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購物不算什么新鮮玩意兒,在電視臺上賣葡萄酒,同樣也不新鮮。而近兩年來,盡管種種原因讓看電視的人倒是越來越少(有人甚至告訴筆者他家沒安電視),但通過電視購物、電臺銷售葡萄酒的,筆者反而發現有增多之勢。筆者有好幾次在白天開車時打開廣播電臺,均能聽到電臺里在賣酒。
為何便宜?
電視購物葡萄酒的便宜眾所周知。
如今電視購物節目銷售的葡萄酒,跟電視購物中的任何產品一樣,非常的廉價,筆者前不久曾看見過40多元一瓶的法國AOC。加上導購打了雞血一般的渲染,給人一種占大便宜的感覺。另一種可能,則有業外人士甚至會懷疑這是假貨。
但作為業內人士,且有參與過電視購物的廣東酒商翁崗告訴筆者。現在AOC賣40多元,價格并不算非常低。在電視購物上做也絕對不會虧本。“現在完稅進貨價在20元的法國法定產區葡萄酒還是很容易找到的。而很多電視購物都是進口商直銷。電視臺一般是在利潤中扣除30%的點,還包物流。酒商只用把產品放過去即可。而且銷量還不錯,一個檔期賣得好的話,可以售出兩三千瓶。比較受電視購物的主要消費群——30-40歲的家庭主婦歡迎。”翁崗指出。
電視購物葡萄酒有假貨嗎?
至于電視購物有沒有假貨,翁崗指出:電視購物由于是電視臺辦的,審核也十分嚴格,不僅僅沒有假貨,反而會對產品保真實現某種背書。這恰恰是更有性價比的互聯網平臺所不具備的。
據了解,電視購物對酒類產品目前也開始加強審核。電視購物公司會對葡萄酒產品的報關單等進口手續進行審核。因此,在電視購物平臺上出現假酒的幾率,應該來說并不大。
但也有業內人士指出:作為審核方的電視購物公司,對酒精飲料的專業度并不強,這會導致某些酒款盡管不是假貨,但在文案方面卻出現夸大宣傳的現象。其中,國產白酒主要存在一些子品牌傍母品牌的現象,而進口葡萄酒則存在一些夸大宣傳的情況。
筆者前不久在某電視臺看見的40多元錢/瓶的法國AOC葡萄酒,宣傳為手工采摘的原瓶進口葡萄酒。但筆者認為,價值40多元的葡萄酒,做到手工采摘的可能性極低。
能否掙錢?
那么,是不是由于電視購物是個賺錢的渠道,選擇在該平臺銷售葡萄酒的情形才相應增多?有業內人士指出,這要分兩個方面看。
首先,葡萄酒行業進入盤整期以來,渠道出現了變局。過往的團購渠道已經已經難以為繼,依附于團購渠道的酒窖專賣店的則大幅度萎縮,其出貨能力與三年前已不可同日而語,而商超大賣場則門檻過高,并非單一葡萄酒經銷商所能承受。一些酒商開始走向直銷渠道,如電商和電視購物。
其次,電視購物在中國只有四五百億元的體量,而酒在其中占比并不高。過去多年,電視媒體曾經是強勢媒體,但是隨著移動互聯網絡的普及,以及電視臺的泛濫,據了解截止2013年,全國共有電視臺360家,電視節目套數2058套。隨著移動互聯網對觀眾的分流,傳統的廣告業務已經難以為繼,因此越來越多的電視媒體開始把時段拿出來,和廣告商采取分利的模式來經營,因此電視購物隨著興起。
一位某電視臺的人士告訴筆者:“現在大的電視臺都紛紛成立電視購物頻道,不僅提供酒商時段,而且能幫助制作廣告片,實現一條龍服務。”他還指出,電視購物瘋狂的時代還是在智能手機出現之前,當時一些電視購物頻道和旗下的公司引進所謂的臺灣模式,制作一些內容比較夸張的節目,推廣的產品利潤非常可觀。
有無未來?
電視購物平臺賣酒的未來在哪?翁崗認為,與韓國橫向對比,韓國的電視購物節目非常火爆,而中國還遠未達到這種水平。因此,他相信電視購物在中國應該還有一定的增長空間。
但翁崗同時指出:電視購物銷售葡萄酒,其實還可以更加便宜。現在電視購物公司扣點30%,還是偏高。而目前一些超市的扣點都已經達到27%。如果電視購物平臺可以跟進。無疑可以更多地把性價比回饋到銷售者身上,從而提高總銷售額。
此外,也有業內人士指出,中國電視購物并不能單純地與國外電視購物進行橫向對比。中國電視臺制作的節目,從品質上講遠不如國外的電視臺。加之中國的版權現狀,許多節目都可以在互聯網上觀看。目前甚至有不少節目只投放在互聯網的視頻APP上。由此,中國觀眾抱著iPad點播節目收看的總人數越來越多,而看電視的人則會減少。這種情況,肯定會影響到電視購物。而如今在電視購物平臺賣酒的公司增多,只因傳統渠道的阻塞以及電視臺收益的降低,并不能說明電視購物在未來會出現太大的增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