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5日,“聯想控股戰略投資酒便利”簽約儀式在京舉行,聯想控股高級副總裁陳紹鵬、酒便利董事長王雪分別代表雙方簽約。茅臺、五糧液、劍南春、瀘州老窖、牛欄山、洋河、保樂力加、桃樂絲等酒便利的長期合作伙伴也出席了此次簽約儀式并為酒便利背書,表示充分認可酒便利的運營模式,并將長期支持酒便利的未來發展。
其實,早在2011年,聯想控股就曾斥資1.3億元收購湖南武陵39%股權,開始拓荒白酒行業。同一年,緊接著10億元全資收購河北乾隆醉酒業。聯想控股的酒業路線圖繼續延伸,2012年3月,聯想控股旗下風險投資君聯資本入股迎駕貢酒,攬入6%股權,成為戰略投資者。同年9月,聯想控股酒業公司與孔府家酒業有限公司正式簽署合約,宣布聯想酒業以4億元的價格全資收購孔府家。當月28日,聯想控股酒業公司宣布超4億元全資收購武陵酒。與此同時,“豐聯酒業控股有限公司”掛牌亮相。時隔不久,豐聯酒業有將安徽文王釀酒股份有限公司攬入懷中。除了白酒,葡萄酒也在聯想控股的戰略之中,不再贅述。
此時,聯想控股已然投入幾十億資本進駐酒水行業,此次簽約代表著聯想控股又一次在此領域加注籌碼,聯想控股為何如此熱衷“飲酒”?
第一,看中酒水品類。相比于聯想的老本行,IT行業和酒水行業有著本質的區別。基于消費層面,最明顯的一點在于消費頻率的不同,酒水屬于快消品類,而信息技術產品則為耐用品,這種差異性隨之而來的效果是,企業鏈條的轉動增速,市場需求力相比于耐用品而言較大。
對于耐用品而言,消費者需求產生的過程較長,在需求產生過程中,消費者一般要對商品的性能、價格、品牌等方面,經過一定時間的對比考慮過程。與此同時,酒水行業對于創新的投入和創新能力的要求相對較弱,降低企業成本。
第二,看中產品溢價。面對IT產業的水深火熱,尋求較為廣闊的發展空間是明智選擇。相比于信息技術產品的高強度的競爭壓力,酒水作為一種奢好品的屬性更為明顯,對于品牌的粘附力較強,富有消費情節,而不是冰冷的性能對比。除此之外,更為重要的一點是,酒水類產品的的高利潤和高品牌溢價能力是信息技術產品所無法比擬的。一臺筆記本的利潤空間可能只有幾十元甚至于十幾元左右,而一瓶白酒的利潤空間則大的多,并且這還是在低成本的前提下,也就是說單位成本所貢獻的利潤是高昂的。如果加之品牌的溢價能力,一瓶酒水的利潤能夠得以超越本體成本幾倍甚至幾十倍。
第三,看中行業風口。酒水行業是一個傳統的行業,正是因為這種傳統性,與現代的消費理念相比存在滯后性,從而也更有廣闊的發展空間,目前正值“互聯網+”的風口,傳統行業深入整合互聯網是大勢所趨。而作為通信技術行業的領軍企業,助力傳統行業是迎風而上,同時也為自己搭建了發展的平臺,日前,押寶“酒便利”正是最好的體現。與此同時,我們也應該看到,聯想控股的資本入駐,正在從上游向下游輸送,從生產到流通的轉變,也應證了“黃金十年”后,整個白酒行業的從上到下的轉變,以政務消費導向大眾消費導向,從重生產到重流通方向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