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兩岸,詩與酒

    2021-07-14 14:11  中國酒業(yè)新聞  佳釀網(wǎng)  字號:【】【】【】  參與評論  閱讀: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見群鷗日日來。花徑不曾緣客掃,蓬門今始為君開。盤飧市遠(yuǎn)無兼味,樽酒家貧只舊醅。肯與鄰翁相對飲,隔籬呼取盡余杯。”

    杜甫好酒,歷盡顛沛流離之后,晚年的他終于在巴蜀之地蓋了一間草堂,結(jié)束了長期漂泊的生涯,不再漂泊的杜甫,酒中終于多了一份閑適喜悅。

    正所謂人杰地靈,巴蜀之地位于長江之濱,湍流不息的長江不僅哺育了兩岸人民,同時也滋養(yǎng)了中華文化。古代巴蜀之地也是中華的文化中心,有唐一代,便有王勃、杜甫、高適、賈島、岑參、劉禹錫等文化巨匠在巴蜀之地留下名篇。

    有詩必有酒,有酒賦好詩,自古以來詩與酒總是默契地出現(xiàn)。長江之濱、巴蜀之地,氣候得天獨(dú)厚,好水不僅孕育好詩,更能釀出好酒。

    “川酒甲天下,精華在宜賓”,素有“萬里長江第一城”之譽(yù)的四川省宜賓市孕育出以五糧液為代表的中國優(yōu)質(zhì)白酒。

    正如泰晤士河之于杜松子酒,塞納河之于葡萄酒,萊茵河之于啤酒,作為世界第三長河,滾滾長江豐富水資源和得天獨(dú)厚的自然環(huán)境,成就了中國白酒五糧液的卓越品質(zhì)。

    實(shí)際上,五糧液的發(fā)展史不僅是中國白酒的發(fā)展史,順著“酒”甚至能找到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發(fā)展脈絡(luò),那些古代文化名人與五糧液酒的趣聞軼事到今天仍然令人玩味。

    永泰元年(765年),年僅40歲的鄭國公嚴(yán)武暴病身亡,杜甫失去靠山,只能離開成都。當(dāng)時杜甫從樂山乘船,沿岷江路過戎州(今宜賓),受到戎州最高長官楊使君設(shè)宴接風(fēng)。酒酣耳熱之際,杜甫欣然提筆,寫下《宴戎州楊使君東樓》:“重碧拈春酒,輕紅擘荔枝。樓高欲愁思,橫笛未休吹。”

    詩里的“重碧”既是酒名,也是酒色,它正是當(dāng)?shù)乜め劊啥嗉Z釀造而成,也是五糧液酒的前身。

    “姚子雪曲,杯色爭玉。得湯郁郁,白云生谷。清而不薄,厚而不濁。甘而不噦,辛而不螫。老夫手風(fēng),須此晨藥。眼花作頌,顛倒淡墨。”

    宋代的黃庭堅更是好酒之人,被貶謫戎州時嘗遍川地美酒,寫下了著名的《安樂泉頌》,寥寥數(shù)語,將今天五糧液的品質(zhì)精髓表述的淋漓盡致。

    到了明初,陳氏家族創(chuàng)立“溫德豐”酒坊,融合姚子雪曲釀制精要,將原五糧配方中的蜀黍替換為當(dāng)時新從海外引進(jìn)的玉米,最終形成了更趨完美的“陳氏配方”,釀制出醇厚甘美的“雜糧酒”。

    晚清時期,陳家子孫陳三對雜糧酒釀造技藝進(jìn)行總結(jié),形成“陳氏秘方”——蕎子成半黍半成,大米糯米各兩成,川南紅粱湊足數(shù),地窖發(fā)酵天鍋蒸。

    民國初年,陳三愛徒趙銘盛把“陳氏秘方”傳給鄧子均。鄧子均繼承“溫德豐”酒坊并改名為“利川永”,繼續(xù)改良秘方釀制雜糧酒。在一次文人名仕的聚會中,舉人楊惠泉品飲雜糧酒后道:“如此佳釀,名為雜糧酒,似嫌凡俗,姚子雪曲名字雖雅,但不足以反映韻味,既然此酒集五糧之精華而成玉液,何不更名為五糧液?”一個傳世品牌就此誕生,既表明了其酒是由五種糧食釀造,又雅俗共賞。

    千百年來,長江之水奔流不息,而長江兩岸又訴說著數(shù)不盡的文人趣事,而這些趣事大多離不開那一杯美酒的加持,詩與酒也同樣刻畫著這生動的長江故事。

      關(guān)鍵詞:川酒 五糧液 酒文化  來源:佳釀網(wǎng)  企業(yè)投稿
      商業(yè)信息
      主站蜘蛛池模板: 松江区| 林芝县| 桐梓县| 绥化市| 兰州市| 临清市| 中西区| 松原市| 福贡县| 澄江县| 福海县| 堆龙德庆县| 顺平县| 黔西县| 平邑县| 太保市| 阳谷县| 白朗县| 富锦市| 年辖:市辖区| 阿坝| 榆社县| 诏安县| 南漳县| 宜兴市| 灵寿县| 双柏县| 沙田区| 敦煌市| 怀集县| 慈利县| 友谊县| 留坝县| 巢湖市| 始兴县| 阜康市| 门头沟区| 杭锦后旗| 石景山区| 克拉玛依市| 庆元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