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佳釀網 > 酒業評論 >

    “茅臺現象”的背后有哪些邏輯?(2)

    2018-01-10 09:51  中國酒業新聞  佳釀網  字號:【】【】【】  參與評論  閱讀:

    茅臺為何會供不應求?

    在孫延元看來,茅臺供不應求的原因有三:

    首先,整個高端酒出現回暖跡象。臨近春節,茅臺、五糧液這些頭部白酒銷售都非常緊俏,基本處于供不應求的態勢。

    過去一年,除茅臺外,五糧液、水井坊、瀘州老窖、劍南春等都曾先后提高銷售價格。

    與售價相對應的是公司營收,據統計,2017年前三季度白酒上市公司總營收達1229億元,同比增加27.6%;凈利潤為411億元,同比增加40.53%。

    其次,茅臺經銷商囤貨現象。市場緊俏的時候,經銷商囤貨的現象經常出現。雖然,貴州茅臺已明確不允許經銷商囤貨,但控價依然很難。

    2017年三季報顯示,前三季度茅臺國內經銷商數量為2965家,增幅27.2%;國外經銷商數量104家,增幅22.4%。

    與經銷商數量增長相對應的,是亮眼的業績。2017年,茅臺預計銷量同比增長34%;營業總收入600億元以上,同比增長50%;利潤同比增長58%。

    2018年要實現銷售收入800億元,利潤超過400億元。經銷商的力量不可小覷。

    再次,茅臺消費和經濟、文化以及人們的消費心理密切關聯。

    從消費心理來看,茅臺就像股票,市場上普遍存在一種情緒,買漲不買跌。人們對品牌的崇拜,對產品的預期,推高了茅臺價格。

    “在某種程度上,消費茅臺成為一種身份的象征。”孫延元說。

    從經濟的角度看,在中國經濟轉型的大背景下,人們的生活水平越來越高,對品牌和質量的要求不斷提升。

    長江證券的研究顯示,居民收入水平與茅臺價格有強相關性,二者比例長期穩定在4.5倍左右。

    如今,在政府采購占比下降的背景下,茅臺也從更多服務于政府采購,轉向了商務宴請和家庭消費。

    從文化的角度看,中國的酒文化歷史源遠流長。酒對中國人來說,已不是一般的商品,而是情感的消費品。

    “1499的價格,基本符合茅臺的價值,老百姓也能消費的起,送禮、請客壓力都不大。”孫延元說。

    昔日的國宴用酒,“飛入”尋常百姓家。在孫延元看來,茅臺所代表的象征意義,引導了人們對它的預期,也改變著市場的供求關系。

    關鍵詞:茅臺 飛天茅臺 黔酒  來源:國是直通車  張文絞
    (責任編輯:程亞利)
  1. 上一篇:2018年白酒高景氣將延續
  2. 下一篇:為什么說產區是世界名酒的新表達?
  3. 商業信息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八宿县| 木里| 泾阳县| 北京市| 东兰县| 保靖县| 琼结县| 元江| 涡阳县| 安龙县| 浙江省| 石城县| 清河县| 镇坪县| 逊克县| 饶平县| 台东市| 瑞安市| 西青区| 新化县| 定陶县| 江永县| 丰都县| 新野县| 宁津县| 菏泽市| 西城区| 巫溪县| 双江| 夹江县| 巩义市| 阿克陶县| 临潭县| 新昌县| 永兴县| 治县。| 土默特右旗| 广南县| 广元市| 平原县| 北流市|