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一提的是,2013年3月王朝國際因虛增業績被匿名舉報,直接導致該公司被停牌內部調查。舉報內容顯示,2010年王朝酒業為了達成銷售目標并且獲得相關獎金,與客戶私下達成協議,虛構高達4.3億元的銷售額;王朝酒業2010年和2011年四季度采購額超過5000萬元的幾個客戶存在配合王朝酒業虛構銷售業績的行為;且王朝酒業2010年囤積在江蘇和福建的價值5億元的葡萄酒在積壓后出現質量問題,之后積壓貨品被轉移,真實庫存無法落實。至今,王朝國際還處于停牌調查狀態,該案件沒有最新進展。
業績的持續下滑也導致公司內部高管頻繁更換,董事會主席白智生、非執行董事王衛東、總經理郝非非等相繼提出辭職申請。
管理層動蕩難停,公司業績也再度被拖累,數據顯示,王朝酒業2013年虧損3.56億港元,2014年上半年未經審計凈利潤虧損6344.4萬港元。而在今年7月中旬,王朝酒業發布盈利警示稱,預計集團截至6月30日的前6個月業績將繼續錄得未經審核的綜合虧損。王朝酒業在去年同期已經虧損,公司董事會預期今年上半年虧損金額相比去年同期增加約50%-60%。
11月27日,孫奇也向北京商報記者證實,目前,公司2016年確實仍然處于業績虧損狀態。
步入漫長“休克”期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王朝酒業在資金短缺、業績探底的背景下,如果不能順應環境做出調整,沒有任何資產重組等動作,以目前這種狀態持續下去,退市的風險會再度加劇。”李欣新表示,目前,王朝國際已經處于“休克”期,如果王朝酒業沒有任何新的產品推出,也沒有任何市場動作,在整個公司原有體制已經崩潰的前提下,該公司沒有恢復正常運作的跡象。
王朝酒業業績困窘,但曾與其比肩的國內葡萄酒公司張裕,今年在業績走勢放緩的情況下,積極順應市場經濟環境,在調整產業結構上動作頻頻。由于進口葡萄酒業績增長迅猛,而國產酒增長放緩,張裕收購海外葡萄酒公司,為自有進口酒品牌打造五大戰略單品策略。
李欣新指出,王朝酒業現在最大的價值,首先是公司長時間以來的品牌沉淀,雖然公司美譽度已經被耗盡,但知名度仍然存在一定的影響力;其次王朝酒業擁有非常有價值的核心技術團隊,對中國葡萄酒行業有非常深刻的認識,也具有行業代表性。
“最后一點,即王朝酒業的最大價值,同樣也可能是該公司會出現轉機的關鍵點——上市公司的‘殼’。雖然王朝酒業目前恢復正常運作的可能性很小,但是作為一個具有知名度的上市葡萄酒公司,如果能與有意向投資王朝酒業的公司實現資產重組,王朝酒業則仍然存有一線生機。”李欣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