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內蒙古酒業頭部企業,河套酒業卻頻頻傳出被收購的消息,從五糧液到中糧,再到最近的四川發展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川發展”)。業內人士認為,河套酒業近年來業績不斷下滑,盡管河套酒業積極調整產業結構,但是由于省內市場受到名優酒以及其他產地酒品牌擠壓,加之無法進一步拓展省外銷售市場,使得此前聲稱的有意上市以及百億夢想終將成為泡影。
待價而沽
近日,有消息稱川發展擬收購河套酒業66.7%股份,且收購已進入了最后階段。對此,記者采訪了河套酒業相關人員,但該人士以對此次收購事件并不知悉為由拒絕了采訪。
之后,記者又致電川發展相關部門,該部門工作人員表示,消息是否屬實需詢問集團公司。但截至發稿,川發展集團電話并未接通。
實際上,自2006年“孔府家”欲引入河套酒業以來,在十余年間,河套酒業擬被收購的消息不絕于耳,其中不乏金徽酒業、五糧液以及中糧等上市企業,但并未取得實質性結果。在眾多收購中,最為接近成功的便是四川發展酒業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川酒投”)傳出與河套等酒企洽談收購。
提及川酒投,便不得不說該公司背后第一大股東及第二大股東四川發展(控股)有限責任公司、瀘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記者翻閱資料發現,2018年10月,瀘州老窖發布公告稱,出資收購四川發展(控股)有限責任公司在西南聯合產權交易所公開掛牌轉讓的川酒投12%股權。與此同時,根據天眼查顯示,川酒投的第一大股東為四川發展(控股)有限責任公司,其余兩大股東為瀘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四川和道投資有限公司,三方持股比例分別為49%、42%與9%。
白酒營銷專家蔡學飛表示,收購其他地區酒企,將有助于瀘州老窖等四川酒企優化銷售區域布局。加之河套酒業作為內蒙較為知名酒企,如成功收購,將直接做大瀘州老窖體量,并實現進一步增長。
昔日“內蒙王”
作為內蒙古區域酒企,河套酒業成立于1952年,在2011年時銷售收入曾超過30億元。在河套酒業2014年營銷工作會議上,河套酒業董事張慶義還曾提出“百億夢想,北國酒都”的遠景目標:到2023年,銷售突破100億元,將河套酒業打造成為“北國酒都”。
但是與豐滿的理想相反的,是骨感的現實。2016年,河套酒業白酒主業卻僅實現營收約12.64億元,利潤指標超額完成8000多萬元。造成現實與理想如此大差距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內蒙古地理位置因素,同位于西北的眾多白酒企業紛紛將內蒙市場作為主要的樣板市場。
如自2018年起,金徽酒業加快省外市場建設,新開發內蒙古市場,并于2019年明確市場開拓目標為提高省內市占率,在陜西、寧夏市場全面推進,重點突破新疆、內蒙古、青海等西北市場。除金徽外,對于西鳳酒、青青稞以及一系列全國化程度較高的酒企而言,內蒙市場更是必爭之地。因此,河套酒業在省內銷售市場受到嚴重擠壓。
河套酒業還曾高舉上市大旗。相關資料顯示,2011年,河套酒業便傳出將上市的消息。在隨后的2016年,河套酒業又提出未來三年之內年銷售額恢復到20億元,在五年之內年銷售額要達到30億元的目標;又于2017年提出“三年戰略”規劃,2017年實現銷售額18億元,2018年實現銷售額20億元,2019年實現銷售額25億元。
然而,按照如今的發展速度而言,欲達到該目標仍面臨一些挑戰。對于2019年業績是否達到2017年規劃預期,河套酒業相關部門人員并未提供具體數據。
產品調整
為達到銷售目標,河套王近年來主動調整產品結構。今年8月,河套酒業“河套王系列”兩款新品上市,分別為52°典藏尊享河套王、河套王喜宴用酒,該產品定價分別瞄準次高端價格帶以及終端價格帶。
對此,北京卓鵬戰略咨詢機構董事長田卓鵬表示,隨著消費等級不斷提升,以河套酒業為代表的地域酒在迎合主流消費向省外擴展,深度布局泛板塊化市場,并將銷量、收入、利潤向主流品牌核心單品集中。
針對河套酒業相關產品銷量問題,記者近日走訪北京部分商超發現,在終端市場難覓河套王相關產品。另外,記者通過電商搜索河套酒業,僅在京東與酒仙網上發現了河套酒業官方旗艦店,但產品銷量均不盡如人意。
盡管河套酒業順應當下消費形式著手發力中高端市場,但卻收效甚微,背后隱藏著河套酒業地域禁錮難破、省內外市場承壓的不爭事實。對此,業內人士認為,盡管近年來河套酒業不斷調整產品品牌結構,但是由于省內市場受到名優酒以及其他產地酒品牌擠壓,加之無法進一步拓展省外銷售市場,使得品牌提及的百億夢想與上市之路終成泡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