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佳釀網 > 酒文化 > 酒生活 >

    煮酒論英雄中酒為何要煮?現代的酒為何沒人煮?

    2016-11-14 08:51  中國酒業新聞  佳釀網  字號:【】【】【】  參與評論  閱讀:

    《煮酒論英雄》里有兩個英雄人物,一個長歌當嘯,豪氣沖天,指點群雄;一個寄人籬下,一味謙恭,裝孬不折本,他們就是曹操和劉備。

    三國時,董承約劉備等立盟除曹。劉恐曹生疑,每天澆水種豆;曹聞知后,設樽俎:盤置青梅,一樽煮酒。

    二人對坐,開懷暢飲。議論天下英雄。當曹說“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劉聞之大驚失箸。

    風和日麗的天氣突然雷雨大作,劉以膽小、怕雷掩飾而使曹操釋疑,并請征剿袁術、此時關羽張飛趕到,乃借以脫身。

    曹當時是以試探的心理來設宴的,而劉則誠惶誠恐,希望不要引起曹的懷疑。

    為何古代的酒要煮呢?煮酒有什么好處?

    古代常喝的酒不是我們現在這酒(如啤酒或白酒),都是水酒和黃酒,其中以水酒最為普遍,制作簡單方便又可以解決溫飽,水酒在天冷的時候一定要熱了才能喝的(否則太冰,同時由于含糖量太高,也須通過加熱進行糖化轉為乙醇)

    這樣喝起來才不會壞肚子和容易消化,同時夠酒力,當時他們喝的就是這種水酒(因為里面放了青梅,也只有水酒可以加這種東西,如青梅、桂花、枸杞、雞蛋等,這樣喝起來更別有一種風味)

    《漢書·食貨志》上讀到:一釀用粗米二斛,曲一斛,得成酒六斛六斗。那位有興趣模仿一下古酒可以試一試:)事實上,用蘗釀出的酒被稱為“醴”,是甜酒,酒精度很低,所以古人才說“小人之交甘若醴”.

    而用曲釀造出來的才是真正的酒,酒精要重一些,酒精度大致在10%到18%左右,酒的味道因為制作工藝的不同而所有不同。但是醴和那時的酒都是黃酒。

    古人曾經想用酒代水再釀酒以希望得到更高的濃度,可是不成,因為酒精是酵母菌糖代謝的產物,對酵母菌的發酵有一定抑制作用,當酒精成分達到10%左右時,酵母菌就停止繁殖,發酵過程也就隨之放慢。

    即使是耐酒精能力很強的酵母菌,耐酒精度也不會超過18%,所以就是以酒代水二次發酵,也得不到度數更高的酒了。

    所以經常能看到歷史你的人物大碗喝酒、大口吃肉!

      關鍵詞:酒文化 酒精度  來源:古今通外  佚名
      商業信息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东兴市| 罗源县| 昭觉县| 宁明县| 民丰县| 章丘市| 唐河县| 德江县| 濉溪县| 铁岭县| 普兰店市| 旬阳县| 缙云县| 潼南县| 台湾省| 林州市| 万山特区| 日照市| 永昌县| 盐亭县| 石阡县| 新密市| 深州市| 松溪县| 萨嘎县| 噶尔县| 克东县| 波密县| 靖宇县| 永州市| 陇南市| 勃利县| 梅州市| 香格里拉县| 钟祥市| 辉县市| 湖州市| 富锦市| 乃东县| 清新县| 柘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