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認為,喝完酒睡上一覺,體內的酒精就會散去。還有人抱著僥幸心理,覺得酒后睡一覺再開車,就不會被查出酒駕。但事實真是這樣嗎?
首先,我們來看下什么是“酒駕”?
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局發布的《車輛駕駛人員血液、呼氣酒精含量閾值與檢驗》(GB19522-2004)中規定,飲酒駕車是指車輛駕駛人員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于或者等于20mg/100ml,小于80mg/100ml的駕駛行為。醉酒駕車是指車輛駕駛人員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于或者等于80mg/100ml的駕駛行為。
喝多少能達到“酒駕”標準?
如果排除個人體重、體溫、性別、年齡、人體脂肪含量、是否經常飲酒等因素,一般喝2/5瓶普通瓶裝啤酒,或半兩50%vol的白酒,或2兩12%vol的紅酒,就能達到“酒后”標準。
“酒駕”有哪些危害?
當駕駛者血液中酒精含量達80mg/100mL時,發生交通事故的幾率是血液中不含酒精時的2.5倍;達到100mg/100mL時,發生交通事故的幾率是血液中不含酒精時的4.7倍。即使在少量飲酒的狀態下,交通事故的危險度也可達到未飲酒狀態的2倍左右。
那么,酒后睡一覺,究竟能否測出酒駕呢?在回答這個問題前,我們需要弄清楚人體是如何代謝酒精的。
進入人體的酒精主要先由胃和小腸吸收,然后5%由呼吸排出,5%由尿液排出,約90%需由肝臟代謝。
有人指出,飲酒前后,喝點水、吃點東西能夠減輕酒精對人體的影響。但這種做法,只能延緩酒精在胃、腸中的吸收速度,或者緩解大量飲酒后脫水引起的“宿醉”,卻并不能從根本上減少攝入的酒精總量。原因是約90%的酒精是必須由肝臟進行代謝的。
正常情況下,肝臟每小時可代謝10克純酒精。這就意味著,一瓶750ml,酒精度為3.5%vol的普通啤酒,肝臟需要約1個小時完成酒精代謝;1瓶750ml,酒精度為12.5%-13.5%vol的葡萄酒,肝臟需要約7.5-8個小時完成酒精代謝;30ml酒精度為40%vol的白酒,肝臟需要約1個小時完成酒精代謝。
需要指出的是,人體代謝酒精的速度因人而異,這要取決于性別、年齡、體重等多種因素。無論是飲酒前后喝點水,吃點東西,還是酒后睡眠,都無法加速這一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