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佳釀網 > 酒類營銷 >

    連載:互聯網+時代的大背景 經濟增長新常態 之三

    2015-05-07 08:38  中國酒業新聞  佳釀網  字號:【】【】【】  參與評論  閱讀:

    第二章 互聯網+時代的大背景:新常態與經濟轉型

    第一節 經濟增長新常態 之三

    三、經濟增長新常態特征

    回到我們自身的經濟發展上來,結合國際經驗的對比,我們總結出經濟增長新常態應具備的若干特征:

    第一,經濟增長從原來的10%左右,逐步過渡并穩定在新的均衡點上,比如7%左右;

    第二,經濟結構呈現轉折性變化,增長將更多依托消費、服務業和內需的帶動;

    第三,產業升級和創新驅動加快,資源環境壓力舒緩,增長的可持續性增強,勞動生產率提升能有效抵減要素成本上升的影響;

    第四,經濟增長能夠提供相對充裕的工作崗位,產業調整與人力資本結構基本適應;

    第五,財政、金融、產業等方面的風險得到有效控制并逐步化解;

    第六,企業總體上能夠實現穩定盈利,政府財政和居民收入保持穩定增長,中等收入群體穩步擴大。

    四、如何看待新常態

    (一)客觀認識中國經濟的增長模式

    對中國經濟增長模式全面、客觀、無偏見地認識。對此,需要強調以下幾點:

    第一,中國具有國際范圍內少有的要素組合優勢。

    首先是市場廣大和勞動力豐富。

    這兩條都以中國擁有世界上最大規模的人口為基礎。

    進入工業化中期以后,人口多帶來了經濟學上所說的“人口紅利”。

    除此之外,相對完整的工業體系,節儉、勤奮、守紀律等優良傳統,特別是穩定的政治社會環境,都是有利于發展的要素條件。

    國際上,具備上述某一兩種要素的經濟體較多,但同時具備這些要素的經濟體卻很少。

    一定意義上說,中國的要素組合是獨一無二的,因為中國擁有世界上最大規模的人口。

    第二,改革開放使上述要素組合轉化為現實的競爭優勢。

    傳統比較優勢理論不能解釋為什么要素稟賦接近的國家之間存在發展鴻溝。

    問題是僅僅擁有某些要素,并不必然具有競爭優勢。

    現實生活中有太多的資源豐裕地區“捧著金碗討飯吃”,資源貧乏地區增長成績斐然的事例。

    關鍵是要有將要素很好組合和利用起來的制度。

    從這個意義上說,中國的改革開放就是在創造這樣一種制度、一種體制和機制。

    開放的直接作用是促進要素流動,可以引入我們過去缺少的資金、技術、供應鏈、營銷渠道等要素,使要素組合更加多樣化和有效率。

    開放也是一種改革,在引入上述要素的同時,也引入了新的企業制度和管理模式。

    簡而言之,改革開放解決了兩個基本問題:

    一是促進要素流動,更大范圍乃至全球范圍的流動;

    二是改變了要素的組合和使用方式,效率大大提高了,其結果是要素組合的比較優勢轉為現實的競爭優勢。

    由于現階段中國的競爭優勢突出表現在勞動力等要素的低成本上,所以,我將這一階段的中國增長模式簡單地概括為“低成本競爭”模式。

    第三,由于存在著體制和效率上的“二元結構”,“低成本競爭”仍然不足以概括中國經濟的全貌。

    具有低成本優勢的主要是市場競爭充分的領域,非國有企業和改制成功的國有企業為主的領域;

    而在行政性壟斷嚴重的領域,國有企業集中而又未得到實質性改造的領域,低成本優勢并不明顯,甚至成為劣勢。

    舉個例子,我國某大型國有石化企業與國際某大型石化企業比較,我國企業人均工資水平比國際企業低很多,但由于我國用人比國際企業多許多倍,結果單位產值的工資成本我國企業比國際企業還要高。

    所以,當說到中國的“低成本競爭”優勢時,一定要清醒地認識到這只是經濟一些部分具有的特性,而在經濟的另一些部分,“粗放”、“低效”的問題不僅存在,而且相當突出。

    第四,隨著中國人均收入和要素成本的上升,低成本競爭優勢正在受到削弱,需要通過推動技術進步形成新的競爭優勢,促進競爭優勢的動態轉化。

    資源環境壓力增大、勞動力和土地等要素成本提高、被低估的要素價格的校正、國際貿易保護主義的增加等,都將對“低成本競爭優勢”形成挑戰。

    當然,中國的“低成本優勢”不可能在一個早上消失,但這種優勢被逐步削弱是大勢所趨。

    這一點在東南沿海地區已經明顯地表現出來,而且還會集中地表現在這一地區。

    比較優勢的轉換并非中國特有,只不過是曾經先在美歐、日本,后在韓國等地發生過的故事在中國的重演。

    迎接這一挑戰的選擇是培育以技術進步為基礎的新競爭優勢。

    技術進步,或用目前流行的表述就是自主創新。

    這并不是一個新問題,但其緊迫性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突出,因為它關系到在今后10年、20年中國經濟能否持續增長,能否持續保持競爭力。

    把以上幾條概括起來,對中國經濟增長模式可以作這樣的描述:

    獨特的要素組合加改革開放使中國的增長模式呈現出“低成本競爭”優勢,但這一優勢并不能概括中國經濟的全貌,而且正面臨著向以技術進步為基礎的新競爭優勢轉型的緊迫挑戰。

    (二)“新常態”符合經濟規律。

    第一,經濟增速回落很正常,符合經濟發展規律。

    我們能在11000美元的點上,是充分利用了工業化增長的潛力,某種意義上講實際上是成功者的標志。

    從國際經驗來看,今后幾年保持6%~7%的增長,在全世界也是排在前邊的。

    第二,我們增長的基數目前還在繼續擴大。

    2000年的時候增長一個百分點,大概是增加1000億人民幣,因為當時GDP總量是10萬億人民幣;

    最近國家統計局公布2014年經濟總量已經達到63.9萬億人民幣左右,這樣的水平上,如果增長一個百分點那就是6000億以上。

    本文系《二維碼:萬物的入口 ——互聯網+時代的營銷圣經》連載(14)

    待續……

    (參考文獻:《經濟增長新常態特征》,《中國改革》2014.1.劉世錦)

      關鍵詞:互聯網+ 營銷理念  來源:李克煙酒茶(微信公帳號)  佚名
      商業信息
      主站蜘蛛池模板: 龙江县| 彭州市| 海南省| 岑巩县| 利津县| 嘉义市| 石门县| 高雄县| 泸定县| 衡东县| 博客| 陇南市| 凤阳县| 班戈县| 渭源县| 绩溪县| 景泰县| 安徽省| 丘北县| 彭阳县| 河津市| 循化| 中超| 安远县| 东宁县| 滦南县| 罗平县| 普安县| 莆田市| 南皮县| 瓮安县| 太仆寺旗| 甘孜| 芜湖市| 西林县| 玉环县| 胶南市| 宜城市| 如东县| 盱眙县| 贵港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