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佳釀網 > 酒類營銷 >

    解讀經銷商利潤管理和不該撈的十條“魚”

    2014-11-25 11:23  中國酒業新聞  佳釀網  字號:【】【】【】  參與評論  閱讀:

    大品牌業務員一進門,經銷商劈頭蓋臉就是一頓抱怨:“做你們品牌跟做苦力一樣,一車貨比不上人家一箱貨賺錢。人家就看見我每天一車車往外送貨,說我生意做得大,誰知道每天這么多人、這么多車,人吃馬喂,做你們的產品連油錢都掙不出來!”

    小品牌業務員一進門,經銷商迎頭就是一通臭罵:“你看看你看看,你們的產品都長毛了! 當初說得好好的,做你們的產品賣一件頂人家賣兩件,現在人家賣10件你們也賣不出去一件。每天門口小貓三兩只,哪里有顧客上門,一天賣這點貨連房租都不夠付。趕緊跟你們廠里說說,給我搞點促銷把庫里的貨清了!”

    中檔品牌業務員一進經銷商的門,看到的還是一張臭臉:“你說你們這個牌子,講銷量比不過人家大品牌,講利潤又不高。你看看人家的產品,要么能跑量帶貨,要么能賺錢,你說你們這個牌子有什么好處。趕緊打申請把目標降一降,沒了任務完成獎勵,我這一年可就算白做了!”

    所有品牌的業務員都被經銷商搞得一腦門于郁悶:這是怎么了,難道現在生意真得這么難做?真有那么一部分業務員,被經銷商的抱怨給忽悠住了,覺得好像欠了人家天大的人情,廠里資源能爭取就給爭取,經銷商拿來的廣告費發票,做沒做就把字給簽了,經銷商賣點贈品、截留點政策,也睜只眼閉只眼。也許有一天,經銷商把廠里的資源都變成了自己兜里的現錢,你的市場卻被搞得奄奄一息。

    利潤是經銷商的“牛鼻子”,經銷商利潤管理就是那根牽牛的繩子,你有沒有把繩子抓在手里?

     

    經銷商利潤管理管什么

    要真正做好對經銷商的利潤管理,實現雙贏,首先要對經銷商利潤管理有正確的認識:

    區分經銷商的不同利潤

    經銷商的利潤按來源途徑大致分為兩種:一種是和廠家合作中的正當利潤,一種是在市場操作中的不正當利潤。

    正當利潤是指經銷商在和廠家的合作過程中,通過提升銷量,運作市場,達到一定的銷量目標和市場操作要求,所獲得的經營利潤和廠家獎勵。這部分又叫做顯性利潤,包括:提貨獎勵、月返、季返、年返、網點數量獎勵、賣場形象獎勵、銷售差價、淡季投款補息、投款獎勵等。

    另一類正當利潤,是經銷商在市場操作過程中,遵守廠家的各項制度,按照廠家要求運作市場,得到的廠家費用補貼和獎勵。這部分又叫做隱性利潤,包括:廠家的倉儲補貼、運輸補貼、場地費、客戶激勵、模糊獎勵、市場保護費用、終端促銷贈品、報廣支持等。

    不正當利潤是指經銷商在和廠家合作的過程中,通過違規操作、擾亂市場、截留政策等違背廠家要求的方式獲得的利潤,包括:截留政策、虛報費用、異地沖貨、挪用資源、違反廠家價格政策、倒賣贈品、殘次充正品、謊報工程等。

    管理經銷商利潤,肯定是在保持廠家銷量和市場的穩定增長、品牌形象不斷提升的前提下進行的。因此,經銷商利潤管理包含兩方面內容:一要幫助經銷商的合理利潤實現增值;二要堅決制止和打擊經銷商的不正當利潤,維護市場穩定和銷量健康成長。

    經銷商利潤應該來自市場不是廠家

    “會哭的孩子有奶吃”,是銷售人員公認的“鐵律”,指的是誰擅長內部溝通,能夠獲得領導的理解,降低銷售目標,或者爭取到更多資源,誰就容易出業績。

    這話本來不錯,擁有高明的內部溝通能力,能夠獲得廠家支持,自然容易開拓市場提升銷量,從而使經銷商獲得更大的利潤。廠家的資源本來是啟動市場的“助推器”,劈開市場壁壘的“利斧”,釣起銷量“大魚”的“香餌”,可是現在很多業務人員卻把這本好經念歪了,他們和經銷商一起把助推器當作車自己開走了,把利斧當作柴塞進自家的灶膛里了,把香餌當成大魚吃進了肚子里。廠家啟動市場的資源變成了經銷商直接的利潤來源,市場不溫不火,銷量不見起色,利潤自然無法得到保障。

    廠家的支持自然要爭取,但廠家資源就像是“年三十的餃子——有它要過年,沒它也要過年”。必須要讓經銷商認識到:利潤,是來源于市場,而不是來源于廠家。廠家的資源是幫你帶來銷量的,而不是給你帶來利潤的。

    經銷商利潤管理,從堵住經銷商不正當利潤的方面說,是為了維護市場和渠道穩定,保證品牌和銷量健康成長;從幫助經銷商提高正當利潤的方面說,是為了提升經銷商的忠誠度和銷售積極性,從而快速提升產品銷量。所以,經銷商利潤管理的終極目的,是為了廠家品牌和產品的提升,這是每一位廠家業務人員要牢牢記住的。(作者為新中源陶瓷培訓經理,曾在快速消費品、家電、建陶等行業任區域經理、營銷中心主任、高級培訓師等職。)

    經銷商不該撈的十條“魚”

    現實中,由于企業經營管理缺失、業務人員失職和瀆職,以及經銷商求利心切,導致大多數經銷商容易陷入向上游(廠家)“撈—把”的誤區,不能形成良性盈利模式,最終導致市場出現極大被動。

    經過觀察,企業需高度關注經銷商不該撈的十條“魚”:

    第一條魚:推廣費用截留得利

    現象:當廠家制定出一系列市場推廣策略和費用支持后,經銷商不能將費用全部用到市場。如:某餅干企業根據“獨立包”新產品上市需要,在某市場推出20%的品嘗包(印有“非賣品”字樣)派送方案,經銷商卻擅自將一半的品嘗包拆成“散餅”銷售,剩余的才進行終端派送。

    后果:企業制定的推廣方案和費用支持是為了迅速打開市場,打擊競爭對手的,若經銷商將支持費用截留,會造成策略在執行中大打折扣,從而缺乏市場沖擊力,最終造成廠家花了錢,市場不見產出,經銷商也賺不到更多的錢。

    第二條魚:虛報費用得利

    現象:經銷商虛報各類費用得利,如商超的進店費、堆頭費、陳列費、店慶費、活動費、導購人員費等,沒花的費用說花了,花得少的費用說花多了,通過各類名目繁多的費用向企業要錢。

    后果:廠家屢次投入后發現市場投入產出不成正比,在質疑業務人員能力的同時,會懷疑經銷商的實力和網絡控制力,進而轉移費用支持方向,向投入產出比高的市場傾斜。

    第三條魚:特價造假得利

    現象:當廠家在超市推出某款產品特價時,產品的“特價”低于經銷商的“進貨價”,經銷商派人將特價產品購回,在賺取費用支持的同時,還給廠家制造出了產品“快銷”的假象,繼而向廠家要進一步的費用支持。流通經銷商會在廠家針對一部分“遲銷”產品消化時,申請到費用后,口頭上說把貨鋪下去了,實則根本沒鋪貨,過一段時間說遲銷產品又退貨了,繼續向廠家要錢。

    后果:“特價”沒有把該消化的產品消化掉,也沒有真正形成市場消費,打擊競爭對手,經銷商在賺取眼前利益的同時,實際上是在掩耳盔鈴,欺人欺己。因為,當廠家取消時你的繼續支持后,那些產品還是會爛在你的倉庫里。

    關鍵詞:經銷商 利潤管理 案例  來源:銷售與市場  佚名
    商業信息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广元市| 奉贤区| 尚义县| 临漳县| 聂荣县| 饶阳县| 深水埗区| 墨竹工卡县| 汝阳县| 交口县| 怀仁县| 乳山市| 桃园县| 班玛县| 阿合奇县| 清徐县| 廉江市| 叶城县| 渭源县| 南皮县| 黑山县| 讷河市| 罗平县| 灌云县| 信阳市| 正蓝旗| 宁强县| 库尔勒市| 丘北县| 德安县| 托里县| 盐津县| 门源| 出国| 贡山| 乳山市| 大邑县| 湖州市| 营口市| 西畴县| 迁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