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為各位總裁分享中國社科院研究所所長李培林的對新時代發展趨勢的一個分析和預判。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改革開放以來,經過長期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這是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在這個新時代,我國發展產生一系列新特征,面臨著一些前所未有的新挑戰,也呈現一些未來發展的新趨勢。那么,這些新趨勢是什么呢?這些新趨勢將帶給中國酒業哪些機遇呢?
一是中國將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按照世界銀行公布的標準,高收入國家需跨越人均GDP 12616美元的門檻。根據我國目前的發展水平和年均增長速度,預計我國將會在2025年前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步入高收入國家行列,當然具體哪一年跨越,要看實際的經濟增長速度、人口的增長數量以及人民幣兌美元的匯率。中國是一個有13億多人口的大國,如能如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是一個重大的歷史事件,畢竟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只有少數國家成功實現了這種跨越。越是人口大國,這種跨越越是艱難。日本人均GDP從1972年接近3000美元,到1984年突破1萬美元,用了12年時間;韓國人均GDP從1987年超過3000美元到1995年達到11469美元,用了8年時間。我國2008年人均GDP超過3000美元,大概需要15年時間達到12000美元左右。但高收入國家并不一定是高生活品質的國家,相當一部分高收入國家都不屬于發達國家,所以,進入高收入國家門檻后,我國仍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我國是世界最大發展中國家的國際地位沒有變。
二是創新驅動和產業結構升級的效應將會逐步顯現。在新發展理念的引領下,我國加大教育和科技投入,大力實施技術引進和自主創新,加快產業結構的升級。創新和產業結構升級是一個艱難的、久久為功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但經過多年的努力,我國已經逐步在國際上甩掉廉價產品生產大國和仿制大國的帽子,出口產品的品質和技術含量穩步提高,創新驅動和產業結構升級的效應將會逐步顯現和爆發出來,這也說明未來我們的創新型產業,特別是高科技產業的發展潛力是巨大的。
三是中國將成為服務業和消費大國。我國近20年來一直以世界工廠和制造業大國聞名于世,但目前產業結構正在發生深刻變化,服務業的增加值2015年超過了GDP的50%,預計到2025年達到60%,服務業就業人員占比也達到42.4%。這會在未來10年帶來兩大結果:一個是在全部從業人員中,所謂“白領”會超過“藍領”,知識技術職工形成龐大群體;另一個是中等收入群體將會增加到近5億人,中國在世界上將成為一個龐大的消費市場,消費潛力是非常大的。
四是鄉村振興和“逆城鎮化”將成為潮流。中國的城鎮化已經走過了人口向大城市大規模集中和城市“攤大餅”式地向郊區擴展兩個階段,未來將迎來鄉村振興和“逆城鎮化”的新潮流。鄉村旅游、鄉村休閑度假、鄉村觀光農業、鄉村居住養老、鄉村民宿等新興消費形式將快速發展,農村產權制度的改革將更加深入,工作方式的深刻變化將使一部分“非上班族”城市中等收入群體選擇鄉村田園生活,田園創意小鎮的興起也說明這一點。
五是新的人口紅利逐步形成。舊的人口紅利主要指勞動力的無限供給和低成本,新的人口紅利主要指勞動力素質的提高。人口老齡化之后,年輕群體特別是90后、80后人數是銳減的,但是我們的勞動力素質是提高的,我國目前的農民工多數還只有初中教育水平,勞動力素質提高的空間很大,隨著我國從9年義務教育向12年義務教育的發展,隨著職業教育的升級,隨著大學毛入學率在目前40%的水平上快速提高,將會產生一大批大國工匠、技師和工程師,新的人口紅利將助推中國勞動生產率的不斷提高。
六是社會保障將實現全國統籌。社會保障從全民覆蓋到全國統籌是一個歷史性的跨越,它將打破區域之間、單位之間的利益藩籬,將使人們更方便地異地看病、異地養老、異地就業、異地居住,有效地促進社會流動和激發社會活力。
七是極端貧困消除后將開啟解決相對貧困新征程。我國將在2020年全部消除現行標準下的極端貧困人口,這將是一項令世界矚目的偉業。但這并不意味著貧困現象的消失,相對貧困是一個長期存在的現象,我國將在新的相對貧困的標準下,開啟減少和消除貧困的新征程。
以上七大趨勢總結起來就是產業升級,創新升級,消費升級。消費升級是這一輪經濟增長的一個主要驅動力,我們酒業需要升級,農業行業需要升級,食品行業需要升級,消費升級一方面是品質的升級,一方面是價位的升級,一方面是服務理念、生活方式、生活品質的升級。未來是品質時代,品質時代注重產品力。我的一個超級品牌公式:超級品牌=超級品類+超級符號+超級產品。超級品類是新物種的創新,只要能產生新物種,然后能打造出新的產品,滿足新的需求,就可能顛覆大鱷,如果大鱷們趕不上消費升級,大鱷們甚至會坍塌,這也是我們未來的一個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