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佳釀網 > 酒業研究 >

    消費者對葡萄酒價格沒概念?廠商知道他們的心理底價嗎?

    2015-08-04 11:11  中國酒業新聞  佳釀網  字號:【】【】【】  參與評論  閱讀:

    上月末,筆者參加了酒仙網CEO郝鴻峰親自主持的B2B市場財富巡回說明會。在聽完郝鴻峰和中釀酒團購總經理王文明先生的整場的推廣說明后,發現所舉案例無一葡萄酒產品。縱觀中國酒業市場近十年變化的風起云涌,“葡萄酒”,消費者俗稱的“紅酒”,無疑是市場消費增長最快的酒品。面對這樣一個酒品,為什么郝總和他的團隊沒有著重推廣呢?

    筆者認為,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葡萄酒作為一個舶來品,雖然在中國有十年多的發展,但產品依然缺乏其在消費者心目中的“標底”,通俗來說,就是消費者則對葡萄酒品類、品牌有明確的心理底價。

    葡萄酒有兩種屬性,一種是具有典型地域性和農產品特性的,個性化產品;一種是具有工業化特點的,大眾化快銷品。這兩種特性,在推廣中,經常是相互沖突的和難以統一的。要在這兩者間,建立起所謂的“標底”,幾乎看似不可能。就像若干年前洋快餐和中餐之爭。但若干年后,這種爭論已毫無意義,今天中式快餐已大有打敗洋快餐之勢,并大量蠶食傳統中餐的市場份額。其核心原因就是中式快餐已形成它們在消費者心目中的標底,以及其附加的品牌,只有這樣才能在今天互聯網時代越來越快的消費節奏中,大行其道。

    消費標底通常是由兩方面構成,一是產品本身的質量標準和對應的價格;二是消費者對質量和價格標準的接受度。兩者缺一不可,且互為因果。中國的白酒市場,經過數年開發,這方面的成功案例,舉不勝舉。而葡萄酒,特別是進口葡萄酒,則剛剛開始。美國是世界上商業最發達的國家,“黃尾袋鼠”成為澳洲在美國的第一品牌就是一個消費標底建立的過程,但“黃尾袋鼠”能否成為中國的第一澳洲品牌,顯然是未必。

    在葡萄酒早期市場開發中,消費者大多進行的是嘗試性消費。經過若干年后,這種嘗試性消費,在消費者心目中,已逐漸形成自己的標底。這和我們廣大的從業者,若干年來孜孜不倦的努力是分不開的。喝什么口味的酒,喝什么質量的酒和喝多少錢的酒,消費者已逐漸有了自己的標準。這個本身就是消費與市場推廣互動的結果。但目前的這種互動還僅存在于點對點的互動,還沒有規模化和品牌化,葡萄酒的消費價格還不能大幅度下降,中間流通成本依然過高。

    確定葡萄酒的消費標底的決定權一定是在消費者手中。尊重消費者的選擇權,尊重消費者的消費習慣,生產出高性價比的產品,制定出合理的銷售價格,選擇有效的銷售渠道,是產品推廣的基本法則。只有葡萄酒生產者和推廣者所推出的產品及價格,符合消費者心目中葡萄酒的消費標底,并能通過高效,便捷的渠道獲得,葡萄酒銷售的春天就能到來,而這一天可以說是指日可待!

      關鍵詞:葡萄酒 價格 消費者  來源:葡萄酒商業觀察  聞東
      (責任編輯:程亞利)
    • 上一篇:葡萄酒標簽的發展趨勢
    • 下一篇:誰將“勾兌酒”妖魔化?
    • 商業信息
      主站蜘蛛池模板: 德令哈市| 论坛| 仲巴县| 琼中| 苍山县| 西畴县| 侯马市| 丰城市| 德格县| 临邑县| 瑞昌市| 饶阳县| 楚雄市| 石屏县| 香格里拉县| 夏河县| 龙井市| 西贡区| 临清市| 天祝| 云林县| 闻喜县| 信丰县| 万荣县| 皮山县| 周宁县| 临高县| 仙桃市| 太和县| 华池县| 大竹县| 保定市| 廉江市| 集安市| 分宜县| 南阳市| 静乐县| 阿城市| 白山市| 石泉县| 仁怀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