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佳釀網 > 酒業人物 >

    華潤董事長傅育寧:文化引領 凝心聚力(2)

    2016-05-12 08:49  中國酒業新聞  佳釀網  字號:【】【】【】  參與評論  閱讀:

    作為應對未來挑戰的需要,我們還特別將“創新發展”作為華潤重要的價值觀。創新精神的培育,需要培植合適的土壤。在企業文化中如果充斥著得過且過、固步自封,一切創新都無從談起。我們在困難的時候要有自強不息、堅韌不拔的精神,在順境中更要有不停步、不懈怠,保持進取的活力。特別是隨著我們市場和業務的不斷開拓,要萬里之國不辭其遠,窮鄉僻壤不辭其苦,永遠保持一份創業激情,這是我們所有創新的源頭活水。其次,我們還要有學習、開放的心態。華潤的經理人應該有學習的習慣和能力,能自覺去接受新生事物,能不斷地修煉我們的心智模式。創新首先是思維的創新,要勇于打破思維的框框。再次,我們要有敢闖敢試的精神。我們要鼓勵嘗試、寬容失敗、尊重創造。適當提高對風險、對不確定性的容忍度。最大程度地發揮經理人的主觀能動性。第四,還要兼顧長遠與短期利益的平衡。我們要形成長遠眼光,既不急功近利,也不逃避責任。有些創新可能需要很長時間才能見到成效,甚至要犧牲一定的短期利益,對此我們要以對未來負責的態度,堅定地去做。第五,我們要強調包容與溝通。對于業務的探索,我們要多給一些時間。對于人的評價,我們要少挑剔毛病,多肯定優點。總之,創新不是計劃出來的,而是在一種合適的文化土壤中生長出來的,能否營造這樣一種文化土壤事關我們的戰略目標能否實現,對此我們要給予高度的重視。

     

    文化的真正力量不在于口號和標語,而在于文字背后的身體力行、知行合一。中國傳統文化中,儒家心學的代表人物王陽明主張知行合一。他在《傳習錄》中說“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認為知行本是一體,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只是未知。知必然要表現為行,不行不能算真知。如果“知”是對價值觀的探究和定位,那么“行”就是方法論的具體實踐,“知行合一”就意味著價值觀和方法論的高度統一。只有行動才能改變自我,只有行動才能帶來成功。經理人特別是一把手知行合一、行勝于言,這是解決文化能否落地最重要的內容、最關鍵的一環。文化歸根結底要由組織中的精英倡導、率先垂范,才具有真正的說服力。“民之歸仁也,猶水之就下”。員工對經理人其實是“聽其言,觀其行”的。文化的倡導者如果自己說一套、做一套,將造成互信和默契喪失,對組織造成的傷害甚至比不倡導還可怕。這方面華潤已經有過深刻的教訓。各級一把手和經理人在企業文化的形成和導向上起著關鍵作用。我們每一個經理人都要認識到自身有兩個責任,一是經營管理的責任,二是文化引領的責任。經理人應該在踐行華潤文化上起到表率作用,說到的必須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不但要“率之以正”,還要“率之以行”。要求員工做到的,經理人首先一定要做到,從而帶動形成良好的企業風氣。

    學者余世維曾說過這樣一句話,“我們需要很多很多時間,才能形成一點點傳統;需要很多很多傳統,才能形成一點點文化”。我認為文化建設是一項系統性的、長期性的工作,不是朝夕之功,也絕不可能一蹴而就,文化也不是某一部分人的事情,而是貫穿、體現于企業經營管理的各個方面,是每個管理者、每個員工都要參與的一項工作。在具體的工作中,華潤文化一定要和企業的規章制度、經營管理、行為規范、社會責任和品牌推廣融合起來,以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方式體現在我們工作的方方面面和員工的一言一行中,最終才能達至“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的境界,使文化真正地成為推動華潤發展的無窮動力。

    萬物有時,而文化之樹常青。物質的存在終將速朽,唯有文化生生不息。文化是我們自己創造的,文化又反過來塑造和影響著我們每一個人,決定著我們設定的目標能否實現,從這個意義上來講,在華潤前方的征途上,沒有什么能阻擋我們,能夠阻擋我們的只有我們自己。讓華潤文化凝心聚力,引領我們勇往直前!

    關鍵詞:華潤啤酒 傅育寧  來源:華潤集團  佚名
    商業信息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河西区| 宝坻区| 普格县| 东平县| 武强县| 章丘市| 吴桥县| 凤冈县| 徐汇区| 乐山市| 龙门县| 潮安县| 福鼎市| 青川县| 综艺| 佛冈县| 淅川县| 南召县| 沧源| 山东省| 松滋市| 沧州市| 图片| 屯留县| 昌图县| 酒泉市| 镇巴县| 西充县| 莱芜市| 平和县| 阜新市| 萨迦县| 新干县| 宜良县| 商水县| 岳阳市| 高碑店市| 丹东市| 仙桃市| 宁国市| 阿鲁科尔沁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