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上午,“中國酒業協會白酒分會、市場專業委員會、科教設計裝備委員會、名酒收藏委員會、固態白酒原酒委員會、白酒創新聯盟、白酒酒莊聯盟、定制酒聯盟2018年理事(擴大)會議”隆重召開。
中國酒業協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宋書玉做了分會工作報告,總結了2017年酒協的各項工作完成情況以及2018年的具體工作規劃,其中涉及到諸多事關白酒行業未來發展的重要舉措與主張,酒說(微信號jiushuo99)摘取其中的核心內容為讀者呈現。
看點01:構建中國白酒新的品質表達體系
我們為什么要去建立新的品質表達?因為我們要把美酒的稀缺性,美酒的美表達出來。
從建國到現在,對品質表達最有作用的,我們還停留在“中國名酒”四個字上,五屆品酒會對中國白酒的品質表達作出了突出貢獻,但是名酒的輝煌永遠在路上,不可能是終身的,不是一朝名酒終身名酒,必須要打破。從現在來看,香型、品類劃分是前輩對傳統工藝的科學總結,對產業的健康發展,名酒對產業的影響,在一定的歷史條件下取得了不可取代的作用。
現在我們要正本清源,還原白酒的釀造本源,從原料、釀造、生態、貯存方方面面,都要梳理是否作出屬于自己的美,是不是做了應該做的。要很好的去梳理它,企業會在未來創新和品質提升上抓得準,會有非常精彩的產品能夠呈現出來。
未來名酒表達的體系建設,對未來中國白酒新的品質要構建兩種表達。
第一個是產區表達。生態、微生態就是中國酒在世界上的特殊地位和彰顯的優勢,產區表達無疑是我們非常重要的表達方式。我們構建三個維度:第一,世界十大烈酒產區;第二,特色產區;第三,核心產區。三個梯度來表達我們產品的品質。我們大量的產區下擁有核心產區和核心品牌,像宿遷、呂梁、五糧液宜賓有十大烈酒產區又有核心產區,今年我們要出特色產區。中國有一些釀酒基地的培育和建設,以及特殊的酒鎮、酒鄉、酒縣的建設都是特色產區。特色產區的表達是單一品牌,大的烈酒產區表達下面有核心產區、核心品牌和產區品牌表達,這是構建的非常清晰的。
我們希望通過構建產區表達,把我們的文化、把我們的品質能夠很好的彰顯,它的等級清晰,它的表達清晰。我們會有產區標識、產區認定、核心產區認定、產區地理標識、產區地理標準、產區產品等級認定。
第二個是酒莊表達。酒莊表達是我們未來要致力推行的,酒莊表達是更聚焦產品品質、產品釀造和歷史文化的傳承。我們未來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構想就是只做減法不做加法,產區表達和酒莊表達未來就是鎖定的,幾個就是幾個,要通過嚴格的規范和自律,保證好我們資源的稀缺性和產品表達品質的稀缺性和它的等級概念。在酒莊的表達上,我們會清晰的做好標識。
酒莊對中國所有的白酒企業來講,無論是名酒還是非名酒企業都是一個起跑線,這是一個公平的起跑線,誰做得好,誰就贏得了未來在酒莊品質表達上的先機,這是非常公平的,應該引起我們業內高度重視,更關鍵的是要行動起來。
圍繞新的表達體系,協會未來會做一個非常重要的事情,就是我們和C端媒體的合作,在媒體終端大力推行新的表達方式和新的表達體系,要讓我們的消費者知道,更清楚的認識和辨識。
看點02:關于白酒的國際化
關于白酒國際化,我們存在瓶頸。最大的隱患是我們當時加入世貿的時候,由于中國的酒類產品作為普通食品,沒有列到WTO多邊談判的框架當中。中國白酒未來走出去,無論走到哪一個國家和地區,只能去雙邊談判解決,在多邊談判的框架內,我們沒有途徑。在法律層面,中國的酒類和國外的酒類是特殊和普通之間的差異,國外的酒到中國一律綠燈。我們是普通,到了我們家暢通無阻,到了人家家步履維艱,層層關卡,這就是我們白酒目前所處的一個非常尷尬的境地。
首先,我們力爭得到國家層面的支持。我們和商務部的流通產業促進中心也進行了戰略合作,共同努力,我們希望白酒未來的國際化能上升到國家戰略,能上升到國家層面的支持。
其次,我們要去國外搞推廣。國際推廣今年有兩站,波蘭站和澳大利亞站。我們也要培訓國外的白酒代言人,讓他們回到各自的國家講述白酒故事。我們正在構建這個體系,通過系統化教材的編纂,通過白酒品評技能國際化的培訓,通過侍酒師的建立等等,我們要培訓國外的人讓他們喜歡我們的文化,傳播我們的故事。
第三,我們必須做好走出去的準備工作。今年我們會組織開展白酒國際化的政策調研,我們正在籌劃和啟動這個計劃。我們到國外調研它的產業準入、市場監管、消費端的售賣以及稅收相關的一些產業政策,只有知己知彼,我們要拓展國際市場,要走出過門,我們必須了解當地關于酒類所有的相關政策和法規,我們才能抓好落地,這個功課我們做得遠遠不夠,所以這塊工作我們今年會把它補上來。
最后,在走出去的同時我們要捍衛國內市場。我們在探討國際化的時候,發現我們門口都是高度國際化,國際上所有的酒,知名的不知名的都來到了中國,我們門口已經是高度國際化的市場。我們要堅定不移的去拓展國際藍海,但是我們在我們的家門口,在國內市場,我們一定要采取紅海行動,捍衛我們的主權、捍衛我們的領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