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佳釀網 > 酒業新聞 >

    白酒崛起背后:行業持續調整 企業分化加速

    2016-05-09 08:10  中國酒業新聞  佳釀網  字號:【】【】【】  參與評論  閱讀:

    有酒的地方就有江湖。亮麗的業績和殘酷的擠壓式增長,伴隨著資本市場的期待與想象,在供給側改革和國資改革的雙重背景映襯下,今年的白酒江湖注定不平靜。

    在過去3年的調整期中,白酒企業估值遭遇斷崖式下跌;如今,酒企尚沒感到很“熱”,資本市場卻先“躁起來”了:一季度白酒板塊跑贏上證綜指18%。到5月初,貴州茅臺“王者歸來”,股價再創歷史新高。

    到底是白酒新一輪繁榮周期的到來,還是一場局部升溫的厄爾尼諾?相對于機構的樂觀,多位上市公司及酒業咨詢企業負責人在接受記者采訪時都顯得略為保守,認為行業“還在調整”的同時提示稱,“基本面好轉的預期沒有股價表現的那么好。”

    實業和資本間,似乎總有些溫差。但若是放眼整個“十三五”時期的白酒江湖,水底更是暗流涌動:一線酒企盯住“千億”目標,多家二三線酒企半年來也陸續揚起了沉寂數年的“百億”大旗。

    業績陽春:

    沒想到這么好

    “重要的事情說三遍,一季度推白酒,一季度推白酒,一季度推白酒。”從年初開始,某知名券商食品飲料研究員在微信朋友圈中力薦白酒股。從2012年底開始,在“塑化劑危機”、限制“三公消費”、“勾兌門”、“虛假年份酒”的內外交困下,原本一路高歌猛進的高端白酒價量齊跌、庫存增加、預收賬款劇減,白酒股也從“白馬“變成“黑天鵝”。

    市場證明這次券商“說三遍”是正確的。數據顯示,2016年一季度白酒指數上漲9.4%,而同期上證綜指下跌8.9%,食品下跌7.5%,白酒跑贏上證綜指18個百分點。5月前3個交易日中,18家白酒上市公司的平均漲幅約為10%。

    股價部分來自于基本面的轉好。中信證券用“想到好,但沒想到這么好”來點評了五糧液的一季報,招商證券則從4月起稱茅臺“收放自如,必創新高”,同時強烈推薦了五糧液,“股價雖上漲但仍被低估,還有25%的空間。”目前19家白酒上市公司中,僅有金種子酒、青青稞酒一季報營業收入同比下滑,僅青青稞酒一家利潤下滑。

    根據Wind數據簡單計算,白酒行業上市公司一季度平均營業收入增長了14.5%,凈利潤同比增幅則高達29.6%。多數研報認為,2015年年報之后,貴州茅臺、五糧液、洋河股份2016年一季報持續向好,已經可以確認高端酒調整結束,開始觸底反彈。

    而把2015年和2012年的“酒企業績分水嶺”做對比,記者整理發現,19家上市公司中,2015年全年營業收入和凈利潤較2012年度黃金期仍有正增長的企業共有5家:貴州茅臺、古井貢酒、口子窖酒、順鑫農業,以及剛剛登陸A股市場的金徽酒。也就是說,從整體上看,只有5家企業在調整期中保持收入增長。

    與2012年比業績降幅前三的企業,則是沱牌舍得、金種子酒和酒鬼酒,凈利潤降幅都在80%以上。目前,天洋將入主沱牌舍得,酒鬼酒則被整合作為中糧集團旗下唯一白酒平臺。而金種子酒,則剛剛完成了換帥在內的一系列人事調整。

    提價潮起:

    渠道認不認還要等

    投資人的激動,不僅由于白酒上市公司業績普遍“逆襲”,還在于中高端白酒近期以控貨、減補貼、提價等各種措施集體挺價。

    2012年后高端白酒管控不住的價量齊跌,正是市場看淡白酒行情的理由。到如今,名酒企業漲價之聲此起彼伏,也成了機構認為白酒基本面轉好的邏輯。隨著消費升級和“二八分化”,消費者越來越集中選擇少數白酒企業的優勢產品,酒企的小步慢跑開始“提價控量”。

    白酒企業前些年也不是沒試圖“保價”、“挺價”過,但這一次向上恢復價格,市場暫時似乎是買賬的。去年下半年,五糧液52度水晶瓶五糧液出廠價每瓶漲50元,從原先的609元/瓶漲到659元/瓶,今年3月更恢復到679元/瓶;洋河股份近期在機構調研時表示,年初海之藍、天之藍價格分別提了2元、4元,公司強調“這是市場競爭的需要,早已平穩落地”。

    計劃調價的瀘州老窖國窖1573,則可以管窺這些年高端白酒價格拉鋸戰的一角:2011年年底,國窖1573將出廠價和終端指導零售價雙雙大調40%以上至889元和1389元。在飛天茅臺已一路從零售價2000元的“神壇”落下,五糧液跟進降價的形勢下,瀘州老窖2012年8月、2013年7月卻接連上調售價,到了2014年中秋,瀘州老窖終于“頂不住了”,直接將國窖1573經典裝市場零售價從1589元/瓶降至779元/瓶,腰斬51%。

    記者根據“微酒”等酒業媒體消息梳理:古井貢酒4月要求經銷商年份原漿獻禮版實際成交價不得低于85元/瓶(原為80元/瓶)。汾酒方面也將包括青花(20)汾酒在內的主線產品價格予以低調上漲。順鑫農業旗下的大單品“牛欄山陳釀”也將每件漲價20元。

    “成本不斷在增長,產品每年的適度提價是必須的,除非價格超過了價值。”但知行力酒類戰略營銷托管咨詢機構董事長梁超謹慎稱,“提價和酒業復蘇是兩回事。”

    盛初咨詢董事長王朝成此前曾向記者表示,名酒后續能不能控住量、提住價,是檢驗白酒行業企穩的重要標準。多名酒業業內人士也認為,目前的提價,還只是處于“價格恢復”時期,效果也仍待檢驗。

    貴州茅臺一直拒絕稱茅臺為奢侈品,但去年茅臺酒類產品的毛利率92.24%。這不僅遠超茅臺想趕超的世界第一酒業巨頭帝亞吉歐,也把奢侈品的領軍者Prada甩在了身后——Prada 2015財年的毛利率也不過是71.8%。數據顯示,目前國內白酒上市公司中,貴州茅臺、*ST水井、古井貢酒、今世緣、口子窖、酒鬼酒、山西汾酒的毛利率都在70%以上。從凈利率看,19家白酒上市公司中,12家公司的銷售凈利潤率都在20%以上。

    酒業人士分析表示,假如說此次一線酒企提價能穩住的話,這將大幅度拉開與300元價格帶的距離,一方面有利于劍南春、郎酒等在“控量保價”策略下的價格回升;另一方面也能支撐茅臺進一步向上走,而茅臺、五糧液的“量價齊升”將為二線名酒甚至區域名酒釋放部分空間。

    業內謹慎:

    淡季越淡旺季越旺

    盡管白酒股近期股價十分強勢,并獲得券商研報力推,但白酒業內比資本市場冷靜。古井貢酒董事長梁金輝的判斷是:“目前宏觀環境對白酒行業的壓力有增無減,省內外白酒企業競品的壓力日益增大,白酒產能將徹底爆發,庫存壓力將非常之大。”

    回顧之前茅臺董事長袁仁國的觀點,去年起行業已經“弱復蘇”,他在接受媒體采訪時稱,“全行業未來一兩年內復蘇。” 茅臺總經理李保芳4月中旬總結一季度工作時稱,“當前白酒產業仍處于深度調整中,復蘇跡象不明顯,僅僅是遏制了下滑趨勢。”他勉勵公司二季度“趁勢而上”,銷售收入和利潤總額要超過全年計劃的60%。

    目前酒企呈現的是梯次性恢復的態勢。拋開茅臺兩位核心人物的不同看法,強分化趨勢下,站在不同“梯次”上的酒企,看到的也是不同的未來。有酒業研究人士認為,衡量白酒行業發展的趨勢,已經不能光從白酒上市公司,更不可以用一二線龍頭的年報來判斷了。

    “如果你去茅臺鎮的其他中小酒廠,或者隨便去那些給白酒做包裝等配套的企業看看,就知道談全行業復蘇還有點早。”一位不具名的二線酒企高管對記者說,“經過前幾年的調整,有的渠道庫存出清了,好的酒企各方面調整也都差不多了,可能是個體看效益會比前些年好。但整個白酒消費的量并沒有增加,談行業復蘇恐怕言之過早。”

    有酒業人士提示稱,需要警惕一些酒企一季度春節壓貨,到了淡季業績變臉,或者增長乏力的狀況。

    一家地方龍頭白酒企業的高管也向記者稱,現在的白酒形勢是“旺季越旺、淡季越淡”。和以往不同,如今白酒購買渠道的便利性,使得白酒消費的季節性更為明顯。盡管該高管所在的酒企一季度也創下了利潤同比增長超20%的業績,但他認為至少還要等上半年過后,才能看復蘇與否。

    另一個酒業大變革時代的信號是,沉寂多年后,包括古井貢酒、劍南春、西鳳酒等多家公司劍指百億目標,而一線白酒陣營茅五洋則在集團層面瞄準了千億級。洋河股份副總裁朱偉甚至稱,“萬億規模、萬億市值在白酒行業有可能會實現。”對此,一些酒業咨詢人士的看法是,重提百億,更多是種“高舉高打”的策略。

    但如何才能實現百億夢想?一位白酒上市公司相關負責人的回答殘酷而真實:“擠死小的,大的才能增長。”

      關鍵詞:十三五 供給側改革 混改  來源:證券時報  童璐
      商業信息
      主站蜘蛛池模板: 黄骅市| 苏州市| 湾仔区| 绥芬河市| 秦皇岛市| 柳江县| 咸宁市| 河北区| 东阿县| 合山市| 三河市| 乌兰浩特市| 吉隆县| 马尔康县| 易门县| 霞浦县| 荣昌县| 诏安县| 始兴县| 扎鲁特旗| 台北县| 安陆市| 思茅市| 莱西市| 汉中市| 泗洪县| 穆棱市| 本溪市| 上饶市| 牟定县| 浙江省| 遵义县| 衡阳市| 清徐县| 澳门| 同仁县| 建昌县| 特克斯县| 南昌市| 三河市| 台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