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行業拐點,高端化戰略正成為多家啤酒廠商突圍之路。
近日,全球啤酒公司嘉士伯中國企業事務總監胡鉞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專訪時表示,中國消費升級、消費需求多樣化等各種因素正使整個中國啤酒行業的結構發生轉變,現在越來越多的消費者愿意付更多的錢去購買符合某個特定場合及個性飲用偏好的高端啤酒,高端啤酒成為公司實現增長的一個重要來源。
值得注意的是,眼下中國啤酒市場呈現寡頭競爭2+3格局,“4強”選手華潤啤酒、百威英博、青島啤酒、燕京啤酒均在高端化戰略上不遺余力,嘉士伯中國在該領域所面臨的競爭壓力顯然不小。
控股公司表現搶眼
嘉士伯利用135年前的酵母重釀了2.2萬瓶啤酒,并將其中的432瓶運到了中國。
近期,這家公司先后在北京、重慶等城市舉辦“重釀”啤酒品鑒會,希望在強化優勢的同時,為自己找到了一個新的增長領域。
公開資料顯示,中國啤酒行業產銷量在2014年出現下滑,這一下滑趨勢貫穿2015年、2016年。
實際上,整個啤酒行業的低迷反應到上市公司財報上也較為明顯,其中青島啤酒2016年年報盈利創八年新低,營業收入261.06億元、凈利潤為10.43億元,分別同比下降5.53%、下降39.09%;惠泉啤酒2016年營收6.18億元、凈利潤167.95萬元,也分別同比下降17.82%、92.7%。
相較而言,嘉士伯中國所控股的重慶啤酒表現搶眼。數據顯示,其去年銷售啤酒94.62萬千升,同比下降7.87%;實現營業收入31.96億元,同比下降3.85%,凈利潤為1.81億元,同比增長375.57%。
值得一提的是,2016年以來,重慶啤酒分別處理了黔江分公司、六盤水公司、重慶佳辰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安徽亳州公司、九華山公司、寧波大梁山公司的股權、湖南重慶啤酒國人有限責任公司的機器設備、涪陵分公司的機器設備、重慶啤酒九廠的機器設備、萬州分公司的機器設備和宜賓公司的機器設備。
而正是這一系列的虧損資產的處置,重慶啤酒才能在營業收入下降的情況下,凈利潤大幅增長。
“自2013年底重慶啤酒正式成為丹麥嘉士伯集團成員后,重慶啤酒從嘉士伯那里取得了生產銷售“樂堡”、“嘉士伯”、“1664”等國際品牌的許可權,力推高端新產品,還對原有的“重慶”和“山城”品牌進行升級。”重慶啤酒董秘鄧煒近日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專訪時表示,除了資產處置所獲收益外,高端化戰略也是重慶啤酒扭虧為盈的關鍵。
事實上,嘉士伯中國已將重慶啤酒作為重要棋子打造,今年2月,嘉士伯中國區董事總經理柯俊財掛帥重慶啤酒董事長一職,便是力證。
“我們在中國還有嘉士伯、樂堡啤酒、K1664、烏蘇啤酒、大理啤酒、華獅啤酒、西夏啤酒等,將國際品牌和當地品牌相結合,特別是中高端品牌組合策略仍會進一步提升推進動力,以提高市場競爭力。”胡鉞表示。
中高端市場成主戰場
值得注意的是,對嘉士伯中國而言,積極謀變正變得勢在必行。
目前,中國啤酒市場呈現寡頭競爭2+3格局,華潤啤酒、百威英博、青島啤酒、燕京啤酒年收入分別為286.97億、280億、261.06億、125億,銷量口徑市占率分別為25%、18%、16%、10%,而排名第五的嘉士伯中國2016年啤酒銷量下降了6%。業界有觀點認為,若不強力變革,嘉士伯有被邊緣化甚至掉隊的危險。
胡鉞認為,盡管近兩年啤酒產量持續下跌,但啤酒行業呈現出銷量下降、盈利提升的現象,這一態勢體現出中國啤酒行業是全國釀酒產業中的成熟度是較高的,在這一產業發展的周期中,行業結構、產品結構和消費結構的調整都是正常表現。
“未來三至五年,中國啤酒業的消費容量可能仍有增長的空間,但是大幅增長或連續多年增長可能將不復存在,波段上行將成為主基調。”他說。
鄧煒表示,2017年重慶啤酒計劃啤酒產銷量84.73萬千升,實現稅后凈收入28.51億元,為實現2017年經營目標,公司在市場策略方面,持續推動重慶主品牌的高端化戰略,擴大高端產品的市場宣傳及分銷覆蓋率。
而普通啤酒銷量下滑、以個性化精釀為代表的高端啤酒逆勢增長,這已成為行業趨勢。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國產啤酒企業也在為這場轉型積極做準備,華潤啤酒、青島啤酒正不斷通過推廣高端品牌來提升業績。去年底,青島啤酒董事長孫明波公開表示,啤酒行業過去低質量和消耗資源的發展方式已經不適應了,未來的發展是精細化的發展,更重要的是引領消費者潛在的需求。
啤酒行業專家方剛表示,啤酒產業向中高端產業轉型是趨勢,從目前的數據來看調整已接近尾聲,消費升級帶來的高端及超高端化,對啤酒企業來說都是利好,但現階段高端啤酒仍以進口產品為主。
今年一季度,嘉士伯中國市場銷量增長4%,其中高端品牌組合實現了16%的增長,重慶啤酒一季度凈利潤也實現同比增長90.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