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佳釀網 > 酒業評論 >

    白酒國際化為時尚早

    2018-06-20 11:00  中國酒業新聞  佳釀網  字號:【】【】【】  參與評論  閱讀:

    隨著中國白酒品質不斷發展,深耕國內市場已經不能滿足酒企的需求,在產品和渠道創新的基礎上,白酒企業開始謀劃海外淘金。在瀘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劉淼看來,盡管中國白酒未來一定能夠走向世界,但業界在時間上不要有過高的期望值,這將是一個漫長且艱難的過程。無論是國際認知度低,還是當前國內市場仍處于整合階段的現狀,都決定了中國白酒的國際化之路困難重重。


    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本站

    處于初級階段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17年全國規模以上白酒企業完成釀酒總產量1358.36萬千升,同比增長3.23%。累計完成銷售收入6125.74億元,與上年同期相比增長10.07%;累計實現利潤總額797.15億元,與上年同期相比增長9.24%。

    中國白酒在產能上的巨大發展,對應的是中國經濟體量的快速增長。劉淼表示,目前中國的經濟規模已經達到全球第二,并且通過“一帶一路”等“走出去”策略,顯示出中國對外開放的程度在進一步加大,因此可以說,目前是中國白酒走向世界的好時期。“但需要指出的是,盡管中國白酒現在已經吹響了國際化的號角,但這條路還很漫長,需要幾代人的努力才可以形成。”

    事實上,中國白酒在國內具有強大的號召力,并且作為世界最主要的烈酒種類之一。從國際知名度以及國際化程度上來看,相較白蘭地、伏特加、朗姆酒等主流品類,中國白酒的國際化程度處于較低水平。劉淼看來,中國白酒的國際化目前仍處于初級階段,并且對于瀘州老窖而言,當前在國內市場的份額仍有待提升并且有空間進行提升,因此瀘州老窖目前肯定是國內市場全力而為,國際市場盡力而為的。畢竟在國內市場還有待開拓的情況下,去探索一個未知的市場,難度可想而知。

    認知度是難點

    中國白酒的國際化之所以處于初級階段,劉淼指出,首先需要看到的是中國文化在歐美國家仍不被了解。不管是到美國還是歐洲時都不難發現,歐美國家民眾對于中國的了解程度很小,更多是通過一些官方的媒介來進行了解,甚至認為中國還是一個比較保守的國度。而中國白酒與中國的傳統文化是一脈相承的,與中國的飲食文化聯系緊密,歐美民眾對中國文化的不甚了解,意味著中國白酒國際化所處的初級階段將延續。

    另外,目前中國白酒產業處于整合時期,這種整合的完善才能助推中國白酒國際化之路向前邁進。劉淼表示,從整個市場角度來說,中國白酒近一段時間向品牌、向文化、向品質、向產區集中得更加明顯,特別是進入2018年春節以后,能夠明顯感覺到大品牌之間的競爭日趨明晰。隨著行業的集中,未來中國白酒市場也就只有20-40家左右的品牌會活得比較好,而60%-70%的市場份額會集中在居于前列的10家品牌大廠。

    抱團走出國門

    盡管如此,近幾年瀘州老窖仍不斷探索國際化之路,無論是啟動全球文化之旅活動還是參與到諸多國際論壇,瀘州老窖都試圖通過國際化營銷打開白酒在海外的知名度。而白酒的國際化也成為國內知名酒企積極嘗試的部分,茅臺此前便公開表示在深耕中國市場的同時對國際市場進行開拓,使海外市場銷售比例逐漸增加,到2020年海外銷量占據10%以上;五糧液更在德國設立了五糧液國際(歐洲)有限公司。

    對此,劉淼表示,目前國內白酒企業都意識到了要走國際化之路,但各大知名白酒企業在走向世界的過程中多以單兵作戰的形式進行。“但從國際經驗來看,洋酒在進入中國市場時,更多是以白蘭地、威士忌這樣的大名稱被人所熟知,我們并不了解他具體的品牌、分類到底都有些什么,因此中國白酒的國際化首先需要傳播的是中國白酒這一整體概念。”以一個國家、一個產區集團軍的方式進行擴張的洋酒給中國白酒帶來了極大的競爭壓力,因此中國白酒企業更需要抱團發展,推動中國白酒概念在海外市場落地生根,此后再考慮品牌、香型等具體內容的傳播。

    與此同時,劉淼強調,中國白酒的抱團發展,更應該體現在積極聯合爭取國家立法支持、關稅對等、出口補貼等政策,以獲得與國外酒類產品對等的貿易條件,推動中國白酒更快速地進行國際化。

      關鍵詞:國際化 高端酒  來源:北京商報  薛晨
      商業信息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台东市| 武穴市| 兴山县| 临颍县| 阳西县| 华池县| 什邡市| 隆子县| 垦利县| 南昌县| 遂川县| 昌图县| 灵寿县| 莱芜市| 蒲江县| 凯里市| 海伦市| 丰顺县| 汝城县| 广州市| 青岛市| 宁安市| 富川| 珲春市| 油尖旺区| 师宗县| 商丘市| 大化| 广丰县| 丹寨县| 吉林省| 双江| 渭南市| 平远县| 泽普县| 老河口市| 万年县| 宁津县| 浦东新区| 永德县| 汨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