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佳釀網 > 酒類投資 >

    白酒一季報業績飄紅背后的三大隱憂

    2019-05-15 17:07  中國酒業新聞  佳釀網  字號:【】【】【】  參與評論  閱讀:

    白酒企業2019年一季報陸續出爐,據統計數字表明,一季度18家白酒企業共實現營業收入760.77億元,是2018年全年業績的36.47%。其中第一梯隊“茅、五、洋”的營收分別為216.44億元、175.9億元和08.9億元,較2018年同期均有大幅提高。這不僅讓業內外對白酒的現在和未來充滿希望,在一片贊歌中,酒訊記者查閱大量資料和財報數據發現,白酒行業亮眼業績的背后依然充滿諸多不確定性。


    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本站

    業績飄紅 “持續力”疲軟

    酒訊記者翻閱上市酒企財報數據時發現,多數酒企2019年一季報顯示營收、凈利雙增長。其中,“茅、五、洋”仍處行業第一梯隊。一季度,上述3家企業營收總額為501.24億元,占據整個行業收入的65.89%。

    引人注意的是,今年一季度,15家營收上漲的上市白酒企業中,茅臺、五糧液、瀘州老窖、古井貢酒、今世緣等10家企業,營收、凈利潤均保持了20%以上的增長速度。青青稞酒則成為唯一一家營收、凈利潤雙降的企業,營收下跌了-23.05%,凈利潤下滑了41.84%。

    雖然2019年一季度大多數白酒企業業績大幅上揚,但是對照2018年企業年報卻也發現,素有白酒企業“蓄水池”之稱的預收賬款增幅卻呈現出“冰火兩重天”的境地。18家白酒企業中,茅臺、水井坊、金種子酒、老白干酒、金徽酒、瀘州老窖、伊力特、*ST皇臺的“蓄水池”增幅均呈下降趨勢,增幅最高者達到近200%;下滑最嚴重的超過了50%。

    兩極分化愈演愈烈

    近年來,隨著消費轉型升級,白酒行業市場集中度不斷加劇,市場份額不斷向名優白酒企業傾斜。

    白酒行業經歷了深度調整期之后,高端白酒成為酒企盈利的主力軍,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布局產品結構體系調整,通過提價、聚焦大單品等手段搶位高端白酒市場。第一梯隊企業及區域頭部品牌雖有可能會遭遇增幅有所下降,但總體上仍將維持穩中有進的發展態勢。中小型區域品牌、省級品牌和地方品牌未來的競爭形勢仍然非常嚴峻,突圍前景不容樂觀。

    酒業分析人士指出,當下,白酒行業兩極分化格局態勢日趨明朗,中國白酒行業正迎來全國化白酒區域下沉以及區域化白酒走向全國化布局的階段。優質產能和優質品牌迎來更多市場利好。同時,日益加劇的市場競爭,也讓中小白酒企業的發展前景和市場空間進一步壓縮。

    營銷費用成企業發展雙刃劍

    企業營收全線飄紅的亮眼成績背后,各白酒企業的銷售費用占比高漲成為業內難以回避的一個痛點。酒訊記者梳理發現,過去的一年,白酒行業銷售費用呈現整體上漲趨勢,其中古井貢酒、水井坊、酒鬼酒、舍得酒業、青青稞酒、老白干酒、瀘州老窖等酒企的銷售費用占營收比例均超過了四分之一。

    對此,酒訊記者從多家企業獲悉,銷售費用的增長主要是由于當前市場趨暖,各大白酒企業為進一步拓寬市場,均增加了白酒產品的營銷推廣力度,導致銷售費用一再攀升。

    酒類營銷專家認為,由高銷售費用帶來的高增速業績,將會成為白酒企業長期發展的一大隱患。銷售費用大幅增長一方面,說明白酒企業很大程度上是依賴于市場資源投放來拉動營收業績增長。另一方面,也說明企業面臨擠壓式增長行業環境,市場競爭壓力進一步增大。未來酒企的營銷大戰結果難料。

    另有業內分析師強調,高企的銷售成本往往會成為現階段部分白酒企業進行產品調價的直接理由。然而在市場競爭過程中,價格天花板是每個企業都始終無法完全沖破的。尤其是對于大多數區域品牌和尚未形成具有高溢價品牌的全國性品牌,若只圖眼下營收業績養眼,盲目擴張銷售成本,只會進一步壓縮企業未來發展的戰略空間,甚至會成為企業發展道路上無法跨越的“絆腳石”。

      關鍵詞:白酒股 白酒板塊  來源:酒訊  佚名
      商業信息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油尖旺区| 许昌县| 灵丘县| 兴安盟| 绥化市| 九龙城区| 涟水县| 台中县| 汝州市| 莒南县| 敦化市| 武宣县| 林州市| 台东县| 仙居县| 和龙市| 凌源市| 阿坝县| 信阳市| 通渭县| 绥棱县| 平邑县| 肇庆市| 屏山县| 习水县| 布拖县| 高雄市| 福泉市| 丰城市| 民县| 枣强县| 尼玛县| 红安县| 海晏县| 安庆市| 漯河市| 彰化县| 甘肃省| 滁州市| 育儿| 潼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