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佳釀網 > 酒業研究 >

    新常態、新變化背景下 白酒消費市場的幾點思考

    2017-07-11 14:54  中國酒業新聞  佳釀網  字號:【】【】【】  參與評論  閱讀:

    隨著國家實行限制“三公消費“以后,我國的高端白酒迅速進入了“產業調整升級”的新常態。

    新常態環境下,我國白酒消費市場悄然發生了變遷。如何在新常態下把握機遇,提升白酒的競爭能力,是白酒企業所關心的問題。筆者總結了新常態下白酒消費者市場變遷的幾點思考,希望能對我國的白酒企業發展提供建議與參考。

    白酒行業進入新常態

    在2014年的APEC會議期間,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中國經濟呈現出新常態發展的趨勢:速度——從高速增長轉為中高速增長;結構——經濟結構不斷優化升級;動力——從要素驅動、投資驅動轉向創新驅動。中國經濟正從高速增長轉向中高速增長,經濟發展方式正從規模速度型粗放增長轉向質量效率型集約增長。在此背景下,中國的釀酒行業也勢必會受到影響,逐漸進入了調整期,其發展從爆發式增長進入一種新常態。

    中國白酒的新常態就是從“黃金十年‘量價齊升’高速增長時代”走向“結構調整持續創新緩慢增長”。面對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我國白酒市場發生了變遷,以往的市場定位已經不能滿足白酒企業的發展。

    新常態化下白酒消費者市場變遷

    原有消費群體老齡化

    如今,50后、60后、70后的白酒消費熱情較高,消費量也較大,在白酒消費者群體中占了很大的份額。然而,隨著他們年齡的增長,無論酒企怎么努力,他們的消費總量也會逐漸下降。白酒消費群體老齡化,而年輕的消費者還很難被吸引,這是目前白酒消費呈現的無法回避的問題。

    年輕消費者多屬被動消費

    第一,飲酒習慣不適應。目前,從飲酒習慣來看,白酒仍然不太符合年輕消費者的口感喜好。50后、60后、70后是白酒忠實的消費群體,主要是因為他們從小沒有飲用其他酒水和飲料產品的習慣,所以自然而然形成了白酒飲用的口感習慣。然而以80后、90后人群為主的年輕消費者,一直有飲用各類飲品的習慣。相較于白酒,很多年輕消費者更容易接受啤酒、紅酒的口感。他們更多喜歡偏甜一點的酒類。由于飲食習慣的不同,他們不像中年消費者那樣習慣口感濃烈的白酒。尤其是90后人群,在沒有外界推動力的情況下,一般不會主動選擇喝白酒,他們大多屬于被動消費白酒。

    第二,文化定位很難吸引年輕消費者。中國白酒除了物性定義外,還有理性定義,即白酒是精神、文化和物質的嗜好性產品。白酒所蘊含的文化屬性,是避免產品同質化,提高產品忠誠度和產品附加值的基礎。然而當下,葡萄酒、威士忌、白蘭地、伏特加、啤酒等或傳遞著優雅與浪漫,或尊貴與顯赫,或激情與時尚,或年輕與活力,這些都被消費者普遍接受,不僅僅限于年輕人,人們為這些酒類產品中各品牌的歷史深深吸引并津津樂道。而蘊含中國傳統文化的白酒,卻被貼上了古板、守舊、過時等負面的標簽,其所蘊含的豪情、壯志、高雅等正面的概念卻被忽視。傳統的白酒文化定位很難吸引年輕消費者,白酒企業如何通過加大酒文化開發和培育力度,針對新的文化受眾,營造文化酒的新形象,獲得消費者的情感認同,形成對其產品的品牌忠誠,以文化帶動市場,是白酒企業面臨的新挑戰。

    高端白酒整體需求萎縮

    2012年,中央“八項規定”的出臺使國內白酒行業的外部市場環境發生了重大轉變,尤其是高端白酒。大量名優酒企生產的高端白酒出現了嚴重滯銷,白酒企業面臨較大的經營壓力。在國家抑制“三公消費”的新常態下,2015年下半年前,去產量、去庫存等壓力使得大部分高端白酒大幅降價。雖然隨著庫存逐漸被消化完以及民間消費的激發,高端白酒逐漸走向穩健的發展,但目前高端白酒整體需求仍處于萎縮狀態。

    關鍵詞:消費升級 轉型  來源:中國酒業雜志  汪文忠
    (責任編輯:程亞利)
  1. 上一篇:“酒二代”的困境與出路
  2. 下一篇:中小企業轉型的四大模式
  3. 商業信息
    主站蜘蛛池模板: 米泉市| 普陀区| 五华县| 望城县| 和顺县| 瑞金市| 扶风县| 成安县| 于田县| 蓝田县| 林芝县| 南川市| 西和县| 浏阳市| 宜兰县| 惠水县| 上蔡县| 通化县| 兴山县| 准格尔旗| 阳东县| 依兰县| 成武县| 灌阳县| 霍林郭勒市| 乌拉特前旗| 格尔木市| 磐安县| 久治县| 万山特区| 张家口市| 平塘县| 故城县| 宜春市| 桃园市| 准格尔旗| 余姚市| 定陶县| 营山县| 郸城县| 城口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