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圈”是嫁接,而不是插花
目前,就目前酒業圈來看,敢于提“生態圈”并付之行動的,幾乎都是大商。不是“大商”帶頭,可能也難以撐得起場面。然而,就上述提及大商,其現實經營情況以及“生態圈”打造進程來看,似乎并沒顯出突飛猛進之勢:
1919半年報顯示:營收總額11.78億元,同比增長172.73%,凈利潤3362萬元,同比下降22.76%;“生態圈”進程:已構建云平臺,涵蓋購酒網、天生絕配、嘴上功夫、品牌商城、快喝、萬酒網、隔壁倉庫、精品商城等不同業務屬性的平臺模塊。階段特征:有明顯動作,但各模塊聯動不明顯,正向化反效應未體現。
酒仙網,上半年酒仙網營收12.07億,同比增長36.72%,虧損由去年同期的1.13億收窄到7155萬,收窄36.5%;“生態圈”進程:目前形成了線上零售B2C(酒仙網)、線上特賣B2B(酒仙團)、即時服務O2O(酒快到)以及品牌運營綜合服務四大業務板塊。除此之外,酒仙網還在產品定制研發方面突破創新,開發出“三人炫”系列、“國臺醬酒”、“智慧舍得”等億級酒品。階段特征:聚焦產業鏈,以定制整合上游資源,以股份制合作聯合終端店資源,進展可期。
網酒網,今年內尚有7500萬資金缺口;“生態圈”進程:主要依托樂視七大成熟的生態布局,打造一個集內容、產品、服務、平臺為一體的酒生活生態。階段特征:目前,因母體供血不足,遭遇資金瓶頸,進程有擱淺可能。
華澤用吳向東的話說:“正在以退為進”,陜西太白的水土不服,是否還會蔓延?“生態圈”進程:采取“B2B平臺+O2O平臺+購銷供應鏈平臺+資本平臺+社群分享平臺”的股權投資模式,將由全國5000名千萬級以上的酒商共同組成。據了解,目前全國已有近2000位酒業大咖加入酒業英雄聯盟。階段特征:千萬級資源型經銷商整合速度不慢,但以“去中心化”為核心的股權模式尚需時間磨合。
銀基,去年剛扭虧,今年又低頭:剛剛公布的半年報顯示,截止9月30日,銀基收益約3.925億港元,較去年減少約35.8%,毛利約7010萬港元,虧損1.306億港元。“生態圈”進程:5月底,銀基對外宣布正式啟動“品匯壹號·云合伙”項目,項目規劃建立覆蓋全國368個主要城市、1680個重點縣市、38萬家優質B端會員合伙體系,為超過1.38億的消費者提供服務,實現年交易額突破300億元。目前,在全國進行了80多場商業模式巡回發布,共計吸引了約5.3萬名商務端(B端)商家參與。階段特征:平臺打造投入力度大,整合資源迅速,但短期內成本提升,可能對平臺拓展速度帶來影響。
不難發現,就營業境況來看,1919算是不錯的了,盡管只有3000多萬,但至少還能盈利。而其他的,要么一直在虧損,要么正行走在虧損的路上。而就“生態圈”進程情況來看,快慢不一,有的已經落地并籠絡了不少合伙人加入,有的還在磨合與推進中。但可以肯定地說,沒有哪一家可以肯定地說自己的“生態圈”打造已步入正軌。
也因此,讓我不得不揣測,“生態圈”這一旗號,究竟是真為“合伙人”找賺錢的門路,還是讓更多的人進來,分擔壓力、風險?堪稱“帶頭大哥”的大商、超商尚且如此,其他打著“生態圈”概念的中小渠道商,又如何讓人信服?
與此同時,“帶頭大哥們”動輒以“整合資源,優勢互補”為由頭的不斷擴充,真的好么?什么金融投資、眾籌、信貸、其他產業……等等融合一起,煮成的看似好看、好吃的“一鍋粥”,真的有營養么?不敢斷言,畢竟“生態化反”的結果,可能是好的,也可能是壞的。而目前,樂視則用真實的案例,給大家敲了一記警鐘。也正是出于對“酒業生態圈”的顧慮和不確定性,目前各個酒業“生態圈”中,出現了不少,既在這個圈子當會員,又在那個圈子有股份的經銷商。不能怪他們腳踏幾條船,因為誰也說不清未來。
實際上,從上述各“生態圈”打造進程中不難看出,目前大多數依然停留在初級階段,其產業布局雜亂無章,主業優勢不明顯。在過去,這叫浮腫,現在卻叫生態;過去叫非相關多元化,現在叫生態化反。也因此,作為“生態圈”打造的倡導者們,必須警惕野蠻生長;而被“生態圈”網羅的渠道商們,則不要過分迷信“生態圈”能夠包治百病。在我看來,“生態圈”應該是能夠促進企業良性生長的“嫁接”,而不是用眾多漂亮“花束”,簡單捆綁起來的插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