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佳釀網 > 酒業研究 >

    李德美:關于葡萄酒在中國叫好不叫座的現象,何解?

    2015-10-13 13:38  中國酒業新聞  佳釀網  字號:【】【】【】  參與評論  閱讀:

    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葡萄酒產品及其文化在中國獲得廣泛傳播,葡萄酒成為中國居民生活中的一個重要話題。毋庸置疑,在各種媒介中被傳播的酒類產品中,葡萄酒占據了最大的比例,這與葡萄酒在酒類市場中所占的份額遠不相稱,形成了葡萄酒叫好不叫座的現象。

    換言之,“葡萄酒”作為一個名詞和產品被廣為談論的熱鬧背后,長久以來銷售量卻未有顯著提升,說明葡萄酒行業肯定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

    圖片:中國消費者在2014年Decanter醇鑒上海美酒相遇之旅

    從歷史和中國傳統飲食文化來看,中國可以不需要葡萄酒

    葡萄酒在中國產生之初就帶有“貴重”的符號,與葡萄酒在歐洲的大眾飲品形象不同。

    雖然中國釀造葡萄酒的歷史可以追溯到2100多年前,但是,本土葡萄酒的生產與消費在這兩千年多中并未得到充分發展。一方面是因為釀酒葡萄的種植受自然條件的制約:在中國,釀酒葡萄的種植只局限在干旱半干旱的西北部地區。因為釀酒葡萄栽培困難,由此產生的釀酒成本較大,葡萄酒在歷史上一直被視為貴重的消費品*。此外,這些葡萄種植的地區往往不是經濟文化中心,而葡萄酒不耐儲運的特性導致了難以由產地流通至消費地,因而制約了葡萄酒的生產規模。另一方面,在具有濃重農耕文化特色的中國傳統文化中,“米酒”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無論是中國東部西部,還是大江南北,都可以就地取材釀造米酒,用來豐富生活,這樣的傳統流傳至今。

    中國本土葡萄酒生產的歷史通常從1892年張裕葡萄酒公司的創建開始記起;而葡萄酒成為規模發展的產業,只能從1980年中法合營天津王朝葡萄釀酒公司的創建算起。中國本土葡萄酒對本地居民的影響力之小顯而易見。

    從歷史與飲食文化淵源來講,葡萄酒不是中國社會的必需品。現今中國居民主要消費的酒精飲料中,葡萄酒所占的地位——無論消費量還是消費金額——都是最小的(見下圖)。

    圖片:中國酒精飲料市場統計數據

    然而值得一提的是,葡萄酒在確保中國糧食供應安全的方面,能夠起到獨特的作用。

    二十世紀末期以來,隨著人口的持續增長與經濟的發展,居民物質生活水平不斷提升,社會消費的糧食越來越多,除了增加糧食供應以外,減少消耗糧食生產非直接食用的產品,也是解決糧食供應安全的有效途徑。

    與白酒、啤酒、黃酒相比,葡萄酒不直接消耗谷類,而且其生產原料——葡萄的種植,往往利用的是傳統農業不能利用的荒灘、戈壁,不與糧食作物搶占耕地。因此,從國家居民糧食供應安全的角度,葡萄酒也是需要鼓勵發展與消費的,從而降低由于酒類產品的消費而增加糧食供應的壓力。

    因此長遠地看,葡萄酒在中國的生產與消費,都應當具有很好的發展前景。

    與此同時,茶葉飲品在中國的廣泛消費,也使得中國居民已經具備了欣賞葡萄酒色、香、味等多變風味特點的能力。

    葡萄酒是一種農產品,種植原料與釀酒的過程,都明顯地受到地域條件的影響,葡萄酒產品也會因此而表現出相應的地域特色。葡萄酒的這一特性,完全可以被中國居民理解并接受:能夠區分并喜愛哈密瓜、萊陽梨等各種獨具特色的土特農產品的中國居民,還會不理解波爾多與勃艮第出產的葡萄美酒嗎?

      關鍵詞:葡萄酒 叫座 銷售量  來源:DECANTER 中國醇鑒  佚名
      (責任編輯:程亞利)
    • 上一篇:糖酒會的前世今生
    • 下一篇:銳澳增速放緩,寒冬引來大思考
    • 商業信息
      主站蜘蛛池模板: 岳阳县| 资兴市| 绥棱县| 平顺县| 山东省| 宁明县| 双流县| 黄大仙区| 永定县| 策勒县| 宁都县| 淳化县| 益阳市| 滨海县| 濮阳县| 基隆市| 富宁县| 五家渠市| 莱西市| 镇江市| 临泉县| 永康市| 交口县| 崇礼县| 温宿县| 米脂县| 鹤山市| 收藏| 湘阴县| 晋中市| 江都市| 周口市| 上虞市| 海丰县| 湘潭县| 沾化县| 忻州市| 福清市| 射阳县| 敦煌市| 法库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