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悉,為了平衡市場發展,銳澳在不同地區實行差異化的經銷政策,比如,某三線城市的市場發展較為落后,銳澳會給當地經銷商更為優惠的批發價格或返利政策。一些經銷商為了賺快錢,不再辛苦開辟市場、推廣產品,而是選擇直接把貨賣到其他城市從中漁利賺取差價,這也是銳澳串貨嚴重的原因之一。此外,一些沒有銳澳代理權的大商,在外地收貨倒回去賣,如此一來,便有可能影響到當地其他經銷商的利益。而若廠家解決不力,則經銷商會失去信心出現甩貨情況,造成市場混亂。
一位不愿具名的原銳澳大區經理也承認,今年他負責的區域確實出現了大量存貨積壓,有的經銷商甚至已積壓了四五個月的貨,甚至曾有經銷商請他幫忙賣一部分貨。
與此同時,記者通過網絡搜索銳澳經銷商發現,批發價參差不齊,每箱價格從110-210元不等,即每瓶價格可低至4.5元,若要貨量較大,每瓶價格可以降至3元。同時對方都聲稱為原瓶原廠的產品,由內部人士流出。消化能力受阻
母公司下調凈利潤預期
事實上,百潤股份已經在日前下調了三季度的利潤,由8.5億-9.62億元下調為6.71億-7.38億元,下調幅度近2億元,對此百潤股份方面解釋是基于公司的長期發展規劃,由于三季度對品牌和渠道建設持續加大投入,但受宏觀經濟和前期渠道庫存結構影響,三季度營業收入并未達預期,所以對利潤影響較大,因此對原業績預告做出修正。據悉,該公告發出次日,百潤股份股票呈現大跌。
朱丹蓬分析,百潤股份之所以下調利潤預期,是由于企業消化能力受限,這也是生產型企業都要面對的產銷矛盾。伴隨著利潤預期調整,銳澳很可能也同時下調了內部銷售目標。銷售節奏把握很關鍵,目標過高便易導致渠道壓貨過高,但過低對于公司意義不大,這很考驗企業操盤者的全局運作能力,也是銳澳未來面臨的最大挑戰。現在銳澳已經形成品牌效應、規模效應和利潤效應,近期企業最重要的就是維穩,在保證現有市場份額的同時,逐漸發展弱勢市場。
據悉,銳澳以經銷渠道為主,銷售分為華東、華南、華北、西南四個大區,設大區經理,再往下按區域設置人員。此外,銳澳對經銷商是有選擇性的,對節奏也有控制,并要求經銷商現款結算,這也提高了產品的動銷要求。
此外,銳澳對于渠道的管理存在漏洞,管控機制亟待完善。上述原銳澳大區經理還透露,經銷商完成全部銷售任務情況下,利潤最高可達26-27個點。但銳澳對銷售目標制定較高,動銷不暢的情況下,經銷商完成任務難度較高。而且廠家強行要求經銷商為促銷活動埋單,也相應降低了經銷商的利潤率。
此外,為了規范企業發展,2014年底銳澳引入農夫山泉高管團隊進駐經銷體系,然而事與愿違,之前的銷售團隊對經銷商的口頭承諾無法兌現,也致使經銷團隊產生了動蕩從而影響銷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