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二維碼:互聯網+時代萬物的入口
第一節 萬物的入口:二維碼,二維碼,還是二維碼! 之三
(四)入口論的本質是一種人機交互的觸發行為
1、人機交互的演變
分析一下目前線下到線上的入口方式。
以前主要是通過PC設備與線上虛擬世界進行互動,現在越來越多通過如手機、電視設備、車載設備等與線上進行互動。目前無疑手機是除PC外與線上交互的最常見設備,移動互聯網的說法,由此而來。
手機如何與線上進行交互?
十年前靠按手機上的按鍵。按手機按鍵和敲電腦鍵盤形式上接近,但這種方式不是人的最原生態觸發行為。
喬布斯在禪學中領悟“直見心性”,認識到觸發人們最原生態行為的是六識。即“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大白話就是視覺、聽覺、味覺、嗅覺、觸覺、直覺。喬布斯認真研究手指的作用,最終將觸覺行為引入手機輸入,使人通過與手機的接觸行為(比如滑,點擊,碰,摸等)快速進入線上互動;
想想你每天在手機上操作的動作,不外乎就是這么一些動作;互聯網從鼠標鍵盤中被解放出來,被放到到觸摸屏的世界里,觸摸屏的世界更為寬廣自由。
然后,隨著AR技術和語音識別技術的突破,視覺和聽覺作為設備的輸入行為也可以快速與線上進行互動:比如蘋果的Siri技術聚焦在聽覺,谷歌眼鏡技術聚焦在視覺上。
但不管視覺技術還是聽覺技術,目前的應用都是與線上進行耍酷式的互動,不適合應用于線上線下的商務行為(營銷、交易和消費體驗等)。于是,二維碼電子標簽作為線下到線上的橋梁進行觸發被關注了。
通過編碼手段將商品等信息編成一個二維碼圖形,放在線下隨手可得的地方,線下結合一些營銷的環境和手段,讓人看到后,利用手機攝像頭和手機APP中拍碼功能在線下去識別二維碼,快速實現線下到線上互動。
二維碼是移動互聯網的入口,本質是人機互動時視覺技術的一種演進過程。但由于視覺技術目前受制于條件限制,采用了加工后的二維碼圖形做橋梁。二維碼橋梁解決快速輸入,多屏幕輸入等。如果AR技術未來繼續演進的話,直接原生態的圖形識別能快速應用,二維碼作為線下到線上入口論,也將被取代。
有一篇危言聳聽的文章,標題是《QR碼,你的死期快到了》。理論上確乎如此,人機交互中人的原生態觸發行為演進過程,必然走到不需要二維碼那一天。但是這一天遠遠沒有到來。就像即使是在觸摸屏上,我們輸入文字仍然還得使用虛擬鍵盤。
理論上我們可以用siri輸入,但它同時受制于技術和情境的約束。所以在蘋果推出這么長時間以后,siri仍然不是一種主流的技術應用。一種真正成熟到可以被全民使用的技術,往往需要經歷長時間的演變周期。就好像虛擬鍵盤的文字輸入,其實是從打字機時代演變過來的。
二維碼掃描的全民應用,也經歷了二十年的演變周期。
所以,入口論本質是線下線上交互的觸發論,二維碼的入口論也不外乎于此。
本文系《二維碼:萬物的入口——互聯網+時代的營銷圣經》連載(26)
待續……
(參考文獻:《二維碼的入口和輸出,兼談電子憑證內涵》,雷鋒網.2012.9.28. 張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