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億“誘惑”帶來的急功近利
經歷了這一輪行業震蕩后,現在回顧過去的三年,可以看出當時市場對預調酒明顯預期過高,這一高期待值與預調酒在日本、歐美等地取得很大的發展有關。方正證券調研報告顯示,2003年預調酒已經在歐洲主要的19個國家創造了銷售奇跡,僅英國的銷售額便超過了18億英鎊,2013年預調酒在日本的銷售收入為1962億日元(約合118億元人民幣),銷售量為1.37億箱,在酒品總銷售量中占比近10%。
在中國市場,曾有研究數據稱:2013年預調雞尾酒銷售量近1000萬箱,銷售金額約為10億元,占整個中國釀酒行業的0.12%,并預計“預調雞尾酒市場將會持續高速增長,至2020年銷售量將達到1.5億箱以上,銷售金額將達到百億元級別”。
“百億”誘惑引來業內外資本進入。預調酒的瘋狂在2014年秋季糖酒會及2015年春季糖酒會暴露無遺,糖酒會主場館竟有多達80多家預調酒品牌參展招商。
然而任何新品類難逃恒定的商業規律:一個新品類從導入期、成長期再到成熟期需要至少十年的發展時間。據酒業家記者了解,以成熟的日本預調酒市場發展為例,從1993年的三得利出品的單品-即飲型雞尾酒The Cocktail Bar上市,到如今的眾多品牌所推出的細分市場產品,搶占啤酒市場份額,期間花費長達23年時間,才讓品類從第一階段的認知建立、第二階段的品類高速發展,過渡到目前的第三階段高、低度細分酒精產品的發展期。但著急的國內市場給予銳澳、預調酒發展的耐心僅短短三年。
啤酒類行業研究專家方剛在接受酒業家記者采訪時表示,未來酒類行業將有個性化、品種多樣化、低度化的趨勢,消費者則有碎片化的要求,預調酒的低度化傾向明顯,飲料的成分更高一些,“未來對啤酒行業會構成一定的殺傷力。”
至于百億市場究竟有沒有戲,有業內人士判斷,新興品類成熟期擁有2.5-3%的細分市場是基礎均值,以萬億酒業規模來測算,預調雞尾酒市場成熟后,市場規模可達250-300億元,百億市場并不遙遠,只是市場還要更耐心一些。
預調酒仍不乏“堅守者”
在2016年的市場“看淡”下,退出預調酒市場競爭的品牌不在少數,對于將行業當做振奮資本市場工具的企業最終會被行業所拋棄。預調酒品類要生存、狀大,企業必須要在產品力、渠道力、組織力、策略力、消費互動等多方面進行持續性的創新與突破,尤其是要加大對新一代消費群及趨勢的持續性的跟蹤與研究。
仍在堅守和理性期待預調酒市場的人仍有不少。一個新雞尾酒品牌的操盤手王海雷告訴酒業家記者,他給了自己的品牌一個新的運作方向:提高產品質量、契合國內人群口感,制定合理價位,長線布局。
洋河股份董事長王耀在去年9.9天貓全球酒水節期間曾對酒業家記者表示,預調酒方面,洋河一直在觀察,比較審慎,洋河會進一步的研究,在適當的時期推出雞尾酒。
而一手推動預調酒品類崛起、爆紅的銳澳,也一直對市場堅守與培育。據酒業家記者了解,銳澳在品牌、資源、研發、渠道上正在積極蛻變,銳澳在2016年推出“本味”和“strong”兩個系列新品,并且把原有彩瓶產品定義為“微醺彩瓶”系列。這兩個新系列產品較原有產品的酒精度數有所提高,針對25歲以上人群定位,將彌補原有產品線男性消費者飲用者較少的不足。而在渠道上,銳澳開始注重經銷商庫存的管理,甚至開始發端餐飲渠道布局,研發針對餐飲渠道的獨立新品。
作為品類龍頭,銳澳要承擔的不僅是其一家品牌的發展規劃,如何充分發揮標桿品牌的整合影響力,推動整個預調酒行業理性、穩步的增長,才是擺在公司決策層面前的課題。畢竟,現在國內預調酒的市場規模比起市場容量預期,還有很大的發揮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