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商消費VS中產消費
“控量保價”是政商消費時期,白酒業發展的有效路徑。在這一時期,經濟快速發展,中高端白酒的主要消費群體是“政府、國企、央企、軍隊”,在政商消費時期,白酒是潤滑劑、是情感溝通的橋梁,是商務價值的直接體現;因此消費者對這一時期白酒的消費需求,主要聚焦在以價格標榜為中心的高端情感面子消費需求;而這一時期的發展路徑也比較單一,也就是常說的價格段思維和控量保價策略。
政商消費隨著反腐工作的持續和深入已經徹底消失,因此,重點關注“價格標榜”的消費方式和消費場景已不復存在。
中產消費時期,消費選擇有了新的重點,白酒業的發展需要新的路徑。中產階層的崛起,都市白領和都市藍領的規模已經超過了3.5億人,逐漸成為了當下以及未來的主流消費群體;這部分人群,他們有知識、有文化,具有明顯的獨立精神,喜歡嘗試新事物,但是不喜歡盲目跟隨;他們喜歡體驗性價值認同,喜歡明白消費、喜歡切身感受;他們對產品的需求,由過去的重情感、重虛幻,升級為了重物理、重實感,一切價值的賦予、復合都要能讓消費者切實感覺得到。
因此,在這一時期,回歸真實、杜絕作假,更多賦予產品真實的消費價值,讓消費者通過切實體驗、感知到產品的價值,才是推動酒企發展的正途。
白酒實感性價值提升的五大路徑
在中產消費時期,消費者的實感價值認知為第一要義。
路徑一:剛性提價。具有明顯不可替代性的剛需白酒,可以在適當范圍內小幅度持續提升價格,一方面可以提升價值感,另一方面,通過持續升值,可以刺激收藏性、儲存性預消費!例如高端消費的茅臺、品質型消費的汾酒大肚光瓶,都適合采取“小步多走”的剛性提價路徑!
剛性提價會出現量價齊升現象,對任何企業來說這都是一件好事,也是最佳的發展方式!
路徑二:補位性漲價。處于次剛性位置的白酒品牌,一般采取跟隨策略、浮動定價;品類標桿企業在剛性漲價后,就為次剛性白酒預留出了上漲坑位,次剛性白酒應該順勢上漲,占據合適坑位!適合采取該策略的品牌是“普五、汾陽王”等白酒品牌!
采取補位漲價策略的次剛性白酒,主要滿足價格敏感型高端商務、價值型消費群體,通過補位漲價策略,一方面通過漲價滿足了面子需求;另一方面坑位半徑限制了其盲目上漲,使其始終處于敏感區間范圍!
路徑三:自宮式漲價。該類企業,一般都是經歷了前期的不限制開發新品,一方面市場出現了魚龍混雜,另一方面產品終端動銷慢;整體表現,價值感不明顯,銷量急劇下滑!這種類型企業,適合大面積砍掉低價值、低銷量品牌,保留核心產品、保留主力產品,同時,主力產品實施微調式漲價!適合該策略的以瀘州老窖最為代表!
自宮式漲價讓消費者感知到其發展信心和對品質的苛刻要求,向消費者傳遞了品質提升的弱感知!因此,消費者也會在較小范圍內接受其漲價!
路徑四:體驗式漲價。主要是指白酒企業,通過營銷創新、產品升級的方式,讓消費者切實看到、感到、體驗到產品的品質,并通過實感性設計,讓消費者易識別、易感知。與此同時,白酒產品實現實質性漲價!采取體驗式漲價的典型企業是山東楊湖酒業,楊湖酒業作為一個新建的白酒企業,沒有任何品牌基礎,立足于真實的白酒品質,通過文旅化、體驗式營銷和實感性產品設計,讓消費者切實體驗到、感知到白酒的的優良品質,因此,消費者也愿意付出較高的價格為體驗式消費買單!
路徑五:產區發展式漲價。該類漲價,主要是白酒企業借勢區域品牌的崛起機會,以消費需求價值為中心,通過自身優勢單品的突出發展,成為產區品牌中的佼佼者,同時實現價格的上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