量只能由國際市場來消化。

    “現在的作為不單是為了國際品牌影響力,更是為未來打造市場的蓄水池。”袁國仁稱。

    在李保芳接任茅臺董事長后,茅臺國際化的目標并沒有變化。“未來幾年,茅臺酒在海外市場的銷售量要達到10%。這是茅臺關于國際化的目標。”李保芳提到,茅臺2018年增量部分將主要用于海外經銷商。

    “隨著中國在世界的影響力逐漸擴大,中國白酒已經迎來大力度進入國際化的節點。” 中國品牌研究院研究員朱丹蓬分析指出,整個行業到了一定的階段必須走出去,不然,很難提升品牌的高度、市場的廣度,和與市場溝通的深度。從整個未來布局的角度,國際化也是酒企進行差異化競爭的方式。

    搜狐酒業注意到,結合中國文化進行的“事件營銷”成為各酒企的主要推廣手段。諸如中秋、春節等中國的傳統節日,以及國際化會議等,茅臺、五糧液等通過舉行主題活動,團聚當地的中國人,同時在外國上流社會亮相,邀請媒體報道,不斷傳播中國的酒文化。

    此外,茅臺還通過產業鏈布局,深入市場共通互贏。今年9月,茅臺與格蘭父子洋酒集團達成合作協議,格蘭父子洋酒集團產品行銷全球180個國家和地區。雙方的合作很可能從互相拓展銷售渠道開始。

    而二線酒企中,汾酒近年來動作頻頻。汾酒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李秋喜在2017年9月時就曾透露,汾酒國際化三年規劃已定,俄羅斯將作為汾酒國際化首要陣地,在當地建廠,并把從生產到銷售環節均放在本地化完成。此外,汾酒正與加拿大酒莊進行合作洽談,目標同樣指向本地化生產。

    擴大國家化營銷,相應帶來費用的支出。

    搜狐酒業統計發現,2018年上半年,布局國際化的6家酒企中,5家銷售費用都出現了上漲,茅臺漲幅最高,21.99億元同比上漲59.52%,占營收7%左右;其次為汾酒,9,07億元同比上漲42.66%,約占營收18%。

    “一線名酒企主要是從產業鏈角度來完成帶領作用,促進中國白酒的國際化進程,包括技術標準與法律生產,二線酒企主要是華人區的業務滲透,配合企業的國內宣傳,實際產業與銷售意義有限。”白酒分析師蔡學飛對搜狐酒業表示。

    國際市場份額尚不足1% 海外消費者以華人為主

    盡管各大酒企摩拳擦掌,迫不及待地開啟“海外之旅”。但不得不承認,白酒國際化還面臨諸多阻礙。

    “國際市場潛力巨大,中國名酒在國際市場基礎極其薄弱。” 呂梁人民政府市長王立偉在近日召開的“第二屆世界酒文化博覽會”中指出,中國白酒產量占世界烈酒的1/3,但國際市場份額尚不足1%,發展空間巨大。

    “我認識的外國人沒有喝中國白酒的,他們覺得味道太沖了。”在美國、澳洲工作多年的馮女士告訴搜狐酒業,外國人一般喝啤酒、紅酒、雞尾酒、威士忌等洋酒,白酒一般在中國超市售賣,購買的也多為中國人。

    另一位在美國生活的楊女士也向搜狐酒業確認,外國人在酒吧或聚會中會飲用啤酒、伏特加等,中國白酒一般都是國人買。除了中國超市,最近她注意到,美國最大的連鎖超市Costco也開始售賣中國白酒了。

    白酒分析師蔡學飛坦言,由于中國白酒的國際標準接軌程度低、飲用文化教育有限,整體消費文化的差異等,目前主要的國外消費者依然是海外華人社群與聚集地。

    “瀘州老窖為什么要在北美建辦事處,就是因為華人多。”朱丹蓬對搜狐酒業表示,海外華人的收入比較高,中國白酒品牌上要進行年輕化,生產工藝、口感要保持自己的DNA,精準地對這部分人群進行推廣。

    此外,除了各大酒企,政府也逐漸成為中國白酒海外推廣的主力。

    “產區文化,是中國白酒融入世界的通用語言。“作為世界十大列酒產區之一,呂梁市人民政府市長王立偉強調,中國白酒的國際化不應該是名酒企業單打獨斗的國際化,而是中國烈酒產區與中國名酒組團發展的國際化。

    “白酒屬于重稅消費品,區域保護色彩嚴重。”白酒分析師蔡學飛強調,中國白酒的國際化首先需要依托中國國家文化的強大背景,深入當地產業鏈進行本地化運作,同時提升中國白酒的國際形象。

      關鍵詞:高端酒 國際化  來源:公司深讀  李文賢
      (責任編輯:李磊)
    • 上一篇:從白酒2018中報看到了什么?
    • 下一篇:也說枝江酒怎么了?
    • 商業信息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河源市| 永兴县| 襄城县| 内丘县| 汝州市| 宜黄县| 大悟县| 普洱| 股票| 新营市| 天全县| 德安县| 黑山县| 读书| 安庆市| 星子县| 永春县| 定日县| 鄂托克前旗| 剑阁县| 习水县| 铜鼓县| 南郑县| 昌平区| 阜平县| 商洛市| 河北省| 织金县| 开封县| 安平县| 曲松县| 隆安县| 武功县| 卢湾区| 含山县| 凯里市| 罗平县| 五寨县| 札达县| 志丹县| 莱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