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茅臺營收和凈利潤分別同比增長49.81%和61.97%,實現跨越式增長。茅臺凈利潤以270.79億元排在已經發布2017年年報的2905家公司的第18位,公司市值排在A股第七位。貴州茅臺在資本市場上完美的K線圖被外界認為是“茅臺現象”。
事實上,縱觀茅臺近20年的發展,公司的造血能力為股東們帶來了豐厚的財富。統計顯示,從2001年上市以來,貴州茅臺17年來累計實現凈利1326.28千億元,累計分紅已經超過436.49億元(未統計2017年擬分配的138.17億元)。
有著“中國的巴菲特”、“茅臺鐵粉”之稱的深圳東方港灣投資董事長但斌將茅臺比喻為“液體黃金”,“文化很難改變,只要中國白酒文化沒有變,茅臺就像液體黃金一樣。水和糧食釀造,毛利率90%-92%,凈利率50%。茅臺就是一家液體金山,金山還有被挖空的一天,但茅臺只要赤水河流淌,當地糯米高粱還在生長,白酒文化沒有變化,它就會持續一千年。”
但斌給了茅臺持續一千年的時間表,事實上,7.8平方公里的原產地保護區賦予了茅臺獨一無二的“稀缺”品牌。在消費升級的推動下,伴隨著中產的崛起,茅臺酒一瓶難求在短期內或將繼續,只要“稀缺”這條護城河不枯竭,茅臺酒將會繼續引領行業發展。但在筆者看來,當新生事物“抖音”、“快手”等在改變人們的精神娛樂時,茅臺在營銷方面是否也應該有側重點,除了繼續關注中產人群的同時,也不要忽略新生代的崛起。另外,茅臺一瓶難求的背后,市場上的茅臺并未全部變成空瓶,囤貨、炒作現象仍存在,雖然茅臺也在進行渠道變革,試圖將銷售通過茅臺云商來完成,初衷雖好,但困難和挑戰依然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