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佳釀網 > 酒文化 > 酒生活 >

    從科學的角度解釋,為什么有人千杯不醉,有人一杯就倒?

    2015-10-18 13:47  中國酒業新聞  佳釀網  字號:【】【】【】  參與評論  閱讀:

    大家在平時生活中一定都會發現,人與人的酒量,真是千差萬別。有的人可以“千杯不醉”,而有的人則是“一杯就倒”。那這是為什么呢?下面大家一同來漲漲姿勢吧!

    除此之外,飲酒后的身體反應也不盡相同,有的朋友喝少量的酒就滿臉通紅,恨不得“賽關公”,再往下喝甚至連全身都開始發紅;還有一部分朋友,臉色卻是越喝越發白;另外一些朋友則是“海量”,特別能喝,酒后面不改色,神情自若,談笑風生,不喝個半斤一斤不會有醉意。

    其實,酒量及身體反應的不同,和我們的體質有關。酒精進肚需要人體來分解,具體負責分解的是肝臟里面最關鍵的兩種酶,它們的名字比較拗口,分別叫“乙醇脫氫酶”和“乙醛脫氫酶”。

    酒精(學名“乙醇”)進入人體內后,經由胃和小腸迅速吸收,并由血液運輸至肝臟。肝臟是酒精分解代謝的最主要器官。在肝臟中,酒精由乙醇脫氫酶催化代謝得到乙醛,再在乙醛脫氫酶的催化作用下將乙醛代謝為乙酸,乙酸會迅速分解為二氧化碳和水,釋放人體所需的熱量,完成酒精的分解代謝。

    看到這里,大家應該就明白了,酒量及酒后反應不同,是由于體內的乙醇脫氫酶和乙醛脫氫酶的含量差異造成的。

    1、如果人體內的兩種酶均含量豐富,則解酒能力強,可迅速代謝酒精,因此酒量相對較大。

    2、如果體內乙醇脫氫酶豐富,乙醛脫氫酶不豐富,則會使由乙醇代謝而來的大量乙醛不能及時轉化為乙酸,造成體內乙醛堆積。過量的乙醛可使毛細血管擴張,引起臉紅、頭暈、心率加快等身體反應。

    3、如果體內乙醇脫氫酶不豐富,則乙醇不能及時被代謝為乙醛,直接造成體內乙醇(酒精)蓄積。酒精的蓄積可使血管收縮、引起頭部輕微缺血和供氧不足、臉色發白,同時引發醉酒反應。生活中,少部分喝酒臉色發白,酒量又不佳的朋友,就是由于體內乙醇脫氫酶缺乏所引起。

    人體內乙醇脫氫酶和乙醛脫氫酶的含量與先天遺傳有關。同時,后天長期的飲酒鍛煉也可使這兩種酶的含量有所提高,因此經常飲酒的朋友酒量會適當增長。當然,酒量還與飲酒時的生理狀況和心理狀況有關。身體舒適,心情愉悅時,酒量也會相對大一些。

    知道了每個人酒量差異的原因后,相信大家都聽過“適量飲酒,有益健康”,但是每個人的酒量差異如此之大,“適量”的標準肯定不能“一刀切”。

      關鍵詞:千杯不醉 科學解釋  來源:魯醬酒業  佚名
      商業信息
      主站蜘蛛池模板: 德清县| 满城县| 南汇区| 安达市| 左权县| 海淀区| 婺源县| 抚松县| 防城港市| 汪清县| 阜新市| 兴国县| 渝北区| 驻马店市| 鄯善县| 修文县| 阿瓦提县| 深州市| 南宁市| 济宁市| 壶关县| 沧州市| 阿坝县| 如东县| 田林县| 延庆县| 大冶市| 镇康县| 德江县| 宝山区| 东至县| 马鞍山市| 金乡县| 萝北县| 华蓥市| 宜都市| 忻州市| 固镇县| 阿克陶县| 丹棱县| 舒兰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