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佳釀網 > 酒業人物 >

    茅臺袁仁國:貴州酒企既可戰略重組 也可"軟合作"

    2018-02-28 08:55  中國酒業新聞  佳釀網  字號:【】【】【】  參與評論  閱讀:

    “各企業既可有戰略重組等‘硬合作’,也可加強信息溝通、經驗交流、技術分享等‘軟合作’。”2月26日,茅臺集團、茅臺股份公司董事長袁仁國在貴州白酒企業發展圓桌會議上,對邀請來的一干貴州骨干白酒企業大佬們說,總之,大家要打破“一畝三分地”的思維定勢,絕不能雞犬之聲相聞,老死不相往來。

    “做足酒文章,擴大酒天地。”是貴州省委書記孫志剛對茅臺集團的總體要求。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注意到,在由茅臺集團主導發起,與貴州日報聯合主辦的貴州白酒企業發展會議上,這兩句話被擴展為“同心共譜酒文章·攜手共拓酒天地。”

    據記者了解,這是茅臺集團歷史上第二次較大規模和貴州省內白酒生產企業包括民企談合作。

    “軟硬”合作

    “歷經多年發展,貴州白酒陣營有了茅臺、董酒、習酒、安酒、湄窖等一大批知名品牌,有14枚中國馳名商標、3個‘中華老字號’,貴州白酒整體品牌的競爭力是很強的,這是共同壯大‘黔酒’品牌最有力的支撐。”茅臺集團總經理李保芳一語道出合作緣由。

    “但由于多種原因,一些傳統知名品牌消失了。”李保芳說,據茅臺集團名譽董事長季克良回憶,上世紀90年代初到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爆發期間,貴州除了茅臺、董酒兩大名酒,習酒、鴨溪、湄窖、安酒、貴州醇五大優質酒,還有40個省部級名酒。但這之后,多數沉寂甚至消失。背后的原因令人深思。特別是近十年來,怎么樣打造貴州白酒產業整體形象,一直是各界關注的焦點。

    川酒六朵金花在全國市場綻放,貴州八大名酒除茅臺、習酒外,大都僅在本土市場銷售,貴州省外的全國市場占有率相對較低。

    “今年,茅臺的眼睛主要向內。貴州白酒的主要骨干企業,究竟怎么樣努力,才能抱團發展,促進產業壯大?這是現實問題,也是長期以來各級黨委、政府關注的重大問題。”李保芳說。

    袁仁國提出,過去是“大魚吃小魚”,或小企業給大企業配套。今后則是“大魚小魚共生共榮”,共同進行社會化協同、融通聯合。不論企業體量大小、市場大小、客戶多少,都應該平等相待。各企業既可有戰略重組等“硬合作”,也可加強信息溝通、經驗交流、技術分享等“軟合作”。

    貴州酒雖大都未走出本省,但來自業內外資本的戰略重組卻一波又一波。早在2007年湖北宜化集團收購金沙窖酒廠,并投入上億元資金對酒廠擴容技改;2009年華澤集團通過拍賣會拿下珍酒、2012年維維集團控股歷經改制動蕩的貴州醇;2016年洋河股份并購貴酒、勁牌公司投資仁懷市酒企……就連茅臺集團此次合縱連橫也非首舉,習酒是2002年并購所得。如今,再提戰略重組,茅臺集團軍的成員是否通過并購再度壯大?充滿懸念。

    袁仁國預判,白酒行業迎來新發展機遇,進入新的增長周期,行業回暖趨勢更加明朗、生產集中度更加提升、提價增利趨勢更加明顯、白酒企業探索新零售更加快速。以貴州省而言,白酒產業在全國市場份額偏小和存在一定產能過剩、庫存積壓的現象并存。

    戰略重組就是消化過剩產能的途徑之一。早在2012年,在貴州省委省政府主導的大茅臺集團思路下,茅臺集團曾和自主選擇的四家茅臺鎮當地民營酒企就重組舉行過秘密會談,后因意見不一未果。此次圓桌會議上,貴州懷莊酒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陳果就發言支持“硬合作”:進一步整合仁懷地方小作坊小企業,加強招商力度,通過兼并重組等方式規范管理。

    就軟合作而言,此次茅臺會議開始細化:袁仁國提出要搭建人才協作平臺。進一步加強全省釀酒、勾兌、品酒等高技能白酒人才的培育。辦好茅臺學院,為全省乃至全國白酒行業培養人才。搭建科技協作平臺和物流協作平臺。

    李保芳提到,希望建立“圓桌會議”常態化機制,共商行業大事;從白酒供應鏈著手,優化包裝、供應、生產技術等各環節的帶動措施;建立茅臺研究院,研究“黔酒”發展戰略;深入挖掘貴州酒業的歷史和文化;在脫貧攻堅、公益事業等方面,茅臺集團更主動、更投入。

    關鍵詞:茅臺 黔酒 袁仁國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文靜
    商業信息
    主站蜘蛛池模板: 迭部县| 那坡县| 卓资县| 乐亭县| 丽江市| 龙胜| 武宣县| 巴楚县| 民勤县| 赤水市| 沂源县| 遂川县| 定日县| 富源县| 柳林县| 怀集县| 师宗县| 荣成市| 鱼台县| 琼结县| 和顺县| 赤峰市| 东乌| 西充县| 常山县| 宁武县| 宣威市| 荣成市| 阿拉善盟| 灌南县| 迁西县| 达日县| 西乡县| 龙岩市| 巫山县| 靖远县| 鄂温| 阳西县| 永清县| 清镇市| 渝中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