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佳釀網 > 酒業評論 >

    白酒要警惕價格、盈利、統計三大幻覺

    2018-08-20 09:58  中國酒業新聞  佳釀網  字號:【】【】【】  參與評論  閱讀:

    8月13日,《人民日報》以《實體經濟越來越結實》為題發文指出,我國工業增加值保持在較高增速,企業利潤高速增長,工業企業經營效益提高,經濟運行環境日趨優化,新動能日趨增強,創業創新均煥發新的生機。

    8月14日,國家統計局發布了1-7月社會消費品零售最新數據。數據顯示,7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8.8%,其中,煙酒類的絕對量達282億元,同比增長6.3%,1-7月的絕對量達2215 億元,同比增長8.6%,增速均高于限額以上單位商品零售平均增速。

    而近期陸續公布的酒企半年報顯示,1-6月多數酒企營收和凈利潤呈現雙增趨勢,整體經濟運行繼續保持在合理區間,延續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穩中向好的態勢。

    兩相吻合之下,再輔以同期公布的食品及酒飲料精制茶制造業、紡織服裝服飾業等行業PMI持續位于53.0%及以上,保持了較快擴張的數據,越來越多的行業人士看好白酒未來走勢。這從7月至今已有多家酒企宣布提升出廠價和宣布開展新一輪“控貨”就可見一斑。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

    但是,金融市場的持續波動似乎與上述判斷相悖。8月15日,創指大跌近3%滬指跌1.71% ,領跌的正是白酒股,個別“偏白酒基金”收益甚至已變負。從市場有效性的角度出發,資本市場的表現更為真實地反映了酒企經濟運行中的困難和面臨的潛在風險。



    (▲數據來源:東方財富Choice數據)

    那么白酒行業究竟面臨哪些風險呢?

    ( ▲“三大幻覺”下的供需失衡)

    首先,白酒行業要警惕價格幻覺。

    價格是反映市場供求關系的“晴雨表”。

    (▲供給側改革前PPI連續54個月“通縮”)

    從需求端看,今年1-7月數據疲態盡顯。社會消費增速超預期下滑,累計同比增速下滑至9.3%;投資增速逐步下降,累計同比增速降至5.5%,為2000年以來最低水平。與終端需求疲弱相應,CPI指數表現溫和。但前瞻產業研究院最新發布的報告顯示,2018年第二季度,白酒產銷率為103.00%,較2017年的97.8%明顯回升,此數據表明白酒消費上升較快,需求端比較扎實,遠超社會消費整體水平。

    從供應端看,中國輕工業網近期公布的今年1~6月行業數據,全國白酒制造主營業務收入2865 .2億元,同比增長15.82%。

    供給壓縮帶來的價格上升可增加企業的盈利。深度調整期以來,行業產能受到壓縮的同時,幸存下來的龍頭企業分享了大部分價格上漲帶來的好處。

    雖然還有五家白酒上市公司半年報或業績預告還未發布,但是從已經半年報看,產品調價以及銷量增長是酒企業績增長的兩大因素。

    從7月開始至今,有洋河、伊力特、酒鬼酒、口子窖、習酒等多家企業宣布提高出廠價。伴隨漲價的還有“控貨”。7月9日,瀘州老窖下發了停止接收國窖1573訂單及暫停國窖1573貨物供應的通知。而在此數天前,五糧液宣布暫緩接受500mL裝52度新品五糧液酒訂單。無論是提高出廠價還是以“控貨”手段“控價”,實際上反應其對第三季度白酒價格的期待。

    對酒企而言,此輪白酒漲價潮的背后,不排除酒企為了業績而做出,當然也是不想與同梯隊酒企距離拉的太大的無奈之舉。

    其次,白酒企業要警惕“盈利幻覺”。

    2017年以來的企業利潤高增長可能也是一種“幻覺”:表現為價格結構性扭曲(PPI與CPI缺口)之下,名優酒企和中小酒企的盈利出現分化。

    (▲供改行業銷售利潤率持續改善)

    今年1-5月,釀酒行業累計銷售收入為2410.57億元,同比增長16.04%;累計利潤總額為498.04億元,同比增長33.56%,與2017年全年的利潤增長速度基本相同,利潤增長率主要集中在名酒企業。

    另一組數據, 截至今年5月,全國白酒制造企業共有1450家,比去年年底統計的1593家減少了143家企業。值得注意的是,雖然總企業數減少,但虧損企業數量卻比去年年底增多。1-5月數據顯示,虧損企業數為167家,累計虧損5.16億元,虧損額同比增長14.62%。

    供給側改革帶來的價格沖擊改善了部分名優酒企的盈利能力,但很大程度上是以抬高其他中小酒企的成本為代價。這種價格結構性扭曲導致了名優酒企對中小酒企利潤的侵蝕,使得兩者盈利出現分化。

    再次,白酒企業要警惕統計幻覺。

    招商銀行首席經濟學家丁安華指出,2017年以來企業利潤總額保持高速增長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幸存者偏差”所產生的“統計幻覺”。

    (▲收入可比口徑增速與計算增速背離)

    “幸存者偏差”是指,只關注了經過某種篩選后的結果,很有可能產生認知偏差或者邏輯謬誤。例如,某一事件之前的企業數量為100家,每家產出為1元,合計總產出100元;事件之后幸存90家企業,總產出為96元,總產出事實上縮減了4元,但在可比的統計口徑下(統計樣本中剔除被淘汰的企業)。總產出反而增長了6.7%(96/90-1)。如果簡單從數字上觀察,我們將得出與事實完全相反的結論!

    一個典型的證據是,2017年以來統計局公布的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生產數據,例如工業企業利潤和主營業務收入,與依據其公布的利潤和收入的絕對數計算的同比增速之間存在明顯的裂口,背離逐漸加大。國家統計局每年定期對規模以上(主營業務收入 2,000萬元及以上)工業企業的樣本進行調整,因此部分因供給側改革和環保限產導致規模縮減、或是退出生產的企業將不再納入統計局的計算樣本。2016年初至2018年中,供改行業企業單位數減少超過1.1萬家,縮減幅度達11.1%。其中鋼鐵、煤炭企業數量縮減的幅度分別超過50%、30%。而在此期間,非供改行業企業單位數上升了約1,500家,升幅約為0.5%。

    簡而言之,在供給側改革淘汰部分落后產能之后,幸存下來的企業由于承接了原屬于被淘汰企業的訂單,可比口徑下產出數據明顯好轉,這也使得工業統計數據“看起來很美”。比如,今年中報,老白干凈利潤增長208.01%,就是豐聯酒業進行合并報表所致。

    (▲居民收入增長變緩,消費增長空間有限)

    (▲PMI連續兩個月下降,生產已有向需求收斂跡象)

      關鍵詞:大數據 轉型  來源:糖酒快訊  劉彬
      (責任編輯:程亞利)
    • 上一篇:白酒“美顏”莫忘了“精神”
    • 下一篇:品牌不是口號而是行動
    • 商業信息
      主站蜘蛛池模板: 封开县| 房产| 扎囊县| 普洱| 池州市| 泾川县| 奎屯市| 建湖县| 长垣县| 梁山县| 望都县| 常山县| 射阳县| 阳原县| 蒙山县| 南平市| 富源县| 肇州县| 汾阳市| 阿拉善右旗| 益阳市| 黔江区| 同德县| 迁安市| 乌拉特后旗| 泸定县| 永兴县| 大英县| 洞头县| 景东| 永兴县| 特克斯县| 巩义市| 晋中市| 体育| 吉林市| 阜康市| 甘泉县| 喀什市| 宜川县| 射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