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佳釀網 > 酒業評論 >

    大道無形之白酒文化價值體現

    2018-07-26 16:55  中國酒業新聞  佳釀網  字號:【】【】【】  參與評論  閱讀:

    文化是白酒品牌極為重要的內在驅動力,“貪杯之人”除了對酒的口感的追求,更是對其品牌所承載的文化價值的心理追求和個人情感的釋放。中國白酒文化歷史悠久,意義豐富,涉及面極廣,自古從政治、經濟、軍事、外交、文學,到平常百姓的日常生活,無不與酒有關。白酒,清如水而烈如火,恰如其分的詮釋了中華民族崇尚和諧又剛烈不屈的民族精神。

    就酒與傳統文化的關系而言,中國的酒文化歸宗于“天人合一”的觀念。崇尚和諧、“天人合一”是傳統文化中的重要維度, “天”在古代意指“自然之神”,即自然的化身,中國人以農耕文明為根,認為人與自然消長相互,生生不息,儒家講求和而不同,道家講求“大道無形”都是尊重差異,崇尚和諧精神的不同體現,這與西方二元對立的理性思維截然不同。

    (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本站)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中國人相信水能夠凈化人的品性,這一點就仿佛水對酒的塑造。白酒,具有水的形態,火的性格,長江及其茂盛的上流水系成就了西南地區發達的酒業,上佳的水源灌溉出最優質的五谷,五谷再經過蒸煮,制成酒曲,溫潤的氣候環境引導酒曲中的微生物走上發酵的正軌,最后在陳年老窖中,經歷數月的靜靜發酵,深入轉化,釀成清如水而又烈如火的獨特滋味。古人將這種化學反應看作是人與自然的一次通力合作,消除了“天”與“人”的冷峻對立,于是酒又被視作與“天”溝通的媒介質。因此,古時祭祀“天”的時候,酒是不可或缺的物品。

    此外,“天人合一”更深刻的體現在人飲酒后的生理反應,進而產生的從日常生活中解脫,達到人與自然和諧相生的超然感受,這恰是藝術所追求的最高境界,即一種精神的解放和超越,藝術家往往通過飲酒而獲得極大的精神自由,從而獲得創作靈感,留下傳世的佳作。林語堂在《酒令》一文中也曾經細致的描述過醉后的精神世界:“一個人在半醉之時一種洋洋得意的感覺,一種排除一切障礙力量的自信心,一種加強的銳感和一種好像介于現實和幻想之間的創作思想力,好似都已被提升到更高的行列。”從文學、音樂甚至書法,都與酒有著不解之緣,譬如中國的詩歌與酒便有著極為密切的關系,可以說沒有酒,就沒有中國的詩魂,李白月下獨酌借酒抒懷,蘇子中秋歡飲達旦吟嬋娟,而陸游的《紅樓吹笛飲酒大醉中作》“一飲五百年,一醉三千秋。卻駕白鳳駢斑虬,下與麻姑戲玄州,錦江吹笛余一念,再過劍南應小留”更是極致的渲染出醉后“天人合一”的幻覺世界。

    當然,中國的酒文化絕不是一味的狂飲,它有多重的維度與內涵,它既有烈火般的炙熱,也有清泉般的寧靜,內斂而含蓄,這主要體現在酒與儒家精神的關系上,孔子好酒,但講求“唯酒無量,不及亂”,“克己復禮”的儒家智慧一直融于傳統的酒文化,酒是古代禮儀中是大禮,是規定社會秩序的重要方式,對飲酒時位置怎么擺,座次怎么排,什么身份用什么酒器,誰先飲,誰后飲,甚至飲幾杯都有著嚴格的規范,要求不能飲酒亂性、犯上作亂。中國人在酒宴間還展示著獨特的東方智慧,“一杯泯恩仇”是為“仁”;“溫酒斬華雄”是為“義”;“杯酒釋兵權”是為智;建交立約以酒定盟,是為“信”。

    白酒于民間生活便更富煙火氣了,幾乎是“無酒不成席,無酒不成歡,無酒不成禮”,辭舊迎新,婚喪嫁娶,擇業升遷,祭祀祖先都離不開白酒,可以說白酒已經成為國人親情、友情、愛情、工作等多重感情交流的重要媒介之一。

    一杯上好的白酒,綿長厚重,又不失清冽,中國人在這種飲品中品味出時間的味道;品味出“柔”與“剛”兩種境界;品味出和而不同的人生智慧。

      關鍵詞:酒文化 轉型  來源:酌酒叁悟  牟小燕
      商業信息
      主站蜘蛛池模板: 老河口市| 天津市| 宾川县| 萨嘎县| 来宾市| 岑溪市| 酒泉市| 仲巴县| 永顺县| 教育| 富源县| 河曲县| 汕尾市| SHOW| 青川县| 临江市| 红河县| 明水县| 太保市| 盖州市| 丰城市| 宿州市| 铁岭市| 罗江县| 弋阳县| 泸溪县| 汾阳市| 永平县| 大冶市| 区。| 巢湖市| 江口县| 泰宁县| 玉树县| 灌南县| 肇源县| 靖远县| 肥乡县| 西藏| 南京市| 松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