啤酒界的“一股清流”:珠江啤酒
珠江啤酒可以說是啤酒行業里的一股清流,在營收保持1%以內的波動時,凈利潤卻能連續兩年保持近40%的增長。那么珠江啤酒究竟做了什么?
其一,打文化牌,做旅游、休閑娛樂。啤酒文化項目總投資18.14億元,擬將舊廠區改造為集啤酒文化嘉年華綜合體、精品啤酒體驗中心、啤酒工業旅游景點等。
其二,投入超過2.5億元的精釀啤酒項目,新增生產線將用于生產附加值含量高的精釀啤酒。率先進行精釀啤酒的嘗試,加速產品結構升級。
其三,珠江啤酒還率先啟動員工持股計劃,非公開發行定增對象包括董高監和企業員工。
啤酒界的“泥石流”:重慶啤酒
重慶啤酒的數據很有意思,2015年營收增長,凈利潤卻是虧損,下降將近200%;2016年營收下降,凈利潤卻是增長近400%。
2015年凈利潤的大幅下降,重慶啤酒表示主要是因為對輻射能力弱、可替代性強、運行效率低的工廠實施優化。公司需要支付員工安置費用,同時計提了長期資產減值準備。
由此,2016年的大幅增長也就順理成章,但是重慶啤酒的“困境”也是毋庸置疑的。在今年2月21日晚,重慶啤酒連發10條公告,將旗下兩負債安徽子公司的全部股權及債權一起轉讓給磐石市綠野食品有限公司。兩家公司分別轉讓100%股權,轉讓價均為10元。
實現業績突破,必須直面進口啤酒
在2014 年,全國啤酒產銷量首次打破了啤酒行業連續 24 年的增長勢頭,中國啤酒產業進入后 5000 時代。中國啤酒行業的疲軟,不是中國啤酒市場整體消費能力的下降,更多在于國外進口啤酒的沖擊。
數據顯示:在增長方面,進口啤酒與國產啤酒狀況恰恰相反,近年來一直上揚。自2012年開始,進口啤酒市場持續4年超50%增長。2016年,全年進口啤酒總量64.64萬千升,同比增長約20%,金額為44億元,同比增長23.3億元。
有分析人士指出,整個中國啤酒市場目前呈現梯形,國內啤酒企業占到了整個市場的塔腰與塔基部分,塔尖部分全部由進口啤酒市場份額占領。國內啤酒企業業績下滑,主要是國內啤酒的上升空間全部被進口啤酒吃掉了。
國產啤酒想要實現業績的提升與市場的突破,必須發力啤酒的高端市場,調整產品結構,努力站上梯形的塔尖部分。未來,關于業績的提振,高端市場的搶占,國內啤酒企業必然還有一場“惡戰”要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