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佳釀網 > 酒業評論 >

    區域名酒應尋求價格與品質的平衡點

    2019-07-09 07:51  中國酒業新聞  佳釀網  字號:【】【】【】  參與評論  閱讀:

    2007年5月21日,《華夏酒報》刊發了《商務部暫停酒類商品評定》的報道。

    2006年9月28日和10月18日,商務部先后發出《商務部關于開展中國暢銷名酒評定活動的通知》和《商務部辦公廳關于開展中國暢銷名酒評定活動的補充通知》2個重要通知,在全國開展“中國暢銷名酒”評定活動。然而,寶豐酒業的一紙訴狀為名酒評選畫上了一個不怎么完整的句號。這一事件卻成為中國酒業新格局的開端。

    (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本站)

    名酒稱號曾是銷售保證

    名酒的稱號到底有多重要,在信息交換并不發達的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就是銷量的保證。貼上名酒的標簽,廣告費都能省上不少。這曾是中國消費者最信任的榜單,也是酒廠最好的廣告。沒有企業愿意失去這一光環。這也是寶豐酒業起訴商務部的最核心問題,曾經位列國家名酒的寶豐如果不在名酒之列意味著在消費者眼里寶豐的酒不如從前了。這對于當時的寶豐而言無疑是背水一戰,那么一紙訴狀也變得可以理解。名酒的稱號對于消費者而言是最重要的品質保證,這意味著品牌方和產品得到了國內權威機構的認可。

    當時,中國法院網也對這一事件提出了質疑:商務部恐怕得有個明確的交代才行。畢竟,“中國名酒”這塊牌子既涉及酒類產品的美譽度,同時也關乎公眾對國產佳釀的消費選擇。

    這也從另一個側面看出,中國酒水市場的發展多少有些不夠健康,但這也是最后一次關于名酒的評選,此后,“名酒”的稱號被徹底地交給了市場。消費者每買一瓶白酒,就為這個稱號投上一票,這也是新時代名酒非常重要的發展方式。

    2006年以后,名酒就再也沒有評選過了。隨著大眾媒體的不斷發展,不在曾經的中國名酒之列的酒水品牌也漸漸走進了大眾視野,紅星、牛欄山、老白干、老村長、景芝等品牌因其卓越的性價比成為大眾消費者心中有著極為獨特地位的“名酒”。

    渠道、品牌雙驅動

    名酒沒有了,但是消費者手里的購物決策權卻創造了更多名酒。2004年開始,很多地產酒也迎來了自己的春天。打廣告、做渠道,他們終究在名酒實現全渠道掌控之前,跑贏了時間。以華北地產酒為例,其中,崛起之勢最猛的還應該說是牛欄山。

    2005年開始,牛欄山就進軍餐飲渠道了,用如今的說法就是讓消費者看得到,并接入了消費者最重要的飲用場景——吃飯,這一年牛欄山進入了300多家店鋪。到2007年的時候,這個數字多了一個0,變成了3000多家。但這一渠道并未持續太久,2010年甚至更早,餐飲終端成為中國酒業的必爭之地,諸侯混戰的結果導致了掌握終端資源成本急劇增加,這部分成本也在逐步轉嫁到消費者身上,越來越多的消費者不愿意在用餐的餐廳選購酒水。

    而老白干在2007年開始有一個基本的發展方向。2007年以前,老白干只在衡水有點知名度,同在河北的石家莊、保定等地幾乎無人知曉,所以,老白干制定了“穩住衡水、立足河北”的發展策略。這個目標直到2010年才改成“河北全面王,全國點狀擴張”。可以說是步步為營,其中的艱辛也可以預見,在這個過程里,拒絕過老白干的經銷商不在少數。

    聚焦品牌、聚焦渠道都是地域白酒的出路。在那個信息和物流發展都不快,互聯網還處于單向信息交流的時代,地產酒抓緊時間茁壯成長,成為全國性的大眾名酒。

    地產酒的發展優勢與劣勢

    地產酒的優勢在這個時候被明確了:

    首先,酒廠與當地經銷商的關系足夠緊密,在很多地域市場人際關系網絡十分緊密,有一種說法是“認識6個人,經過不停的周轉,就能找到你想認識的人”,在區域市場里根本沒有這么復雜,也許認識兩個就足夠了,這就是地產酒實現區域市場銷售的便利性。

    其次,地產酒在當地的知名度足夠高,不少地產酒都曾是生產地的代名詞。跟街坊鄰里喝一種酒,更有話聊,也更符合消費者從小到大的飲用習慣。值得注意的是,早就有相關研究表明,味蕾是讓人最記憶深刻的感官,記憶和社交功能都為消費者提供了重要的購買理由支持。

    再次,無論是八大名酒還是十七大名酒,售價都是非常重要的問題,在當時銷售和運輸的成本仍然非常高,便宜的地產酒自然就成為消費者的首選。看得到又買得到,關鍵在于還很便宜,在消費還沒有升級的2000年初,性價比無疑是最重要的選購理由。

    最后,當時名酒的銷售網絡和渠道遠沒有現在發達,電商還僅僅處于萌芽期,幾乎可以忽略不計,這也為地產酒的發展留足了空間。

    消費分級下的消費者需求

    從2002年到2011年的十年間,可以說是中國酒業的黃金十年,中國名酒在這一時間段崛起,掩蓋了不少地產酒的光芒,而崛起的地產酒中,幾乎都處于中低價位段,不難窺見消費者對白酒需求的多元化以及消費過程中的分級現象。三四線市場,很多地區還飲用散裝酒,這也是牛欄山和老白干等以光瓶酒為主的酒企崛起的原因。

    地產酒的崛起,從本質上來看無疑是順應了中國消費者消費需求進一步細分的趨勢,在價格和品質中間尋找到了一個重要的平衡點。

    當名酒失去了重新評選的可能,對其他酒企而言是機遇,打破了原有的名酒格局,給了地區酒企一種可能。

    盡管30年沒有進行再次評選,名酒的名頭仍在。什么是名酒呢?是銷售額還是廣告,又或者說是記憶里那個偶爾閃出的名字呢?似乎誰也說不好。但新的時代又會催生出不同的需求,倒逼酒企進行改革。無論時代怎么變,品質和服務都是新時代的名酒最核心的競爭力。只有被消費者喜歡的酒,才是名酒。

      關鍵詞:區域酒企 轉型  來源:華夏酒報  李冰玉
      商業信息
      主站蜘蛛池模板: 浮梁县| 石首市| 天祝| 建昌县| 周宁县| 栾川县| 南投县| 儋州市| 高唐县| 台北市| 沙河市| 东山县| 浮山县| 昭通市| 旺苍县| 平南县| 宁化县| 赣榆县| 六盘水市| 商水县| 岳西县| 陆良县| 深水埗区| 乐东| 岚皋县| 柳林县| 女性| 广宗县| 淮安市| 新和县| 两当县| 石台县| 兖州市| 淮北市| 大田县| 西宁市| 红原县| 牙克石市| 什邡市| 米易县| 焉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