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佳釀網 > 酒業評論 >

    國產啤酒要站上消費升級風口

    2020-07-31 10:37  中國酒業新聞  佳釀網  字號:【】【】【】  參與評論  閱讀:

    分析中國啤酒行業的特點,要從啤酒本身的產品特性說起。不像白酒“越藏越香”,啤酒對保鮮的要求很高,瓶裝啤酒保質期往往只有6個月,罐裝也只有1年左右。同時,由于酒瓶重,運輸成本高,導致啤酒不宜長途運輸。這些特性共同決定了:啤酒市場存在銷售半徑。

    于是,早年間中國市場出現“一城一啤”的局面:北京五星、上海力波、天津長城、重慶山城、廣東珠江……全國各地甚至縣里都有自己的啤酒廠。這種情況下,啤酒企業想發展壯大、擴大銷售半徑,最直接的辦法就是并購當地啤酒品牌。因此,改革開放后中國啤酒市場的發展史,某種程度上就是一部群雄逐鹿、“大魚吃小魚”的兼并史。

    最終,歷經多年擴張和重組,中國啤酒市場集中度大幅提高,形成“五霸”格局:招商證券數據顯示,2019年,華潤啤酒、青島啤酒、百威亞太、燕京啤酒、嘉士伯五大啤酒廠商占據了中國啤酒市場73.5%的份額。

    在急速的市場擴張中,“價格戰”是企業最重要的武器之一。華潤、青島、燕京也正是靠著“以價換量”,迅速成長為國內啤酒三巨頭。不過,這也帶來中國啤酒市場的另一種縱向格局:本土啤酒集中在低端市場,中高端則被外資品牌占據。比如,百威雖然在整體啤酒市場中占有率為16.3%,卻占據了高端啤酒市場的45%;相反,華潤盡管整體市場份額達到25.2%,但其高端市場份額僅有15%。

    這種“外高中低”的格局,在市場處于“跑馬圈地”的增量階段時,弊端尚不明顯。然而隨著市場格局趨于穩定、競爭進入存量搏殺階段,本土酒廠們的壓力突然大了起來。長期“以價換份額”的策略,使得本土啤酒噸價明顯低于外資品牌。2019年,中國啤酒企業的平均毛利為38.18%,而百威、喜力、嘉士伯則分別為61.09%、50.27%、49.53%——大家越來越拼命,錢卻越來越難掙。

    這種背景下,向中高端市場進發,成為中國啤酒廠商必須作出的戰略抉擇。而這一次,中國啤酒廠商也確實乘上了“東風”,因為國內消費者的需求也悄然迎來了快速升級。

    啤酒的消費主力是年輕人。“90后”“00后”逐漸成長,這一代消費群體的啤酒文化也出現了改變。“對著大綠棒子猛吹”逐漸被“少喝酒,喝好酒”所替代,工業流水線生產的大眾啤酒逐漸被口感更為豐富的各種精釀所替代。對于中國啤酒廠商來說,如果能把握住中國新興消費群體旺盛的消費升級需要,開發出比外資品牌更適合國人口感的中高端產品,將很有可能實現“彎道超車”。

    如果說,過去中國啤酒行業拼的是渠道和產能,那么未來的競爭將回歸產品本身。本土企業要思考的是,當中國人均GDP突破1萬美元后,我們能為消費者提供怎樣的產品?

      關鍵詞:國產啤酒 產業升級  來源:人民網  佚名
      商業信息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五指山市| 吴桥县| 阜南县| 丹江口市| 石家庄市| 五寨县| 平陆县| 紫云| 海伦市| 紫金县| 新绛县| 大方县| 连州市| 贞丰县| 延吉市| 屏南县| 康马县| 驻马店市| 探索| 嘉定区| 叶城县| 武川县| 韶山市| 花莲市| 灌云县| 奉贤区| 八宿县| 砚山县| 莱西市| 桐柏县| 革吉县| 都江堰市| 杂多县| 城步| 奉化市| 景泰县| 孝义市| 瑞昌市| 土默特右旗| 宣恩县| 平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