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樂(Merlot)和赤霞珠(Cabernet Sauvignon)大概是世界上最受歡迎的兩種葡萄品種。不過,很多人并不了解這兩者究竟有什么聯系和區別。
同源卻風格不同
美樂和赤霞珠都是源自法國的葡萄品種,兩者在全世界的種植面積都排名前列。無論在傳統的法國還是在新興的釀酒大國美國、智利等,它們都是極受釀酒師喜愛的葡萄品種。
美樂與赤霞珠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這兩種葡萄最早都是在1600~1700年間在波爾多(Bordeaux)地區出現的。根據現代的DNA分析,兩者都是品麗珠(Cabernet Franc)的后代,因此也可以說它們是同父異母(或同母異父)的兄弟。
不過,美樂和赤霞珠在葡萄酒風格上有所區別:
(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本站)
一般而言,美樂葡萄酒嘗起來會帶有更多的果味,因此也更“甜”。
波爾多左岸vs右岸
法國波爾多是美樂和赤霞珠的故鄉,也可以說是被這兩種葡萄“統治”的葡萄酒產區。流經波爾多的基隆特河,將波爾多分為左岸和右岸。波爾多最著名的四大紅葡萄酒產區,兩個位于左岸:梅多克(Medoc)和格拉芙(Graves)產區,另有兩個著名產區:波美侯(Pomerol)和圣達美隆(Saint-Emilion)位于右岸。
對于波爾多的釀酒師而言,選擇種植赤霞珠還是美樂,主要就是取決于他們所在的葡萄園是位于左岸還是右岸。當然這是一種過于簡單而且不嚴謹的劃分方法,不過,大部分位于左岸的葡萄園,其土壤特點比較適合赤霞珠的種植;同樣地,在波爾多右岸,美樂則是個更好的選擇。
因此,赤霞珠自然而然地成為了波爾多左岸最主要的葡萄品種,主要出產以赤霞珠為主,美樂、品麗珠、小維多為輔的混釀型葡萄酒;而美樂則在右岸更受歡迎。不同于左岸砂石為主的土壤,右岸主要土壤為黏土,其次才是碎石,由于黏土排水較差,所以不利于赤霞珠生長,葡萄品種以美樂為主,有混釀型的,也有單一美樂品種的紅葡萄酒。
籠統地說,左岸的酒莊和葡萄園規模較大,所產的葡萄酒嚴謹復雜。從口味上來說,赤霞珠是更加有“攻擊性”的品種,單寧較為厚重,經得起陳年,而且容易釀造出結果復雜的獨特葡萄酒。也正因如此,在飲用以赤霞珠為主釀造的葡萄酒前,要特別注意醒酒的時間。沒有經過充分醒酒的赤霞珠,其單寧會讓口感過于干澀。
而與左岸相比,右岸的酒莊規模通常較小,鄉間別墅型的小酒莊較多,所產的葡萄酒也可以類比其酒莊的規模,以溫潤優雅而取勝。美樂相對赤霞珠而言是比較早熟的品種,單寧含量也比較低,果香濃郁。因此,以美樂為主要葡萄品種釀制的葡萄酒更“易飲”,其柔滑的口感可以帶來雅致的感受。
種植地點很重要
假如在同一地點以同樣的方式種植,美樂和赤霞珠的風格可謂涇渭分明:赤霞珠通常口感更加強勁豐滿,單寧更高。但是,葡萄園的地點也會對具體葡萄的風格呈現帶來很大的影響。例如,生長在山坡上的美樂葡萄,其果實會比較小,風味會更加濃縮,單寧也會更高。因此,即使是美樂葡萄也可以釀出類似赤霞珠風格的葡萄酒。
除此之外,在氣候更加溫暖的新世界產區,如美國加州和澳大利亞等,當地的赤霞珠果味會更加濃郁,單寧含量也會較低,風格上與舊世界(法國、意大利等)的美樂比較接近,讓人難以分辨。
新世界的美樂
在“簡單易飲”成為世界葡萄酒潮流的今天,美樂正漸漸顯現它的價值。許多初入葡萄酒世界的愛好者都不喜歡傳統舊世界赤霞珠的高單寧風格,而入口柔順、果味濃郁的美樂則顯得更加平易近人。
而從價格的角度來說,更加廉價、性價比更高的美樂也是葡萄酒入門者的首選之一,特別是來自美國加州、南澳、阿根廷的門多薩等地區的美樂葡萄酒,其豐富的果香、較低的單寧等特質廣受歡迎。
在新世界產區,單一葡萄品種的美樂葡萄酒更加普遍。不過總體而言,美樂與赤霞珠的搭檔在中高端葡萄酒里面還是更加常見。例如,在加州最有名的嘯鷹(Screaming Eagle)葡萄酒,就是54%美樂和46%赤霞珠的混釀。在葡萄酒世界里,相處如此“融洽”的兩種葡萄可不多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